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西安区老科协 >> 我所感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所感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9-01-14 11:08:17 来源:西安区老科协 浏览:320

我所感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西安区老科协  张德仁

我现年76岁。改革开放的40,我相继在原海林县委政研室、牡丹江市东安区委办公室、爱民区委办公室工作。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亲身经历和目睹了我所工作和生活的单位乃以社会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尤其对习总书记关于“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论述留下深刻印象。我所经历和目睹的城乡四十年变迁,千真万确地验证了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

就拿我所熟知的位于海林市长汀镇山沟里的中国雪乡来说,现今是举世闻名的塞外北国的旅游胜地,年接待中外游客70余万人次。旅游及木耳等山产品的开发,使原海林县长汀镇沟里双峰林场、奇峰林场、柞园大队一带当年穷得出了名的穷山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记得当年海林县委书记郝弼,升任牡丹江市领导,赴任前曾到长汀镇双峰林场、柞园一带及新合乡新民九队搞调研,我作为工作人员随行,亲眼目睹了当年穷山沟的贫穷落后状况。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小学教育混班制;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靠国家救济得以维持,是这一带的真实写照。虽经党和政府多年努力,仍难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穷山沟的山林大地,从林场到村屯,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断努力,突破了体制机制束缚,焕发了勃勃生机。双峰、二浪河林场、柞园村为代表,他们有的办起了以东北雪景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业,有的大力发展木耳等山产品,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的经济跃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穷山沟,今日富庶地,这是几代当地人做梦也没想到的。

我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调入牡市城区工作。老牡丹江人都记得,城市面貌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桥独跨江南北,一江居中南北通行还离不开摆渡;街路狭窄,平房、棚户区连片,除了工人文化宫,整个城市几乎没有几座象样的大楼;厕所用公厕,做饭取暖用柴煤,空气污染习以为常。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票证比比皆是。那种生活必需品紧缺的日子,是现今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而今,三桥飞架南北(不算天岭河大桥和青梅大桥),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城市道路宽敞整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七、八十年代住上暖气楼的奢望与设想,已经成为普通市民的生活现实;现代住宅大楼取代了低矮平房,人均住宅面积从四、五平米到现在超过三、四十平米;商厦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从家用小汽车、高档电器、现代家具到各种时尚、实用的名目繁多的生活日用品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各种超市、网吧、健身房、养老院、美容院等以前闻所未闻的利民便民的商家、店铺应运而生。四十年人们衣、食、住、行的神奇变化,相信像我们这把年龄的人都会感同身受,都会有深切的体验。

20166月中旬,西安区区委组织参观海南乡中兴村。这个村曾隶属海林市(县),在海林工作期间,我曾到过该村,对其留有印象。这次参观,让我惊叹其变化之巨,深感改革开放之伟力。我禁不住写了这样几句顺口溜,以抒发我当时所闻所感:遥想当年,远看稻草包连包(朝鲜族用稻草笘房),近闻老牛倒嚼疙瘩套,道路泥泞粘掉鞋,农民夏披破棉袄,齐腰杂草田蛙叫,车尾翅得比人高;看今朝奇观,远看青砖灰瓦树荫绿,近闻民族风情一缕缕,国际名家精设计,扬长避短创新意,融生产、生活、游乐和餐饮为一体,幸福休闲乐无比。一个村的变化尚且如此,改革开放带来的全国之变可想而知。

从亲身经历的身边事,一件件、一桩桩,到全国各地的巨大变化,让我这样的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清楚地认识到,我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将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虽已年过古稀,我对此充满希望。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