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之声 >> 播种希望的老人

播种希望的老人

2014-04-18 11:00:20 来源:牡丹江市老科协 浏览:323

播种希望的老人

陈广艳

        作者简介:陈广艳,牡丹江市东安区政协原副主席,现任牡丹江市东安区老科协会长。

 

    一个和孩子长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他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他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

                                       臧克家

我作为东安区老科协的会长,走访、看望我们的会员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全市闻名的一个老剧作家的家。推开他家的房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悬挂在书房门上乐天居的牌匾。看到居室的主人虽然是霜染全发,但那健壮的身躯,依然是英姿勃发。虽然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脸庞却溢满着微笑,给人带来了青春的温暖,增加了无尽的活力。让我立时感到,他是名符其实的乐天居士。他说话,语速不紧不慢,展现了胸有成竹的从容。交流之间,不时的抖出一句幽默,又让人感到与其相处的轻松。他就是在我们东安区清福社区居住的离休干部、国家一级编剧、东安区关心下一代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员和社区网吧监督员、东安区老科协会员王治普。

王治普于1932年出生在辽宁省新宾县努尔哈赤的故乡,是完颜氏的后裔。他继承了完颜氏民族的聪明睿智,性格开朗豪放。资深的经历和坚定的信仰,使他在文艺百花园中播种并收获着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勤奋耕耘使他获得了国家一级编剧、终身剧作家的荣誉。他的作品在电影、电视、话剧舞台上不断展现,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虽然离休多年,却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继续笔耕不辍,写出了许多反映时代气息的好作品,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不老松。除了在文艺园地中坚持不懈地耕耘,他还将老科协的工作放在了心上,在教育下一代这片沃土上精耕细作,拓展了人生的又一片天地,并在这条路上坚韧不拔地走过了整整二十年。

王老于2000年安家于清福社区,入住后主动找到社区居委会的领导,要求参与社区的活动。根据王老的资历和能力成为我们老科协的第一批会员,并推荐他当上了东安区关心下一代思想道德报告员和社区的网吧监督员。社区居民还选他担任了房屋业主管委会主任。他就是利用这些官衔,在教育下一代的沃土上播种着民族的希望。

关心这个时代必须从关心孩子做起这是王老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从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度,时刻在关心着孩子们,为孩子们做着他认为该做的事。他作为管委会主任,在为居民创办活动阵地时,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活动场所。他积极配合社区跑上跑下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一点、向驻区单位要一点、居委会自筹一点等渠道,筹措到资金近十万元,为老年人办起了老年大学,为孩子们办起了宽敞、明亮的少儿艺校。在少儿艺校里孩子们可以学唱歌、跳舞、绘画、棋艺。艺校曾聘请市里的著名书法家傅伯庚、大学教授张大雅等热心少年教育的名流,为孩子们讲课。孩子们得到了名师指教,先后有百余名孩子参加了市里举办的歌舞、棋类、绘画书法等比赛,并获得好名次。在建校的第一年,王治普就为老人和孩子们讲作文课12次,激发了老人和孩子们的写作热情,《牡丹江晨报》曾整版刊发了他的学生的作品。这件事给孩子们不小的震动,有的孩子说:我奶奶的文章都登报了,我们得好好学习呀,也争取上报纸。他积极为孩子们办实事的挚诚感动了相关部门,全国总工会、市总工会、团市委给他们送来了图书;市委组织部给他们送来了全套电教设备。王治普领导社区管委会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为居民和孩子们办了三处活动室,内设电教室、图书室、健身房。图书室藏书6000余册,供居民和孩子们学习。其中有省教育厅为褒奖王老关心青少年教育,捐助的近500册图书。

2004年,英国国际儿童基金会成员到牡丹江考察,来到清福社区,被王老积极为孩子们办实事的精神所感动,当场就表示给予资助。事后投入了一套体育健身器材,并装修了活动室。在国际友人的帮助下,他们又辟建了雏鹰俱乐部。平时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假期更是他们活动的乐园。为了让孩子们度过快乐的假期,他们提出了学校放假,活动室开学的口号,图书室、俱乐部、少儿艺校在假期里全天候为孩子们开放。

就这样,王老用他辛勤的劳动,为孩子们创建了优雅的活动环境,这里的欢歌笑语就是王老和各方人士关心下一代的见证 。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历史的断代,我们必须想办法补上,让历史连接起来。这是王老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执着地参与青少年教育的真实想法。为了传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近二十年来,他不间断地以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文化传承为主题,撰写讲演稿,大小报告做了不下50场。凡是听过王老报告的孩子,无不被他声情并茂的讲演所感动,激发了浓厚的爱国热情。重大的节假日,是王老最忙的时候。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日子里,他为东安区的孩子进行了多场与抗日小英雄比童年的报告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我们的青少年如何与日本鬼子进行斗争;中国人民如何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庆祝建国60周年的日子里,王老更是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回忆起祖国的变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觉得天气格外晴朗,空气分外清新,走起路来周身感到轻快。所以我要把我的好心情跟孩子们说说。那段时间他和老伴忙得不亦乐乎,他先后在三个学校宣讲了《建国前后》。在今昔对比中,让孩子们看到了祖国60年的巨大变化,他的演讲在市电视台播放后,让全市的青少年都从王爷爷的宣讲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除了自己讲以外,还请出与自己相濡以沫的金婚妻子刘明芳,运用她写过牡丹江史志的积淀,为孩子们生动地讲述了《美丽富饶的牡丹江》。孩子们在刘奶奶绘声绘色的演讲中,感受到了镜泊湖的壮美、牡丹峰的挺拔、城市公园的秀丽……家乡美,热爱家乡的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王老多年来致力于渤海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并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青少年教育中,他做为一个课题向孩子们进行文化传承教育,他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儿童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渤海公主》、《鹰之恋》等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家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1300年前曾有一个古老的渤海王国,虽然它已消亡,可是给我们的家乡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增加了牡丹江这个城市的古韵。他就是这样用语言点拨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激发他们树立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少年当自强的理念。王老就象那一座桥,为孩子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历史在他们心中蜿蜒起伏,不断完整、美好,激励他们走向收获的顶峰。

我从不寂寞,一心一意搞创作,在创作中必须想到孩子,要多给他们精品。这是王老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以优秀的作品教育青少年独道的教育方法。他自己说:做为我丰收的季节是在离休之后,给孩子们写点儿他们喜欢的作品,也是我最大的心愿。他为了实现这个心愿,笔耕不辍。近十年他写出了闪耀着时代火花的儿童剧近10部,为孩子们实实在在的送去了精神食粮。在我市的少儿舞台上我们能看到王老为孩子们精心创作的作品。2005年他的少儿剧《活捉座山雕》、《杨子荣只身入虎穴》,把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搞得红红火火,推向了一个小高峰。全市7所学校争着、抢着到电视台比武,一个个孩子怀着对家乡英雄杨子荣的热爱,认认真真的演着英雄杨子荣,活灵活现地演着座山雕,使观看演出的孩子们受到了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市电视台抓住了这个热点,凡是参加演出的孩子全程给予播放,扩大了少年儿童受教育面。王老根据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编写了儿童剧《3+1=?》。以三个好学生帮助一个顽皮学生为故事主线,讲述的不是单纯的数字提升,而是展示了群体的力量,向孩子们进行了深刻的集体主义教育。王老就是这样,在创作中没有忘记孩子,写了大量的儿童作品。《桦树川的希望》、《又梦童年的小溪》、《童心似火》、《抗联小兵》等作品不断问世,用笔引来万道清泉浇灌祖国花朵,倾心献出一腔热血注入儿童心灵。

说一遍不如做一遍,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提升五爱情怀,增强做四有新人的意识这是王老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得出的体会,也是他的内心感悟。王老虽然是关工委中一个普通的报告员,可他认识到教育孩子不能光靠说教,还要把我们社会、我们人类美好的东西展示给孩子们。因此,他积极向社区关工委建议,要为孩子们多举办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几年来,他们年年举办夕阳托朝阳,双阳同辉煌系列活动。其中有双阳同台文艺演出、双阳读书、双阳美化家园等,去年还别具特色地举办了端午粽香,情更浓活动,年年活动丰富多彩,年年活动有新意,让老人感到老有所为的快乐,让青少年在健康活动中情感不断升华。

王老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经常申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他从不孤军奋战,利用担任社区老年大学校长的便利,将老年大学的学员组织到关心下一代教育的队伍中来。这些老人也是不辱使命,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了一些少年业余活动组。老党员李淑琴成立了少年绣荷包组,在李奶奶的指教下,孩子们绣出的荷包是异彩纷呈。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友人得到孩子们的这些赠品是赞不绝口。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李铁映到社区视察,看到孩子们绣的荷包不断地说:好!好!这个社区还成立了红领巾110志愿者服务队,王治普、老党员米丽芳主动担任这个队的指导,他们领着孩子们参加社区的护绿、植树、种花活动,为创建社区的优美环境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清福社区的文化楼道搞得是省、市闻名。省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和社区百姓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其中王老功不可没。走进王老居住的楼道,让人心情豁然开朗。一楼的走廊墙壁上是党员园地、青少年园地、生活科技知识园地等琳琅满目、多彩多姿。一个楼层一个特色,有孩子和老人书写的条幅、奔腾的骏马,鲜艳的牡丹、还有让人们遵守公共道德的漫画。有一幅画是王老对这个楼道的孩子和居民寄予的希望,他希望这里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这里的居民和睦相处,那就是他捐贴的清明上河图。 他们的楼道文化,都是王老和米丽芳领着孩子们共同完成的。这浓愈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五爱情怀更加浓厚,做四有新人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王老他们的辛勤劳动也成就了清福社区的文化建设,2004年这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王老和米丽芳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居民清扫楼道,在这里居住的22户居民对他们敬佩的五体投地。孩子们经历了活动,受到了教育,目睹了王爷爷和米奶奶为他们付出的心血,更是尊敬有加。

做为社区的网吧监督员他更是恪尽职守,他自己花钱给网吧业主印发了《告网吧业主书》和有关一年两次接纳少儿上网,吊销许可的报导,时时提醒网吧业主健康经营。他还印制了《文化市场监督情况表》,他和另一名监督员老赵每个月必须到监管的10个网吧走一趟,检查业主的经营行为,看看有没有未成年孩子进入,并将检查情况认真详实的记录在监督情况表上。打开王老的记录,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厚厚的一本,正好记载了他六年监督网吧的春秋,诚心诚意,执着不变。我们对这个老人的敬佩不由的又增加了几分。他们协管的10个网吧,没有不规范经营行为。其中的E游未尽网吧,就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始终健康经营。王老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着孩子们,孩子们逢人便会骄傲地说:我们有个好爷爷,他净领着我们做好事。

我是在别人的拉帮下成长起来的,想想别人拉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拉帮别人呢。这是王老能够坚持不懈地关心青少年成长最朴实的感恩情怀。1948年王老跟着一些年龄比他大的东北流亡学生到北京读书,也就是这些大哥哥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引导他参加了革命。对这些大哥哥的帮助他是终生不忘,成为他帮助别人永恒的动力。在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工作中,他还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对特困学生的帮助上。特困学生卢杰,与父亲相依为命,长年寄养在姑姑家。王老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从2003年开始一直为卢杰资助学费。每逢新学期开学,王老就会和老伴为这个孩子购买衣物、学习用具,大包小裹直到老俩口满意而归。每天放学的时间,在路上接这个孩子,看她穿得怎样,小脸是否高兴,看到孩子脸上有阴云,一定会问怎么啦。一次,他看到孩子特别郁闷,就问小杰你怎么了?卢杰见到了亲人,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说:姑姑家也挺困难,我想回家。王老看到孩子伤心的样子,就劝她说:困难是暂时的,你一定不要分心,好好学习,其他的事由大人来解决。王老马上找到了卢杰的爸爸,将孩子的意愿告诉

了他,卢杰的爸爸接受了王老的建议,将孩子接到了自己的身边,王老又看到了卢杰满脸灿烂地上下学。在王老的帮助下,卢杰一直坚持努力学习,而且思想上积极进取,并一再表示:不辜负王爷爷的关爱,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社区每次为灾区的孩子、特困学生捐款时,王老肯定是第一时间赶到,最少捐上三百二百的。自2004年社区成立儿童基金会以来,王老每年至少捐助200元。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社区的党员你50 ,他100的,使这个基金会资金丰盈,为教育下一代工作注入了活力。2005年他们楼道的一个邻居,由于妻子患病,孩子交学费也受了点儿影响。王老知道后,通过睦邻卡将邻居们召集在一起,大家共同合计,帮助老邻居解决困难。只一天的时间21户邻居就筹集一千余元,解决了燃眉之急,保证了孩子正常上学。在捐资中,王老不仅是组织者,还是带头捐资最多的人。王老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们做这些事,从不声张,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好人拉帮你,你成了好人。我要象好人一样去拉帮别人的诺言。

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收获向王老道别,此时正是夕阳的余辉洒满广阔的天地,绚丽多彩,好美的夕阳红啊!王老不正是这壮美的夕阳吗?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他沐浴着春风,在教育下一代这片沃土上播种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将理想、信仰、力量、诚信,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他用语言播种,用行动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在他播种的地方,收获的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硕果,彰显的是我们老科技工作者不老的雄风。

 

相关文章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