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老科协之家---简 报 第十四期
西安区老科协之家 马 刚报道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三封信助力他入党
--讲述马宝恩的入党故事
马宝恩,出生在红旗下,是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梦寐以求的渴望。
1971年9月,经牡丹江耐火材料厂二车间团员米德生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入团那天的全体团员大会上,车间党支部书记,做指示性讲话,“入团,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目标,是加油站,入党是前进路上的更重要的目标。” 入团后的第二天,他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那以后,他时时处处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时每刻都努力地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一封信
1972年11月,他患上颌窦炎,住进了牡丹江地区红旗医院。大夫给他动了四次手术,治好了他的鼻炎。医生医术高超,还不收礼品和红包,使他特别感动,为了感谢党领导下的医院的医护人员的恩情,他全然不把自己当做一个病号,努力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擦地面、上水房排队打每个病友的开水,帮助病人买饭,帮助大夫往家里拉秋菜、帮助大夫挖菜窖。
医院成立休养员委员会,他成了宣传委员。走廊上有半尺多厚的土,经过他的提议,并借来铁锹、镐头,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住院的轻病号及陪护人员,一块劳动,用了半天的时间,使大走廊暴露出了水磨石的真面目。
接着,他同大家一起刷墙、擦门窗、贴宣传画、贴标语。还成立了图书桌,成立了专题讲座会,请老公安讲预防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常识和案例。不仅吸引了患者,还吸引了医护人员,也抽出时间听讲座,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意识。
他把光和热带到了医院。在医院的环境和秩序大变样时候,医院的领导没有忘记,为此付出极大努力的业余帮忙者。在他临出院时,外科党支部给住了五个半月院的他做了组织鉴定,盖上了红旗医院党总支的红印,邮给了耐火材料厂二车间党支部。
第二封信
1973年,在全省进行黑龙江化工厂建设大会战中,他们工厂承接了焦炉砖的生产任务,焦炉砖有九个孔,也叫九孔砖。砖型复杂,时间紧,任务重,成型是关键中的关键。
工厂给压砖机台配备了甲、乙、丙三班,让机器24小时不间断的运转,他是乙班的班长。开始时,一个班能生产出300—400块半成品砖坯,工人们就津津乐道,可是,工厂领导心里焦急,这点产量根本无法按期交货,可能要拖全省的后腿。工厂动员机关人员,服务到机台。他领导的班组,经过努力,日产量达到600块。党委宣传科立即召集车间党支部,写出报捷大字报,敲着锣,打着鼓,向厂党委报喜。
几天后,甲班生产出800块,又一次以同样的声势报捷。 又过了几天 ,他们班组上白班。宣传科的人,到机台旁边给工人鼓劲,他们心领神会,积极响应,争分夺秒,团结一心,打算创造新的生产记录。中午,应休息30分钟,吃饭。为了多出产量,他们机器不停车,边干活,边吃饭,到下午4点钟交班时,生产出1008块砖坯。在宣传科的鼓动下,厂党委书记,亲自带着机关的大队人马 ,锣鼓喧天的给他们班组送来祝贺信,表彰他们工作成绩。
第三封信
1974年4月,他被选为工宣队员,进驻牡丹江商业学校。当时,很多学校的工宣队与校方的关系都搞的不好。唯独他们耐火材料厂派出的工宣队,与众不同,作用突出。
他在商校有授课任务,讲写作课和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章节。担任学校的团委副书记,由于书记被借调,他则以副带正,主持团委的全面工作,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各项活动。
他在工厂时,就是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优秀通讯员。他把这个特长带到了商校,大力宣传学校的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闪光点,使学校在牡丹江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学校放寒暑假,他没事干,呆的难受,就到报社编辑部去学习,同时整理来信来稿,看屋子,接电话。报社的编辑们认为,是给他们帮了大忙,就把他在报社业余上班的表现,写了一份组织鉴定,并盖上了日报社党总支的印章,邮给了商校。
商校领导认为,他是一个可造就的人才。在工作按排上,准备让他担任拟成立的学生科科长职务。后来,与耐火材料厂协商未成。
在入党问题上,学校党组织把他当成重点培养和发展对象。对他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感到非常满意,那三封信,为他的入党增了光,添了彩。
如今,他退休在家,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要继续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党的旗帜在他的心中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