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激情诵”
厚重的足迹
宁安市老科协会员 王化靖
我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1968年毕业后就入伍当兵,服役于辽宁省高炮62师当报务员,当时我一心报效国家,当一名好战士,69年被抽调到军宣队,先到丹东灯泡厂支左,后又到东沟县(现为东港市)做支农工作,被评为支农标兵,1970年被组织指派为抚顺市第一中学学习雷锋活动校外辅导员,1972年被评为校外辅导员标兵,10月份火线光荣入党。1973年复员回到宁安,分配到县福荣果树示范场工作。我从小就酷爱果树,在宁安一中读书时,经常跟生物老师到校内西侧果园学习相关知识,在部队支农时,也从农民那学到了一些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到地方工作后又安排我在果树场工作,真是天随人愿,从此与果树结下了一生难断的情缘。为了不断给自己充电,我潜心专研这方面的技术,同时我还自费先后三次到省东农、绥棱和东北农大进行进修学习。
在示范场期间,除管理好本果园外,主要任务是下乡指导、服务乡村、示范农民。那时我几乎走遍了十九个乡镇村屯集体果园,由于工作比较出色,由技术员提拔为副场长,1987年组织上又安排我到镜泊良种场任书记、场长,主要进行农作物良种繁育推广工作。1991年我又到农委所属的果树生产指导站工作,任站长,作为这一单位的主要领导,你的工作力度决定着全市果树发展程度,所以在退休之前这个阶段,我都加倍努力工作,以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先后帮助指导江南乡东安村建立果树示范园,每年都多次到该村进行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目前该村几乎家家都有果树,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成为该村经济收入支撑点和果农家庭收入的主要项目。1993年帮助指导宁安镇红城村在山地上建立了面积1500亩的新技术栽培示范果树园,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我对推广这一先进技术充满了信心,当时该村也成为全省果树的示范村。1997年和1998年两次全省各县市书记拉练观摩都到红城果树科技示范园,给予高度评价。在我和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果树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东安、大唐等成为了果树生产专业村,同时也形成了一支果树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如海浪镇的丁志山、梁家村的刘荣贵、渤海镇的郭志新、江南乡的李世军、王长金、邓志荣等。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不仅果农们增加了经济收入,组织上也给予了我许多荣誉,曾先后获得牡丹江市科技二等奖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被宁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知识分子”荣誉称号;荣获宁安市优秀党员和牡丹江市优秀党员称号;两次获得宁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我是个不甘于寂寞的人,2007年退休后,我就想怎么才能为果树产业发展再做点贡献,发挥余热呢?这要感谢市老科协会长张德豪同志,因为他也在农业战线工作多年,对我又很了解,知道我多年从事果树生产研究、指导与推广工作,有些实践经验,又不计较个人得失,所以吸纳我为老科协会员,并被选为理事会理事,还被聘为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果树专业技术指导组组长。那时山东崂山茶果间作果园、中国人承包的一个俄罗斯果园等经营人都愿出年薪十万元左右聘我帮抓技术与管理,但我都没有动心,我也不愿将时间消耗在酒桌和牌桌上,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能为宁安家乡多做点贡献,这也是退休生活快乐的出发点。既然市老科协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我又有了用武之地,何乐而不为呢?所以退休后的2008年我就在海浪镇宁西村租了半垧地,创建了宁安第一个葡萄生产试验田,对于引入的优良品种,首先在试验田试验,精心进行专研,成功后再向农户推介,这样可使果农避免经济风险,并在宁西村周边村屯先后共指导40多个农户栽种了茉莉香等葡萄新品种,经几年发展,使这一项目成为了他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有很多户成为专业户。2011年我帮扶宁安镇红城村的一个联合体果农新辟建了10垧规模的葡萄示范园,采用的都是优良品种和新的管理技术,这几年他们每亩收入都在8000元左右,平均每户年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通过多年从事果树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和苦心探索,2011年我率先在黑龙江省将省力化栽培这项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应用在北方寒地果生产上,并获得了成功,改变了传统的高、大、稀为矮、小、密,产果早、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而且便于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为了使这一新的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市老科协的推荐下,从2014年开始我又帮扶胡金峰辟建省力化栽培示范园区。胡金峰是我市原玻璃厂下岗职工,2013年承包了240亩荒山栽种果树,但由于不懂技术,所栽果树成活率低,十几万元打了水漂,他组建金丰果业有限公司后,聘我为副经理,负责生产和技术,帮他引入了龙丰、鸡心果等优良品种,手把手向他传授技术,新建了15亩苗木繁育基地,降低了外购苗木成本,按照标准化要求,全部采用了省力化的栽培方式,经几年时间发展,目前已实现了机械施肥,打药,机械起苗、旋耕,引水上山灌溉。2018年在我的建议上,为了增值增效,又新上了300平方米的、年加工鲜果500吨的果干加工车间,今年初期各种果产量5万多斤。在其示范作用的带动下,目前我市采用省力化栽培技术果树面积已达到2000多亩,并呈逐年增加发展趋势,也使广大果农尝到了甜头,如海浪镇大生村王一录四年生1.1垧果树,今年毛收入达到11万元。近两年国家优质果联盟、山西、陕西果树研究会、沈阳农大、内蒙古林业科研所及我省园艺研究所、省农科院等单位和专家学者都到此进行考察,市内外许多果农也都到此参观学习。每当看到这些,我都非常欣慰,因为多年的心愿,从春到秋的忙碌,终于得到了收获,在退休后的十年间,我始终不忘初心,这就是为广大果农无私去奉献,也是一个老共产党员、老科技工作者的心声。这些年在市老科协这个平台上,我坚持义务为果农宣讲技术课,每年培训人员都在1000人以上,从没要过任何报酬。有时还自掏腰包购买专业技术资料发放给果农。例如为了帮助刘忠善发展果树生产,我借给他五万元,当时说按银行利息计息,2015年他不幸从果架上摔下身亡,2016年他的女儿还钱时,两万多元利息我一分钱也没要。海浪镇大生村的王同丰是个特困户,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多病,哥哥和嫂子是智障人员,每年都享受特困补助。2014年我垫钱帮他购买了2000株优良品种葡萄苗,教他育苗和栽培技术,2015年又帮他栽种了1200株龙丰果树,2017年见到了回头钱,到2020年进入盛果期后,就可实现脱贫致富。有个叫侯殿文的农民,2011年在牡市打工时,不幸受伤,供读一个大学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2015年我帮他购买并栽种了2500株龙丰果树,将15亩玉米田改为果树园,并为他夫妻俩传授技术,经常到果树园帮助剪枝、施肥等,今年收入2万多元,明年可达到5万元,经我帮助的人他们都很感谢我,但我觉得为果农奉献一点爱心和技术,这是我应有的责任。退休后我仍保持着在岗时的荣誉。2016年荣获牡丹江市科技贡献奖和宁安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市老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培训优秀个人及示范基地建设活动优秀个人三个奖项。
作为每个人,特别是老科技工作者,一是要在工作上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勤奋敬业、踏实做事、积极进取;二是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学习、用心专研,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三是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知足不奢,只有如此,才能使一生走过的路,特别是退休后所走的路,留下难忘的印记,留下厚重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