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西安区老科协 >> 牡市老科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之十七

牡市老科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之十七

2017-11-24 11:07:32 来源:西安区老科协 浏览:242

 

我为科普出把力

 

西安区老科协会员  张德仁

 

我今年七十三岁,中共党员,原在城区任过多年中层干部,至今已退休十四年了。退休最初几年,我经过不断摸索实践,逐步找到了发挥一己之长,做点有益于社会的活动方式,从中感到充实了许多。特别是近两年,我加入了西安区老科协并参加相关活动以来,围绕科普进社区、科普进家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居民中引起良好反响,也受到西安区江滨社区党委的支持与鼓励。

我在西安区江滨小区已居住27年。该小区是牡丹江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起的第一个规范小区,居民众多,老住户居多,老人和青少年占很大比例。退休以后,我在融入退休人员这个群体的过程中观察到,江滨小区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这里居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匮乏,生活比较单调,退休人员有一句“口头禅”:一天三个倒,出门江边聊。也有的无所事事地三五成群,聚到一起侃大山。面对此情此景,我萌生一个想法,我家祖孙三代都比较喜欢读书、藏书,从我父亲到我的子女,现已累计藏书二千余册。这些书躺在家里的书架上也是躺着,何不通过某种形式发挥一下作用?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一些老友的支持。几经考虑,我说服了老伴,让儿子、儿媳和孙女另找他处居住,利用我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住宅办起了家庭读书室,不收任何费用,向社区居民开放。由于来这里读书、活动的老人、孩子居多,我把读书室取名为“双阳红之家”,意寓老人(夕阳)健康、孩子(朝阳)茁壮成长之义。经过十多年的坚持,现在“双阳红之家”已经成为集读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科普活动园地、退休党支部活动室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20164 23 日,世界读书日,国家广电总局经过地方逐级评选承报,授予“双阳红之家”以“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参加老科协工作及相关活动,使我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我在现实生活中观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科学进社区、进家庭,势在必行。我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但以一己之力,为科普活动尽些微薄之力,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基于这一想法,两年来,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是充分发挥“双阳红之家”作为图书阅览室的作用。我把我家现有图书中的大部分科普类、文史类集中摆放到便于查阅的大方厅内,可就地阅读,也可履行一定简易手续进行借阅,调动了一些居民、特别是老人及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是举办科普活动园地。充分利用我的三居室条件,划成几个园地,动员一些有意愿的居民参与,经常搜集整理科普方面的各类资料,也注意总结社区居民以科学理念处理生活琐事的经验、窍门等,在园地进行展览展示。现在,我们举办的“环保园地”、“健康园地”、“科技小常识园地”、“家风文化园地”等已成为经常性的固定园地,不时有许多社区居民前来观摩、效仿。

三是在每年的科普活动日,确定贴近百姓生活的活动主题,进行科普宣传。如:今年916日至22日,国家确定科普活动日的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我们确定了“低碳生活知多少?”的活动专题,在读书室打出条幅,引起一些居民的关注。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通过各种形式向大家介绍,增加了对低碳生活内涵的了解。有的退休老同志得出了“从步行开始、从环保开始”,向低碳生活迈近的行动准则。

四是把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党课内容。我退休以后,一直担任社区基层支部书记。2013年开始担任江滨街道江滨社区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还被江滨社区党委聘为特邀党课教员。我经常在党课中讲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并联系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陋习,倡导“树立科学新风,作文明市民”的风尚,得到了许多社区居民的呼应。我曾根据中医学关于经络网络学的原理,编了一套“拍手健身操歌诀”,受到许多老年人的欢迎,成为他们健身活动的选项。

我还注意呵护与鼓励孩子们的童心与好奇感,努力浇灌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心田。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所办的“双阳红之家”,现已成为江滨社区从学齡前儿童到中、小学学生的一个主要活动场所。孩子们或去阅读、借阅书籍,或谘询问题,或到这里做作业,我都热情接待,并认真答复他们提出的问题。遇到我不懂的问题,从不敷衍,唯恐误人子弟。在这种情况下,我都是亲自查有关资料再作答复,或请懂的人解答。一名过去经常在“双阳红之家”活动的王冠博同学,前年从牡一中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我从中也有了一点成就感。

从事科普方面的工作,我还是一个新兵。我愿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不断作出努力。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