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杨柳醉春风
东安区老科协 陈广艳
江畔杨柳醉春风,一年又一年我在春风的吹拂下成长了,在丹江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年,这十年的春节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可以纪念的特景,而是当我走进另外一个天地,让我真正感受到青春的阳气。
青春是人生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时光。在人生漫漫的旅程中这个时段是英姿勃发,最富有创造力。而我们这代人是千秋青史中唯一的一代人,我们历经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我们经受了上山下乡的锤炼,在我们的身上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知识青年。“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当年的我们现在都已是白发飘逸,我们见证了五十年的变化,我们也参与了五十年的变迁,我们为自己曾经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所做出的贡献而感到自豪,特别是为祖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而感到骄傲。在这空前盛世中我们欢度春节,更有一番幸福在心中荡漾,同时那回忆的闸门慢慢打开,随着那喜庆的鞭炮让那么多美好的往事像潺潺溪水流向远方。
(二)那年春节没回家
50年前,1969年的春节是我们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这些远离父母的知识青年,企盼春节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真的是“青春作伴好还乡”。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准备各种土产品,以表自食其力后的孩子对家的牵挂之情,对父母的一片孝心,这时《人民日报》刊登了几位北京知识青年春节不回家,过革命化春节的“倡议书”。那个时代的人们认为《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喉舌,这就是党中央的号令,是毛主席的声音,所以“倡议书”得到了广大知识青年的响应。归心似箭的青年们不得不解开行囊,在失落和兴奋中留在了自己的知青部落。
我当时在延寿县庆阳农场四队,我们这个队的知青团队是由牡丹江市三中和八中的19名同学组成。我当时虽然只有20岁,可在这个集体中算是大姐了,对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我也得像个姐姐样。过春节不能回家了,我看出了他们的失落,他们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呀。我和几个同龄的同学凑到了一起,商量了一下为了让他们不想家,搞点活动分散他们的精力。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文艺宣传队,几个人凑到一块,不一会儿就把节目单拉了出来。跳忠字舞的时代,舞蹈都会跳几步;普及样板戏的时代,现代戏都会唱几段;讲阶级斗争的时代,节目内容也好定。这样我们经过十几天的排练,一台充满时代气息的文艺节目出台了。
三十晚上,我们的吴队长将全村的人召集到小学校教室,准备欣赏我们奉献给贫下中农的节日“礼物”。突然,一个人急匆匆跑了进来,说阶级敌人放信号弹了。这还了得,吴队长马上说:“基干民兵集合,搜山!”一会儿功夫,两张马爬犁挤满了基干民兵。民兵连长一声令下,清脆的鞭声划破了夜空,马蹄踏着皑皑的白雪发出咔嚓咔嚓声,汇成一支“剿匪”进行曲。此情此景,真叫人感到有点大敌当前,同仇敌忾的豪壮。会场拥挤的人们议论着,焦急地等待勇士们凯旋。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搜山的民兵回来了,当然是一无所获。别说没有阶级敌人,就是有,这样大张旗鼓的搜山,也早就跑了。唉!这就是阶级斗争时代的人们,稍有风吹草动都往阶级斗争上去想,真得是草木皆兵呀,弄得人们都有点神精质了,把一个好端端的春节晚会搅和得是不得安宁。
到了夜晚10点了,我们才开始演出。这时的会场已经是烟雾弥漫,特别是农村的“大烟炮”冲着呢,呛得我们嗓子直发痒。阶级斗争的时代每年过年都要进行忆苦思甜,我们顺应潮流第一个节目是小歌剧《收租院》,我的同学李颖扮演中年妇女,她投入的表演让人心酸;孟广顺扮演帐
我们的演出也得到了总场副场长王大野的高度评价,他给各连打了电话,让接待我们巡回演出。从初五开始,我们这个小分队,冒着凛冽的北风,坐着马车穿林海踏雪原,全场的八个连队我们走了一遍。特别让我不能忘记的是当我们走到最远的五队时,毛主席发表了一条最新指示,我立即填词写下了《最新指示放光芒》,用我们会唱的《太阳出来照四方》的曲子当场演出了女声表演唱,当时的村民们都惊呆了,议论纷纷说:你看还是人家知识青年有文化,咱们刚听了广播,人家就编出了节目。就这样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在这文化生活苍白的山村,我们好像流星闪烁了一次光辉。
新春的钟声敲响了,我们余兴未尽地回到了那简陋的宿舍,和面的和面,拌馅的拌馅,自己动手做起了年夜饭。我们笨手笨脚的一直到东方发白才包好饺子。煮了以后,有不少成了片汤,可我们却觉得这是最香的饺子,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自己做的年夜饭。吃完饭我们困得东倒西歪,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正当我们酣睡的时候,吵笑声将我们惊醒,睁眼一看,嚯!紧挨宿舍的饭厅里站满了贫下中农,他们看我们起来了,蜂拥进了宿舍,争着往自己家拽我们,感动的我们热泪盈眶,真不知跟谁去好,没办法我们轮流“回家”了。不论到谁家,贫下中农的大爷、大娘、叔叔、阿姨,都是倾其所有盛情款待我们。他们的那种纯朴、真诚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揉进了我们的人格之中。
50年了,这个没有回家的春节深深的封存在我的记忆里,追忆起来,回味无穷,它为我们青春勃发的篇章抒写了厚重的一页。因为这是我们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是离开父母在那偏远的山村过得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也是我们那个时代固有的一种内在精神展示:坚定的信念、坚决的服从、执著的追求、朴素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助人为乐的风尚,而经过时间的磨砺这些美好的品质伴随了我们这代人的一生,象那江畔杨柳醉春风,是那样的纯美。(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