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之声 >> 卢沟晓月照山河——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

卢沟晓月照山河——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

2025-07-09 10:34:53 来源:西安区老科协 浏览:6

卢沟晓月照山河

——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

 

西安区老科协   范铁虹

202578

 

八十四年前的今夜,永定河畔的枪声划破天际。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卢沟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宛平城墙上至今清晰可见的弹痕,如同历史的眼睛,见证着一个民族觉醒的时刻。

193777,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悍然炮轰宛平城。驻守此地的第29军官兵在佟麟阁、赵登禹将军率领下,以"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气概奋起抵抗。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让侵略者在卢沟桥头寸步难行。这一仗,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决心。次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从此,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中华儿女毅然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这场战争是民族的淬炼。14年间,3500万军民伤亡,930余座城市沦陷,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但中国人民从未屈服: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与敌周旋数月,腹中只有草根棉絮;张自忠将军血洒疆场,留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誓言。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从台儿庄大捷到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钢铁洪流,用十四年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种气概在战火中锻造出民族复兴的精神脊梁。

在牡丹江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同样书写着可歌可泣的篇章。1932年,刘万奎率部打响牡丹江抗日第一枪;抗联将士在周保中、陈翰章等将领带领下,转战林海雪原,两克宁安城,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8月,苏军与抗联并肩作战,在牡丹江战役中歼灭日军4万余人,彻底终结了日寇的殖民统治。北山公园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碑文"血洒丹江,还我河山"的誓言,至今仍在白山黑水间回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节点回望,更能体会"以史为鉴"的深意。在卢沟桥畔即将举行的纪念仪式上,《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将再次讲述那段悲壮历史。这不仅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后人的警示: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守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但前行路上仍有风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霸权主义阴魂不散,分裂势力蠢蠢欲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在变局中保持清醒;唯有团结一心,方能在复兴路上行稳致远。

今夜,卢沟晓月依旧。让我们以先烈之名起誓:勿忘昨日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就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相关文章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