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喜迎二十大 >> 老牛自知夕阳晚 不须扬鞭自奋蹄

老牛自知夕阳晚 不须扬鞭自奋蹄

2022-09-29 10:54:42 来源:海林市老科协 浏览:31

老牛自知夕阳晚 不须扬鞭自奋蹄

——记海林市老科协理事、水稻专家田宗丰同志的先进事迹

海林市老科协  杨金成

2022年9月29日

田宗丰同志1944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朝鲜族,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园艺专业,1997年经农业部批准,授予他农技推广研究员(正高级农艺师)职称。现任牡丹江市老科协、海林市老科协理事,海林市老科协农业分会副会长。

1970年分配到海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长达35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由于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成果丰硕、业绩突出,曾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2等奖和3等奖各一次;多次获得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技术进步1、2、3等奖;两次获得“牡丹江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多次获得“海林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

2004年退休,他没有因为高龄而选择赋闲居家安度晚年,而是继续他一生钟爱的水稻研究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和参与海林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荣获海林市、牡丹江市和黑龙江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省老科协的“‘三农’服务优秀工作者”,牡丹江市政府的“十佳老有所为楷模”,海林市委的“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从 2015年起担任省“银铃行动”海林基地负责人,本着“老有所为,为海林农业发挥余热”的宗旨,以选育水稻新品种为目标,积极参加老科协组织的多项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生产调研、新技术引进等交流活动,并起到核心和关键作用,取得了卓著成绩。

一、建言献策  帮助稻农排忧解难

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新技术推广工作新情况,田宗丰同志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计划用水,科学调度,保证插秧期灌溉的几点意见”、“鸭耕稻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优质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等调研报告及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和有关领导的肯定和重视。

2005年,海林镇江北村18户稻农的水田苗床,发生了立枯病,且病情十分严重,大面积整床地死苗。田宗丰同志闻讯即刻赶到田间,了解情况,调查分析。发现18户稻农所使用的育苗用壮秧剂是不合格的三无(无生产许可证、无质量合格证、无推广许可证)产品,根本不具有防治立枯病的功能。他鼓励和帮助稻农运用法律手段,向经销商及生产企业提出索赔,挽回经济损失40多万元。同时,指导农户及时采取“直播”抢种,强化田间管理措施,使得稻农获得正常年景收成。

2008年6月份,长汀镇古塔村40余户水田插秧出现了大面积死苗现象。农户怀疑是海林农场的甜叶菊加工厂排放的污水毒害所致。于是,停下农活,上访告状,索取赔偿,严重耽误农时,影响社会安定。市委、市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市长助理、市农委主任邀请田宗丰同志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一起到田间,和农户一起进行现场灾情调查分析。他建议:一方面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采样,报上级权威部门化验分析,以其检验结果做科学定性,来确定解决方案,这需要履行技术、行政程序,耗费时间;另一方面,他又分析指出:当年春季低温、阴雨、寡照的不良气候条件影响,秧苗素质不良,稻农大量使用“马歇特”除草剂封闭稻田,药害严重。他苦劝稻农要理智、科学、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要再错过关键农时,抓住当前气候开始转暖、气温上升的大好时机,抓紧落实三项田间管理措施,即“追施氮肥,促进稻苗分蘖;实施浅水管理,以提高地温,促进稻苗生长发育;喷洒农药,防治潜叶蝇危害”。他的分析条条在理,提出的解决方案科学、可行,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扬和同意。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稻农们停止上访告状并立即行动起来,落实三项技术措施。全村的受害稻苗很快恢复了正常生长发育,村民的情绪也恢复稳定。为40多户稻农排忧解难,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为当年水稻丰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海林的社会稳定也做出了贡献。

二、发挥专长  为稻农增收尽心出力

2005年插秧季节,田宗丰同志随同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技术人员一起下乡,查看全市水稻插秧生产,及时地发现了部分灌区因干旱引起的严重缺水问题。通过深入调研,他撰写了“统一管理、合理调配、科学用水,确保全市水稻插秧全面完成”的技术建议报告。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做出批示,并下发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他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亲力亲为,面对面的向农民讲解农业生产技术,答疑解惑。

2006年海林市大面积发生稻瘟病,同时,也发生了叶鞘腐败病和细菌性褐斑病。三病症状相似,不少农民较难分辨,把三病统称为稻瘟病,防治用药不当,药效不佳,资金、劳力严重浪费。田宗丰同志及时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和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一起,在海南乡沙虎村召开现场会,展示了三种病害的典型标本,详细讲解了三病的分辨方法,重点讲解稻瘟病的分级标准和防治方法。与会农民交口称赞说:这才是我们农民信得过的水稻专家!

三、推广鸭稻作技术   发展有机稻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很多种植水稻的国家开始研究减农药、减化肥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和无农药、无化肥的有机水稻生产。我国也从90年代开始研究水稻无公害有机稻生产技术,鸭耕稻作技术是其中之一,其环保作用和可持续发展性已得到认可,并得以推广。鸭耕稻作是在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创立起来的种植技术。传统的稻田养鸭目的在于养鸭上,稻田只是鸭子生长、生活、栖息之地。而鸭耕稻作的目的在于生产无公害、有机稻上,鸭子在该项技术中承担实施田间农活的役畜作用。利用鸭子除草、防虫、浊水、刺激、增肥、防病等综合作用,减少或不施化肥及农药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实现常规的产量,并同时达到无公害、有机稻生产的目的。为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增添了新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水田、鸭子、水稻、人类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动物、植物、人类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实现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发展水稻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在示范推广鸭耕稻作技术中,田宗丰同志亲自深入村屯进行鸭耕稻作技术培训,他不禁全身心投入到鸭耕稻作的生产全过程,和农民一起解决了各个技术难题,还先后撰写了《推广鸭耕稻作技术,发展有机稻》和《做好基础性工作,把我市鸭耕稻作培育成有机农业的真正品牌》,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得到了市领导重视。日本水稻鸭耕稻作协会会长古野隆雄应邀来我市考察鸭耕稻作推广情况,真正看到了鸭子在鸭耕稻作中的主役作用发挥的很充分,示范田杂草少,水田生长健壮,鸭子生长良好。已经摸索出了适合海林气候、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鸭耕稻作法。他特别指出,海林的鸭耕稻作规模大,种植面积是过去的2—3倍还多。每户经营面积达到1.5公顷以上,并采用了全地块一围的放鸭方式。这是根据鸭子以20—30只为单位、自然成群的特点,它完全改变了国外和南方采用的一亩一围的分隔法,其效果不比他们差,对此,日本专家很欣赏,并一再表示学到了新的经验。

四、与时俱进   为创优质米品牌耕耘不止

1988年,田宗丰同志去日本北海道拓殖大学研修回国时,引进的水稻优质品种“上育397”,并在海林、牡丹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一举成功。

2009年在省农科院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对省内80多个水稻品种米质检测中,“上育397”综合高分位居榜首。但近年来,由于品种混杂、种性不纯等原因,米质产量下降、味道失去原味,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究其原因,“397”的混杂严重及种性不纯所致。他吃不好睡不香,忧心忡忡!辛辛苦苦引进的好品种,深受稻农的欢迎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前景十分可观,十几年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不能就这样付之东流。为此,田宗丰同志从2010年起,开始了上育“397”提纯复壮艰苦而漫长研究公关工作。经过4年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曙光,2013年经省科委组织鉴定,其性能完全达到原“上育397”水稻的种性,从纯度、食味、丰产性、抗逆性等各方面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其优良种性完全达到了日本上川试验场供给的“397”原种标准。“上育397”水稻的种子质量在全省已经得到了认可。在“397”品种的提纯复壮过程中,田宗丰同志还建立起了自己品种的提纯复壮体系(穗行圃、株系圃、原种圃三圃并行的体系),为今后各个品种的提纯复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田宗丰同志从超长粒二号中发现的变异株,利用系谱选育法进行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1311-1、1309-3、1313-3、1307-3四个系统。从“吉粳88”中选育出两个新品种“雪原丰”,单产18930斤/公顷,“雪乡情”单产16450斤/公顷。以上两个品种均具有早熟、抗病、抗倒伏、高产等优点,其产量比普通早熟品种可提高产量10%左右。他还从“上育397”中利用系圃法选育出“海林香米”,单产可达18000斤/公顷。这一优质品种,属于清香型米,香味清淡,米质好、抗逆性强、产量高,其原种及稻米价值十分可观,原种市场价每公斤可售价8元;稻米每公斤可售价6元,每公顷可增收5000元以上,已在我省普及推广,面积可达5000多亩,深受广大稻农的喜爱和认可。“雪原丰”已上报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参加新品种区域实验,审定该品种的种性。

水稻的提纯复壮实验及新品种的选育培育是一项枯燥、乏味、艰苦又周期长的研究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他就是靠着毅力、定力和宏伟目标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成功的彼岸。

这些年来,他一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天天守着他的试验田,在烈日炎炎夏季,别人早已午休进入了梦乡,而田宗丰同志却戴着草帽汗流浃背地走在田埂上查看苗情。试验田在郊区,离市中心2、3公里,田宗丰同志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一个来回,中午老伴给带口饭,一瓶矿泉水就吃在试验田、歇在试验田。他心里装的不是自己,而是海林的农业发展,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广大消费者对优质米的渴求企盼,是他一生钟爱的水稻事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苍天不负每一位辛勤付出的人。田宗丰同志用他辛勤的汗水、聪明智慧和一生积累的经验释放出了巨大能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019年5月份,在一次每年一度的例行体检中,查出了癌症。绝症面前他没有绝望,没有消极,而是积极面对,配合治疗。进京手术,十分成功,加上老人良好的心态,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一年后,他又投入到一生挚爱的水稻研究事业中,他为了海林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增产增收用八个字概括:“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一点儿不为过。因此,田宗丰同志被称为“海林的袁隆平“,他为海林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将永远载入海林农业发展史册!

多年来,海林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田宗丰同志给予了极大关注和关怀,尽管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但在田宗丰同志实验经费审批上从不打折扣,全力支持,予以保证,为田宗丰同志的水稻实验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每每与田宗丰同志谈起退休这些年来老有所为取得的成绩,他都一脸微笑,谦虚的说,我所有成绩的取得并能坚持到现在,和市委、市政府、市老科协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是分不开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