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之声 >> 葵花向阳茁壮成长

葵花向阳茁壮成长

2021-11-26 10:59:57 来源:西安区老科协 浏览:31

葵花向阳茁壮成长

——放歌我和我的祖国

西安区老科协江滨分会会长 张德仁

2021年11月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耄耋年的老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新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我都亲身经历,心相印、情相系、脉相通,用一个最贴切的比喻,祖国是太阳,我是葵花。

    1944年4月,我生于牡丹江市区,父母带着对日本侵略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之疼,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让和平的阳光普照祖国神州,生育了我。

    为我起名,张德仁,期望我成为和平阳光普照下的厚德仁爱的葵花。日本投降、残匪清剿、土地革命、东北老航校的艰辛、北山烈士塔的巍峨崇高、蔡云翔革命烈士墓的魅力和家中挂着毛泽东主席的领袖画像等,一一都触目惊心地烙刻在我幼小心灵,显现记忆屏幕,构成我的童年。

    一晃,到了上学年龄,父母下了决心,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寄予了几代人渴望读书的夙愿,责令我的哥哥带我报名入学。当时离家一道之隔的市第二完全小学,因我数数不知进位,卡住拒收。其根原在于建国初,师资力量不足,招生有限。无奈哥哥领我一边走一边交"进位" ,奔走到离家三里路远的光华小学报名。名虽报上了,但在邻居间蒙受巨大的羞涩,別的小朋友纷纷在家门口完全小学读书,而我却要走出很远到非完全小学读书,强烈的触动和激励,使我种下了:"人生有志,一定要好好读书、奋发向上"的种子。因为十分用心和刻苦,一年下来,竞由一个勉强生一跃成为全校的优异生,超常的由一年跳到三年,并第二年又重返到市第二完全小学。

    读初中、高中,主要是基于受父母的:"国是百姓家,有国才有家,以身许国,精忠报国"非常崇尚岳飞的耳濡目染。突出的是惟父舍己为公,奋发图强精神的熏陶,获省劳模、市标兵的感召,这就成了我人生道路的精神坐标、举止言行的标尺。尤其是我母亲的超常鼓励!使我成为"鼓励是兴趣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遥篮"的践行者、受益者。最终是使我强烈的树立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又赶上举国轰轰烈烈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和三年困难时期火热的激情,我受到校园建炼钢炉、翻沙铸造、到农村校园农场劳动、到广大的建筑工地、採石筑路等勤工俭学、抗灾救险和支援农业等劳动火热的煅炼,还有劳动体育保家卫国达标的争夺等,铸就我"敢为人先、拼搏进取"的品格,使我得到超常发展。相继获校和市《勤工俭学》、《抗灾救险》先进个人和二级、一级劳卫制证章殊荣,学习成绩班级前6名。

    1963年,我在牡丹江市一中高中毕业。因为受父母"好儿女志在四方"及全国大力学习弘扬的雷锋和大庆铁人精神的影响,我毅然以邢燕子、董嘉耕为榜样,遵照毛主席:"农村是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在牡丹江首批下乡,市召开欢送大会,我作了《有志气的青年到农村去、甘洒青春热血为祖国》的发言,下乡赴香兰、江口和"五七农大"相继十年,1964年,在全国突出政治、人的活思想第一、轰轰烈烈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和"老三篇"的热潮中,我当选场团委委员、青年点团总支书记和第一支部书记,开展"千里百担一亩田、星光月下赛诗演武",为大兴学习毛选之风,有书读。我写信给团中央,非常渴望得到毛主席的书,寄语:

      山沟青年心向党, 革命方知毛选亲。

      千遍万遍下功夫, 只觉心里热乎乎。

      毛选暖心及时雨, 可惜当地买不着。

      千盼万求给关怀, 毛选红书送山来。

    结果一周内,团中央书记处办公厅郑重寄来毛主席著作1一4卷两套、索引一册、毛主席一版语录10本。一时间欢欣鼓舞、奔走相告、闻名遐迩。更激发了我们创建"当当响、邦邦硬"团支部,参加青年点的生产和比武,获县和合江地区先进殊荣。我本人获省和东北三省司法战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殊荣、列为教导员后备干部。

     赞上山下乡创举造就了一代人:

     难忘知青走过的路,上山下乡自寻吃苦。

     为了那颗火红的心,弱冠年少离开父母。

     营林造田双手垦出,重担在肩何曾停步。

     寒冬酷暑苦干田头,粗饭稀汤饥肠辘辘。

     白天会战浑身流汗,黑夜挑灯研读红书。

     亦工亦农赛诗演武,思亲想家无空倾吐。

     返城前紧握老农手,挥泪告別低陋茅屋。

     留守知青白发苍苍,遥望故乡仍盼归途。

     也有知青遭遇变故,木棉陪伴长眠黑土。

     啊知青所走过的路,满是酸甜苦辣付出。

     收获一生难忘艰辛,更得到了无比幸福。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笑中含泪品格独树。

    1973年返城,开始有幸参加新成立牡丹江地区革命委员会的调查团,脱颖而出,我执笔草拟了《保护生态势在必行,以林保农、以机促农、以畜养农的发展思路》、《封山育林、大地园、城市有绿、楼房有雾、退房还树》和《严禁滥砍盗伐制止毁林开荒超坡耕田的暂行办法》,报至国务院和省革命委员会。新成立的地革委,竞有生产指挥部、农田基本建设办、农业、农林、公安等6个部门争着任聘。

    1973年至1987年,6个部门再有海林县,纠竞到哪?我听了父亲的:"为人当厚诚,忠厚传世远,做人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钧"故到了为我下乡返城接收的海林县(1991年撒县建市)先后为六任班子服务,在全国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和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中,建议并起草了《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办法》、《当前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形势的调查和实施意见》、开展"三早"(农村公社、大队、生产队一届三级班子早定位、责任早落实、计划早定盘子)、抓"两大"(举足轻重大型的、大老难的)、清"三欠"(社员欠生产队的、职工欠生产队的和企事业单位及队与队欠生产队的)和"稳农、兴工、活商"等战略构想.创新发展思路;1980年一1981年座客海林党校授课解读中央连发三年的一号文仵和深化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大力培训全县科级干部、促进解放思想,谋发展,闯新路;海林成为全国食品工业试点县、省税收亿元、省科技、省乡企、省党风廉政、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多方面试点县,名列全省排头。1985年,我有幸参与了国各院东北办,关于世界工具辞书《中国东北经济》的撰写;1981年,撰写的《积肥大王刘庆堂》刊发《黑龙江日报》1981年10月13日头板显现位置,题目用出了号的艺术字、圈上线、并加新闻点评。被誉为龙江大地农业生产责任制炸响的春雷;撰写了省农业生产十面红旗的两面(一面是连续十年稳产高产过"黄河"的三道公社典型、再一面是全省第一个大寨式大队、一流经营管理斤粮成本1分9厘的典型、全省当时斤粮成本7分2厘)省委农工部、省科学院、几次聘调,一心听从县革委的话,毅然留在海林,矢志不渝为50万人口的县,建设全省发展"小龙县"发光发热,被社会广泛誉为"活情况、活政策、活雷锋",《党的生活》报道;1985年一1987年代表海林县委县政府,接待介绍了来自全国150个团队、18个省市自治区区的来访考察,上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沿边自治州主席李德珠、山西定西专员(被周恩来周理接见过)、吉林省副省长、黑龙江省委农工部领导和双城县、吉安县等,获感谢牌匾38面,赞誉:“三下江南,不如一次来海林,真经、真情、真受益”。天道酬勤:获三等功、晋级、记功、嘉奖多次。

    1987年至1990年,我由海林往东安区办手续时,市委组织发现我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要留在市委组织部,委以重任。", 但我基于:"万代诚作基,忠厚传世远,坚守初心,叶落归根", 故坚持到我家故居东安区。在举国城区改革、清理整顿各类公司、强化廉政建设中,我在牡丹江市东安区应急、应难、应新,出任区试验区指导组办公室主任、体改办主任、廉政办主任、清理整顿办主任、挖潜增收办主任、节能减排办主任和督办检查办主任等要职,被群众称为:"传奇的七星上将"。我立下"我将有我,不负韶华",殚精竭虑的建议并起草了开展牡丹江市东安区企业"租、股、破"改革和"五把扇子一起扇"("党管党"建好班子建设;"两手抓"抓精神文明促经济建设;突出"放、管、服"给政策,大兴街街巷巷委委办市场、建劝业场;借地生财,区内星罗棋布区外培植财柱;抓"裂变"针对老旧房子,扒倒旧房建高楼,一层变10多层、一品一街)快速发展的思路,使区两年巨变,《中国体制改革》期刊刊载,被省授予全省十年改革先进城区,我获全省改革先进个人,见《黑龙江日报》1990年6月21日第二版。

    1990年至2021年,省报的影响,一时间,我成了市里有些部门和单位热议的新闻人士,我拒绝了市委政研窒和市体改委的任用,到了区委书记冯继海结友,誓改变面貌的市委书记包扶的全市发展滞后的爱民区。在举国开展"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大局)、"八荣八耻"、践行"三个代表"和加强基层社区建设等工作中,我建议实施的抓党建"五子"登科(抓班子、正位子、上素质、探路子、树样子),弘扬"爱民精神",开展了从区五大班子领导带起、从党员和机关干部做起、从掌握实权的部门变起、树立企业精神、倡导街道新风、培养校园之魂、焕发科室新貌、大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办公部门"双三位一体工作环流(解剖办公室内部担负的党建、督办、经济、调研、文秘和精神文明等六方面工作,党的建设是保证、精神文明是动力、经济工作是中心、督办检查、文秘和调研的性能和内在联系,把党建同督办、经济同调研、精神文明同文秘组成双三位一体)赢得跻名全国、获全省职业道德研讨会在区召开。1991年为全区形成百篇论文审核把关上省会,成为全省职业道德研讨会材料组主持材料的负责人,我写的《党委办公部门职业道德问题初探》获一等奖,大会书面介绍。

相关文章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