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阳明区老科协 >> 矢志不渝求发展 创新创业奔小康——记寒地观光果园创始人姚甲臣

矢志不渝求发展 创新创业奔小康——记寒地观光果园创始人姚甲臣

2016-10-27 10:04:44 来源:阳明区老科协 浏览:236

姚甲臣同志简介

姚甲臣,男,汉族, 19515月生, 65周岁。高中文化,毕业后在家务农,是农业科技示范户。1994年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2000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他带领村民坚持创新创业,矢志不渝求发展,科技创新奔小康,改革农业传统种植结构,辟建培育了寒地苹果,使荒山变成花果山,农民收入超万元,成为小有名气的小康村,创出了一条农民致富的路子。2008年评选为牡丹江十大农村致富带头。2008年荣获牡丹江市委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2009年被选为牡丹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12年被阳明区委、区政府评选为2012年影响阳明区十大人物。2013年被中国科技委员会、财政部评选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3年荣获牡丹江市政府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2015年被阳明区评选为最美阳明人。

矢志不渝求发展  创新创业奔小康

——记寒地观光果园创始人姚甲臣

最近,我们区老科协会同镇老科协的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先后深入到桦林镇和安民村,对原村党支部书记姚甲臣同志坚持创新创业,培育发展寒地苹果,带领奔小康情况进行比较全面地调查了解,很受启发教育。我们感到姚甲臣同志创新创业的事迹感人,为农民脱贫致富,实施精准扶贫创出了一条路子,很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荆棘坎坷拓荒路,踏破“铁鞋”寻致富

如果在夏秋两季走进牡丹江市阳明区桦林镇安民村大架子山上,举目望去,山上果实累累,山下遍地庄稼,找不到一丝昔日荒凉的景象。一位六旬老汉在此辛勤耕耘10余载,让这片荒山瓜果飘香,带领安民村数千村民从此走上了致富路。使山乡发生巨变的就是村原党支部书记、——姚甲臣。

桦林镇安民村是典型的远郊村,全村总人口5311635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6亩。二十年前村集体收入不过三、五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不过几百元。当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每一个角落,也荡涤着广大农民封闭已久又渴望致富的心,可安民村的致富之路在哪里?在组织的期望和村民信赖的目光中,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姚甲臣倍感肩上的担子的份量。那时的安民村基础实施落后,经济发展乏力,村民主要靠种植大豆、玉米为生,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里的小伙子穷的娶不起媳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围绕各家各户都在种植的大豆上做文章,左思右想,姚甲臣决定开一间豆腐坊和一间油坊,没想到却遭受重创,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太高,产品无法与市场同类商品竞争,致使产品积压变质,不仅生意难以维持,老姚还为此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债务。

面对村民的冷言冷语,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倔强的老姚偏不信邪,想方设法寻找适应村情的发展良方。他召开班子会议,共同研究发展思路,逐户走访征求村民意见,走访十里八乡的致富大户和农业专家。安民村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9°39′至130°01′,北纬44°23′至44°39′,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为126天,全年光照2350小时,全年降雨量580-600毫米,平均气温4.7,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果树的生长。由于果树栽培在丘陵地带,这些坡地被充分利用,对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滑坡和泥石流、对环保绿化、治理风沙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经过科学论证和深思熟虑,下决心跳出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另辟蹊径,利用山地资源培育发展耐寒苹果,把荒山变成致富山一个新的大胆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

    二、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辛勤劳作结硕果

开辟荒山,试种苹果,当老姚把想法在村民大会上公布时,他的设想没有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而且有人还说了一些刺耳的话“种苹果树谈何容易,我们一不懂技术,二没有资金,就是种苹果最快也得三年才能见效益,谁知道三年之后会是什么结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面对村民的沉默、猜疑,老姚明白:只有干给群众看,才能带领群众干。

要培育发展寒地果树谈何容易,首先遇到第一个难题就是不懂技术。为此姚甲臣多次到东宁、延吉等地向果农请教,索取资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每当在技术上遇到难题时,就请他们帮忙给以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学习,老姚已由外行变为内行。遇到的第二个难题就是资金,村集体已经是负债累累,第一次创业又使老姚背上十几万元的债务。钱从哪里来?面对困难,老姚做出了一个令家人和村民震惊的决定,他变卖了自家仅有的一处房产,承包了没有人愿意承包的60亩荒山,买回了400株半成品果苗。他领着老伴孩子在山上搭起了一间简易泥草房,把家安在了荒山上,从此他与荒山相伴,一干就是10年。

“现在好多了,山上有电了,以前山上一直没有电,我们一直点蜡烛。十年了,孩子没有看过一次电视。”说起当年的拓荒路,耳顺之年的老姚对家人有着太多的愧疚,十年的时间,山上一直没水,老姚全家轮班到山下提水,为了育苗,一天要往返几十次。过年了,别人家都在家里热热闹闹包饺子,放鞭炮,老姚一家只能在山上孤零零守着几只昏暗的蜡烛。

经过不懈的努力,2007年,在黑龙江从来没有栽植成功的寒地苹果终于试种成功,当第一批果树进入盛果期时,邻村的苹果每斤只能卖7毛钱,而老姚的“新帅”寒地苹果每斤卖到了1块钱,外地不少地果商纷至踏来,就连俄罗斯果商也慕名而来。不仅老姚喜获丰收,安民村也由此名声在外。看着老姚的苹果源源不断的被运走,村民们的心都活了,观念也转变了,把固守田园种大豆玉米的心思都转到栽培高产高效高收入的果树上来。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来我市考察时,看到老姚的“新帅”苹果,根本不相信这样的大苹果在牡丹江能培育出来,这时老姚把教授领到果园里,看到了还长在树上没摘的大苹果感到十分震惊,没有想到牡丹江也能生产出这样好的大苹果,并表示要重新构思我市果业发展规划。这使得老姚更忙了,他白天到村民的果园里手把手传授技术,晚上又办起了“炕头学校”,使更多地村民熟悉掌握了果树种植知识……果树种植中最常见的几种病害,如花腐病、果腐病、枝腐病、实心病、糖胶病等等,但最厉害要数果树腐烂病,一旦果树得上这种病,整棵果树就要死掉,而且传染性极强,如抢救治疗不及时,整个果园就要绝产。老姚经过苦心钻研,请教专家,终于攻克了这个果树种植中的顽症,果农都说“只要有老书记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在姚甲臣的带领下,安民村的果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昔日荒芜的山包变成了村民的“钱袋子”。多么深的情意,多么无私的奉献,姚甲臣这个纯朴实在的庄稼汉,就是这样把心思都扑在安民村那一片片果园,那一户户果农身上,走科技创新之路,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多年的探索,姚甲臣也从种植果树的外行变成了内行,由内行变成了专家。

销路打开了,收入增加了,和老姚在荒山上过了10年刀耕火种生活的儿女劝他把外债还了,把家搬回村里。可老姚却劝孩子们再苦几年,再帮村里没钱买树苗的困难户把果树种上。面对孩子的埋怨,老姚语重心长的说:“我是咱安民村的当家人,不仅要顾小家,更要顾大家,不让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死了也闭不上眼,不让咱村的每个人受穷是我的责任啊。”

    三、由一人富变成大家富,创新创业迈大步

姚书记认准这样一个理儿: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富民强村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安民村致富路上的拓荒者和领路人,老姚深知,随着果树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是仍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将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在他的策划组织下,安民村成立了苹果产业协会,他亲自担任会长,聘请果树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制定完善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从种到收通俗易懂的操作示意图,定期印发病虫害防治简报,组成专业修剪队,为果农提供无偿服务。协会还积极协调,负责全村果品销售,实现了“统一剪枝、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入库、统一销售”,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互联网”的产业链条,有效地降低了果农风险,也使安民村苹果成为群众心中的放心品牌。现在,果品生产已成为安民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果树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300亩,昔日荒芜的山包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钱袋子”。姚甲臣也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评为国家级“农村科普惠民兴村”带头人。所得的五万元奖金除拿出一部分扶持困难户种植果树外,其余全部用在果树的新品种开发和协会的发展上。

要彻底摆脱昔日的贫穷,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带领村民创新创业,老姚又把目光瞄向了寒地葡萄种植产业上,平时都舍不得坐车的老姚自掏腰包,包车拉着村民到已种植寒地葡萄成功的近郊农村参观学习,并请来农业专家进行土样分析,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了寒地葡萄。为了不让村民担风险,他又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占地近一亩的培育葡萄大棚,这次,村民毫不犹豫地跟着他种起了寒地葡萄。如今,全村葡萄大棚已达到100多个,种植葡萄6000多棵,经济效益尤为明显,形成了安民村创新创业的一个富民增长点和产业链条。

如今,在姚书记的带领下,安民村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人均收入达到近万元,比老姚上任时翻了十番。2014年末,由于年事已高又身患多种疾病,姚甲臣卸下了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但他带领村民奔小康的责任没有卸。年近古稀的他,一头乌发变成了白发,当看见昔日的荒山变成今天的果园,他仍然信心满满。他多次和新任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商议,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在未来五年,以果园为依托,利用毗邻201国道的便利条件,在大架子山附近建立一个内设果园区、垂钓区、餐饮区、农场区、停车区、仓储区等多功能园区,集生产、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容垂钓、采摘、娱乐、住宿为一身的牡丹江市东部最大的寒地果园生产基地。

一座山,一辈子。

“他一辈子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带领我们摘贫穷的帽子。”安民村的群众是这样评价姚甲臣的。

时光阅,天地鉴,百姓证。

姚甲臣,终于在古稀之年,帮助山区群众搬走了那座贫困的大山,实现入党时立下的“热爱家乡,扎根山区,带领群众改变安民村贫穷面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誓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首要任务,举世瞩目。在这场决战中,需要众志成城,需要各方参与,更需要象姚甲臣这样的共产党人的引领和带头。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