
超坡地上要想富,不种庄稼,种好树
――穆棱市老科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会会员、穆棱市育奇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玉波,超坡耕地退耕还林,发展了绿色食品果,绿了青山,白了头发,鼓了腰包!
穆棱市老科协
王玉波,男,1957年出生,是穆棱市河西镇福来村农民、穆棱市育奇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穆棱市老科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会会员。多年来,在穆棱市老科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大家庭中,总结超坡耕地,不种庄稼,种好树,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发展优质果生产,实现了持续优质高效。现对王玉波绿了青山,白了头发,鼓了腰包的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1990年之前,在国家政策允许下,把位于穆棱市河西镇福来村后山300余亩超坡荒山开垦成耕地,种植大豆和玉米等庄稼,亩产大豆不足200斤,玉米不足500斤,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收入却很少。赶上不好的年头,还要赔钱。1995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王玉波耕种的土地也在退耕之列,于是王玉波通过村里五荒拍卖,购买了300亩超坡耕地的经营权,开始栽植果树。当时的栽植面积是130亩,主要栽植品种为苹果,由于不会管理,种植果树品种单一,苹果质量差,产量低,收入也很少。后结识了穆棱市科委、穆棱市农委、穆棱市老科协有关科技人员,一同到牡丹江农科院引进了以金香水梨、牡红甜李为主的梨和李子树优良新品种,通过精细管理,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8.5万元。为推进超坡地果树标准化生产,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增收致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这么多年的果树生产致富过程中,王玉波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栽植经验,首先是超坡耕地不宜种植庄稼。超坡耕地种植庄稼,不仅质量差、产量低、收入少,有的年头,还因急降雨,造成绝产。同时还因水土流失,超坡耕地没保住,流失的水土把平川好地埋压破坏了。超坡耕地上,种植果树,不仅绿了青山,收入大涨,鼓了腰包。同时,又研究了果树修剪、诱心生物防治食心虫、果菌立体开发等新技术。在穆棱市农委、穆棱市老科协宣传指导下,不少临近的果农,甚至还有鸡西、林口、海林的果树栽植户都慕名而来向王玉波学果树种植、修剪技术。王玉波都是倾囊相授、毫不保留,有时还要搭着饭、管着酒。现在经王玉波带动的30多户果树栽植户都扩大了栽植面积,优质果生产收入也比以前成翻论倍增长。2018年3月24日,王玉波通过勤劳科技种植的果树,王玉波家又添大喜事,王玉波的30岁长子王满臣,与八面通镇四平村美女赵亚南喜结良缘,这真是栽下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
王玉波认为在超坡耕地上,要想富,就得不种庄稼,种植优良果树品种,种好树,发展质量安全的绿色食品果,不仅绿了青山,而且鼓了“腰包”, 而且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长子还娶了个美丽、贤惠、能干的好媳妇。实现了既要了绿水青山,又得到了金山银山的梦想!深切地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