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
东宁市老科协水务分会会员 孟繁荣
我于一九七○年参加工作,在东宁县水利局上班,当时我刚二十岁出头,因为我学的是水利技术专业,所以领导就安排我搞水利技术业务。当时我感觉到工作起来很吃力,难度大,经常完不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所学知识还是不扎实、不全面、不系统,很难适应工作需要;二是知识和实践脱节,没有把自己所学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
针对这种情况,我下决心整改,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一要巩固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学习阅读书本知识。二要虚心向身边的老同志请教,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三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事一案”,“一事一议”。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顺利了。我也不知不觉的爱上了这份工作,深感科学知识重要性和宝贵性。也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英明论断是一个硬道理,是兴国、强国有力法宝。同时我也悟出一个道理:要干一行,爱一行。要想干好工作,就得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虚心向身边老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
在自己经历四十多年工作中,有几件小事让我至今不忘,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一、搞技术工作一定要一丝不苟,不能马马虎虎。
一九七一年的冬天,大约十一月份。新城沟引水灌溉水渠工程开挖工程开始施工。我当时带领五人(技术人员)担任测量任务,引高测量三岔口分担段。在三岔口镇西山村至民主村南山,往返闭合测量。我们六人忙碌了两天,最后的测量结果是出现了较大的误差,本次测量结果无效,不能采用。经调查,造成此次事件原因是工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观看仪器和立塔尺时不认真导致的。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两个责任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大家一致认为:搞技术工作必须一丝不苟,不能马虎,不能懈怠,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从那次事件之后,我们这个测量小组变压力为动力,加倍工作。把损失的名誉和时间夺回来,提前完成了测量任务,为渠道工程顺利施工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破解施工中的难题。
一九八0年春季,三岔口灌区二支线分水闸门开始施工建设。我负责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在基坑开挖时遇到了难题,上游不断来水,基坑大量存水,施工无法进行。那时抽水设备不足,一个工地只有一台抽水机。如果是现在就不是问题了,加几个抽水机就解决了,可在那时就难解决了。当时在施工现场领导着急,施工方着急。当时我想,为了不耽误三岔口地区的几万亩水田在春天插秧时能及时用上水,不误农时,这项工程不能停工,必须马上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个施工难题。经过我们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之后,突然眼前一亮,这时我想起了在水校读书时学过的“位势能,水头差”的原理,用这个办法来解决难题。我用两根4寸胶管做为导流,把基坑上游大量来水分流排出,使基坑内的积水量减少,使工程得以正常进行。这样省工省力省资金,省时间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这项工程按期完成。使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水利技术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这才算一名合格的技术员。
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一九八七年深秋季节,我县城镇段浆砌挡土墙工程,分四组开始施工建设。这项工程上级非常重视,局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在基础开挖深度到达1.4米左右时,遇到了淤泥和细流砂。那时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作业,挖多少塌多少,并且基坑越来越大,塌方严重,人员在坑里作业非常危险。当时经领导和技术员研究决定采用“打桩、围堰”等办法进行施工。结果还是无效,最后停工缓建。工程停工后,我始终都在想如何解决这个塌方问题。后来我根据施工现场和施工时间提出了一个“土办法”,叫做“边冻边挖法”,就是冻一层、挖一层。当时已进入了冬季,温度都在零下几十度。每昼夜冻层能达15厘米。这样挖基础坑,不塌方,挖得有形有样,符合工程方案要求。就这样我们连续施工了20多天,基础坑开挖完毕。我们又采用草物锯末子把坑填满等保温措施,等到来年三月中旬之后抓紧施工,确保农田春季用水。我们后来连续四年采用“边冻边挖法”,效果很好,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边冻边挖法”运用,我又有了新的体会,做为一名技术员,工作要有积极探索精神,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大有作为。
四、科学调度,管好水源,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我在三岔口灌区工作多年,主要负责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在用水管理方面为农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也排查解决了不少农民在用水方面出现的各种矛盾。三岔口镇是我县的水稻主产区,每年春夏季节的水田用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工作中我把稻区的“上下游关系,早晚关系,水田与旱田关系,砂土地与粘土地关系”等都给理顺清楚。自一九八三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民种田积极性非常高涨,都想在最佳时节灌溉自己的农田,取得一个好收成。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我在实践中摸索一套符合实际情况调水方法。即科学调水灌溉法,具体措施就是:“先下游后上游,先粘土后砂土,先远后近”。先调水灌溉下游的较远大片粘土田地,如三岔口村,后灌溉上游较近的砂土田地,如夹信子村。这套办法实行之后,解决了不少村民、村屯因争水而发生的社会矛盾。广大稻区农民都能不误农时及时用水。为农民夺取高产稳产做出来积极的贡献。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
以上我讲的这四件事,是我四十年峥嵘岁月工作经历的缩影,也是我平时工作的真实写照。四十年来我虽然做过许许多多的工作,干过很多事情,但这四件事对我印象最深,对我人生成长影响很大,一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