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之声 >> 试论“活”的市场与“强”的政府

试论“活”的市场与“强”的政府

2014-04-18 11:01:03 来源:牡丹江市老科协 浏览:496

试论“活”的市场与“强”的政府

张先本

    作者简介:张先本,中共中央党校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牡丹江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原主任,牡丹江市工业老科协副秘书长。

在35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已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政府作用,演绎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绚丽多彩的画卷,重新认识和总结市场经济改革和政府作用发挥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概念与作用的演变

    对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模式的中国人,要接受市场经济的概念,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也有一个痛苦的过程。真正接受市场经济的提法,那是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前面还要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

后来,发现市场经济的关键词是市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定位。认识和相信市场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在此基础上的准确把握市场作用也成了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和实践的切入点。从1992年到2012年末,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五届全国代表大会,都对市场作用作了大同小异的表述,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不能不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理性飞跃,是人们思想上更大一次解放。它真正解决了中国经济由计划性向市场化的过度,休止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破解了“所有制”的梏绊,认识到市场所释放的能量,一举改变了GDP多年负面增长的颓况,才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巨大进步。

    到了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即新60条,(以下以《决定》代称)对市场作用定位,作出了破先例的修改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是简单几个字的变动,而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认真挖掘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并以高瞻远瞩的大视野大格局洞察中国与世界经济前途趋势,对20多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认识重大突破,也是对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发现和创新,更从根本上理顺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成为未来1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基调,并标识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代名词。

    《决定》的第(2)条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这说明提出和实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正如习近平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所言,“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他还说“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这里面说清了一个大的关系,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而不在政府。在此其中,又有不可忽视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是“资源”是什么。“资源”是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资的来源,一般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资源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并且有利用和交换价值,尤其作为商品的配置是有代价和计成本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商品的价值只能用另一个商品来表现并且只有在和另一个商品交换时才能实现。”①正因为资源具有再生、可转移和利用的价值,所以,它的发展本质是资源的物质交换。恩格斯还讲:“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②由此指明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括劳动力和技术)视为财富的另一个因素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人力、人才、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也就是说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二是“配置”,是对“资源”的“配置”,说白了,配置是物质交换的手段,有了配置,资源的物质交换才可实现,这种配置,也是分配,他是按照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分的分配。这种配置实际就是供需关系的调节。这里自然突显一个谁需要这种配置和调节呢?只有市场的主体——企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在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作用下,使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这个优胜劣汰实在是太好了,它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资源配置,即商品交换关系中不应忘掉社会性质。习近平在“关于《决定》说明”中,特别强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实质是体现交换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着市场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性质决定了首先是为资本家实现其剩余价值,商品的交换受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规律驱使,因而决定了市场的资本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并以它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实现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这样代表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③因而也就决定了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有这样的市场主体,才可能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作用的正确认识与改革

此论的政府作用,是相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言,需要给政府作用一个恰当科学的定位。以往,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仍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干预过多过全,导致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发项目越来越多,需要审批的部门也越来越多,流程也越来越复杂,效率低下问题也凸显出来,有些政府部门,也乐于此种审批,认为只有经过他审批的项目才会不出问题。所以,项目干不干是你企业的事,能不能干的审批是我的事,结果把审批看成是特权,拖着不批企业着急。后来有人发现金钱和物质可以加速审批的速度和成功率,审批又成为腐败的温床,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因而要对审批制度实行改革,去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答记者问是说:“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疼,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是,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他还在会议上宣布,将在任期内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中央政府最重要是减少审批,不要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解放市场,成为新一届政府锐意改革的方向。在不到一年内,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来的1700多项,取消和下放了334项,大幅度的削减了不必要的政府行政审批,地方政府也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力度。国务院还深化了投资体制的改革,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由中央核准的项目数量减少60%,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特别提出政府要列出一个“权力清单”来,对政府来说要的是“正面清单”,政府有哪几项权力,除此之外你是不能管的,还明确指出,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并且向社会公布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这些措施的实施,取消了政府不该管的行政审查和核准,有利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和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政府管理方式向“负面清单”方向迈进,清单以外的事项有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这样,市场主体才能够自由的进入,自由的退出,自由的竞争,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有利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方向发展。有的项目,企业也不用向政府央求和贿赂贪官去跑审批,从源头上降低了发生腐败的风险。

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瘦身”,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真正的成为一个强势的政府。习近平在《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全会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决定》第(14)条提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决定》第(15)条还特别强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真正是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全民的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使政府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我们说政府作用最突出一点,就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人民政府的职责决定的。而让市场的主体——企业发展的最好方式,也必然是市场竞争,能保障市场一切自由竞争的方式,是政府的作用,他要管控市场竞争的本身是平等的,平等是市场一切自由竞争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应该是平等竞争,没有平等,何谈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就应该为市场竞争提供平等竞争的环境,制定政策和标准以及评估手段。竞争水平越高,越需政府作为更规范和法制化,这样无论对哪方面企业都有好处,企业才有创新的活力。所以,平等是任何市场主体能够享有的机会和权力。也就是说,面对一个市场需求,不论大中小型企业,还是国企、民营和私企,都应同跨一个门槛,同进一个标准规范的市场,这样的竞争才是平等和公平的。

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国有企业还处在经济的制高点,石油、电信、铁路、航空、银行、传媒等都是国有企业在主导和垄断,与民营和私人资本不能同一而语,存在竞争上很大差异。《决定》要求国有企业改革,不是压缩国有企业比例,而是解决它的低效率问题。在公有制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时,国有企业也必将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确有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决定》第(9)条指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也就是区分哪些领域是国有资本要发挥控股作用,那些领域由民间资本发挥控股作用,要把这个划分清楚,再涉及到国际名声,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这些方面,要有国有资本发挥控股作用,而其它领域即完全是竞争性领域,则由民间资本发挥控股作用为好。《决定》的(12)条特别明确,“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应该说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既有5000万注册资本金,就可以开设村镇银行。这是对民营企业“松绑”的政策体现。

政府的作用,不仅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还应为市场主体开放竞争有所作为。这才是有能力有作为的强势政府。现在,经过审批制度的改革和简政放权,政府事前审查和批准,明显减少,也有规范的能力。可事后的有作为的服务,还不能与时俱进。在2007年,有一个环保、利废、节能的预拌干粉砂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投资近3000万元,利税近1000万元的好项目,国家为此也有文件要求,只要求地方政府出台支持文件和协调落实资金。答复是先上项目,后出台支持政策。与市场主体形成一个“鸡与蛋”的关系,结果,使这个好项目落空,成为这个地方政府唯一一个建筑污染源而得不到根治。错在政府缺乏服务的理念和不作为。对政府来说,门开不开是你的事,别人进不进是别人的事,不能首先预设一个立场,可能没有人进来,何必去把门打开呢?而这种认识和立场就导致在市场准入方面做了一半工作,仅此成为缺乏服务意识的不作为政府形象,对新兴产业的崛起泼了冷水,而影响了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是值得借鉴的。

三、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未免有些牵强。实际是个主从关系,是政府要适应和顺应市场作用,这是尊重市场规律所为。当然政府的作用也不是被动的。现在政府面临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放权让利;另一方面,又要实行政府自身改革。为此,有人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从统治为中心向以管理为中心转变,进而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这从指导思想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理论和逻辑关系上就有很大的缺欠,因为,政府作为一个由复杂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产物,其统治职能与管理职能其实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并不矛盾。人们可以想象到,政府的统治无不以其社会职能为基础,而政府的统治也只有执行这些社会职能才会持续下去。同样,政府职能管理的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服务,也就是说,管理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管理,而且政府对某些市场主体提供的服务,可能同时变成对某个市场主体的管理。例如,对保护环境的服务,就意味着对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管理;对人类健康的服务,就意味着对食品和药品的管理。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需要某种公共权威的管理以协调个人活动,配置资源,进而在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基础上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依法规和行政规章、命令、裁决的方式,对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以及社会团体的行为进行干预限制和约束,强调市场主体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遵守。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要很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一个强势政府,必须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正如邓小平说的“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即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④以此三条来检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也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市场经济不单纯是资源配置,它是有一套法律体系。如果说政治体制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那么,法制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所以,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是法制建设,建立一个法制国家。没有法制,市场根本无法运转,到处都是骗子,生意没人做,买卖倒闭,没有法制的国家就会生内乱。而在市场经济中,法制的突出点就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任何所有制的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⑤完善和保护产权制度,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想象,如果财产在法律上得不到有效保护,谁还会对未来有预期,谁还为一个项目去投资,谁还为提高生产效率去创新呢!所以,保护和明晰产权,这是市场经济法制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用法制约束权力运行,将减少权力侵犯市场主体和百姓利益的现象发生。

    第二步,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⑥对此,习近平在《决定》说明中,又作了进一步详实的阐述:“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社会建设,民主是丢不得的。协商民主是个新概念,既有内涵的凸显,又有操手的创新。有了公民理解和适应的协商民主,而且变为全民全社会的协商民主形势,那就如同习近平在《决定》说明中说的那样,“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这样,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⑦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对市场和政府作用需要很好认识和学习,在改革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掌握新的知识,认识和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及结果,切实改善和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行政的执行能力,以便跟上中国历史性调整步伐。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政府官员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政治素质仍是制约政府有效治理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真正认识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自我完善的系统性、社会性工程,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因此,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推进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公开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政府管理现代化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

    兴于忧患,衰于安乐。世界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欧债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秩序面临重组,各国经济实力大逆转,欧美开始联手重塑世界贸易格局,世界正在形成区域化的自贸区的趋势,而一个接一个的合作计划,却没有中国的身影。在国内,尽管在世界两次经济危中蹒跚涉过险滩,但是,由于政府改革不到位,与市场关系缺乏正确定位,大量举债搞了许多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到处大拆大扒,造成地方政府债务突出,到去年6月,达到17.9万亿人民币的历史高位,债台高筑,产能过剩,影子银行的严重问题,使一路飞跑的中国经济增长开始乏力,中国企业在世界贸易大舞台上缺乏创新和竞争力,中国在世界大格局中,有可能落后或边缘化的危险。所以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好在我们党和政府的勇于改革的决策者有这种紧迫感和焦灼感,认识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现状已经不容我们再等待了。先后做出了两大惊人的举动。一是应对世界区域化自贸区的挑战,于去年9月29日,宣布“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贸易区,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新的试验田,更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桥梁,这在全球这样一个市场格局里来塑造市场的力量。二是去年11月12日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使中国市场化改革再次启程,终于要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向创造更公平更有秩序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迈进!

    总之,中国在过去35年的改革与过去比有重大进步,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与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并达到这个目标,唯一的招数,就是很好地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抓住各项制度和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建设强势政府,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攻坚克难,奋发向上,再创中国经济发展黄金10年是完全可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篇,四分配,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49页。

    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08页。

    ③  习近平“关于《决定》说明”二部分的第二点。

    ④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见《邓小平文选》282页。

    ⑤  见《决定》第(5)条。

    ⑥  见《决定》第八部分。

    ⑦  见《决定》第(2)条。  

相关文章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