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 急 转 厂
徐世铎
2016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个新理念。
看了电视转播和报纸的报道后,颇有感慨。国家提出“工匠精神”,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这是我们国家在质量建设方面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工匠精神”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原意是指产品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刻、追求精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和追求精品,对细节和质量要求极高,追求完美和极致。古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部队搞了30多年的机械技术工作,修理战斗机,对质量问题感触尤深。每当想起当年在部队每天将不同型号、不同年代、甚至是不同国家生产的飞机机件拆卸下来,然后加工拼装成完整的战斗机的一些往事,想起当年在艰苦岁月中自己的一些“杰作”,心中都会由然升起一种自豪感。对青春的回忆,对能力的检验,对每一件事情认真对待,仔细揣摩,对每一项工作反复研究,精心思考,精确判断、精准实施,现在想起来还令人激动和热血沸腾。
在以前的文章中,对机械加工方面已写过一些,在此就不赘述了。今天,说一下关于修理厂转厂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一道紧急命令让沉寂的军营沸腾了
当年我所在的部队在福建崇安机场(现改为武夷山机场),隶属福州军区空军,我任修理厂厂长。此时,崇安机场没有飞行部队,修理厂没有具体维修任务,所以,军区在厂领导干部中抽调二名副厂长、几名干部和十多名战士协助陆军工程兵部队打山洞,除此之外还有支左的、休假的,在部队的只有40余人。每天出操、打扫卫生、读报学习、打篮球成了日常工作,因此大家感到无所事事,前途渺茫,精神状态比较消沉,一些技术好、年龄大的老兵甚至打报告要求转业。1971年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部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命令我部全体官兵及所有设备在72小时内转厂到江西樟树机场,归建空八军49师建制。原来,1971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从空军24师(南昌)抽调一个团,从吉林三元堡训练基地抽调一个团,从安徽蚌埠抽调一个团,再加上我部修理厂,正式组建空军航空兵第49师。
对于部队来说,归建是好事。修理厂实至名归,干部战士的专业技术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也为大家未来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听到转厂的消息后大家都很兴奋,感到这下又有用武之地,不再打游击了。特别是干部们更加高兴,长期抽调出去执行与飞行修理无关的任务,上级都是代管,感到使用和发展受到影响。现在有直接上级了,工作也有奔头了。沉寂已久的军营又热闹起来了。但那些要求转业的老兵却没有兴奋起来,有的已经在地方联系了工作,有的准备回家结婚生子。这一归建,想转业的都走不了了,思想上产生很大波动。
机务部队的修理厂是机床、设备等最集中的单位,光工种就有几十个。当时厂部干部就剩下我和副教导员黄明益,黄明益是刚提拔上来的,对全厂情况还不熟悉。大部分干部战士没有经历过这种大规模的搬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科学、周密的安排好搬迁工作,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转厂。
我曾经历过二次转厂,第一次是1953年冬,从牡丹江市桥北搬迁到牡丹江市区江南的牡丹江海浪机场,二地之间约10多公里,用人力、汽车运输。运输过程中还摔坏了一台六角车床,当时大家非常心疼,因为那时经济困难,每一台机器都是宝贝。第二次是1968年夏,从向塘转到崇安,是我组织的。当时用了5辆汽车,二节火车皮,没有太大的设备。
而这次转厂是修理厂整建制转厂。修理厂有飞机、特设、无线电、军械、机加、附件6个分队,车铣刨磨各种机床、钻床、仪器仪表、磁力探伤器、操作台、电镀设备、电气焊设备、飞机牵引设备、交直流发电设备(车)等各类设备上百台套,大的设备有10几台,体积超过
转厂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
动员会议后,我立即着手制定转厂行动方案,同时,安排各分队统计设备,计算尺寸、重量、体积,并对设备编号。从军用地图上查看,福建崇安机场到江西樟树机场距离超过
部队又连夜召开会议,公布方案,对转厂工作分工进行详细安排和分工。我重点在修理分队,那里机床多,体大量重,都是用人力装卸,危险性大。副教导员黄明益重点负责飞机分队。我把食堂管理员、司务长找来,要求在转厂期间,保证吃的好、吃的安全,提高伙食标准。特别强调天气热,水的消耗量大,要确保冰水的供应,备糖水和盐水两种饮水,防止食物中毒,防止中暑。
模拟演练的汗水淋湿了机库地面
第二天早饭后,按照方案开始模拟演练。各分队在机库的地面上按汽车和火车车箱的尺寸,在地面分别划上一个1:1的框,然后按设备的尺寸、重量、编号在框里模拟摆放。如机床按尺寸、重量摆放在什么位置合理,用粉笔在框内画好并标注名称,写上号码,记录在本子上,以便按号码装车。对工作台、工具箱等的抽屉门必须关死,防止在搬运中歪倒掉出工具碰伤人。易燃的汽油、煤油、酒精等物品不能与机床设备装在一起,全部集中起来送航材部门统一运输。
七月中旬福建气候炎热,气温高达41—42度,机场地表温度更高,在50度以上。一个生鸡蛋放在跑道上,一个小时就熟了。在这样的高温下,干部战士们演练十分认真,一回一回标注,一遍一遍计算,一次一次修正,衣服裤子都湿透了,胶鞋里能倒出水来,工作服后背一层白碱,头发好象刚洗过的一样。特别是体弱、有病的战士,叫他们休息都不肯。多么坚强、可爱的战士啊!不叫苦、不喊累、不怕热的拼搏精神,感人泪下。模拟装车演练工作完毕后,各分队间互相检查,对不合理的地方给予纠正、调整。
下午,各分队开始拆卸设备、归集整理、编号。然后,抓紧时间清理个人物品。
晚饭改善生活会餐,让战士们吃好喝好,饭后不安排活动,抓紧时间休息,养精蓄锐,准备打好明天的硬仗。
装车过程中用肩膀抵住了险情
第二天早7点30分,福空军区汽车团派来15辆解放牌卡车和一辆修理车,汽车按各分队要求的数量开到各分队开始装车。修理分队是装车的重点,机床多、体积大、重量重,用滚扛、橇扛、绳子把机床从厂房拉出来,几块跳板搭到汽车箱上,机床下面放上滚扛,前面用绳子拉,后面用橇扛一点点向车上移动,顺利地把一台C615车床运到车上摆好位置,把空余的地方装上工具箱、航材,装载量在3.5吨左右。第二辆装的是四吨重的牛头刨床,用同样的方法装车,但因体大量重,机床上到一半时,左边的跳板就发出咔咔响声,分队长马永水喊声:不好,拿着橇杠就冲过去,把橇扛插到跳板底下。这时许兆旺、李大虎等人也冲过去用肩膀扛在跳板下,我也拿了一根木扛跑过去顶到跳板下,跳板没有断裂,上边拉绳的战士高喊:拉住,所有人都使出了全部的力气,齐心协力,喊着一、二、三,机床终于上向移动了,直至机床重心移到车上,大家才松了口气,好险!好险!如果跳板断裂,机床从左面倒下来,在左边扛机床的二名战士会被机床压成肉饼,当时惊的我出了一身冷汗。许兆旺和李大虎的肩膀都硌出了很深的血印。换过跳板继续装车,接受装前车的经验教训,又加了几块跳板,提高了滚动速度,让机床缩短在跳板上的时间。二个小时左右,大件、重件都安全装上车。其它如工具箱、钳工的工作台,虽然也有几百斤重,大家齐心协力抬的抬,拉的拉都按编号顺利装到车上。
特设、军械、无线电、附件等分队虽然没有太重的机件,但他们的工作台都是长
飞机分队的拖车、拖架、牵引飞机用的牵引杆、千斤顶等都是按飞机各部位的形状用槽钢、三角铁、无缝钢管等材料焊接的,尺寸形状各异,横七竖八不整齐,重量不大,体积不小,不好装车。在模拟装车时,采取了大小搭配、长短补齐,见缝插针的方法归集整理在一起的,装上车也显得很整齐,效果非常好。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因金属设备在强光的照射下产生的热度会烫伤人的皮肤,所以干部战士们都是穿着长袖长裤,帆布胶鞋,带着帽子干活,在太阳底下连续干重体力活,每个人都象从热水池子里出来的,浑身冒热气,顺着裤子向地下滴汗水,但仍然喊着口号,毫不退缩。干部们以身作则,又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哪里有问题,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
经过近几个小时的奋战,15辆车顺利装完。中午饭后,又组织各分队长检查装车情况和车上的加固情况。马上就要离开了,干部战士们有些依依不舍,把营区、厂房、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营房用具摆放的整齐有序。
行车前全体集合,再次强调了行车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清点每辆车上的押车人员。最后,一声令下:上车出发!15辆解放牌卡车,一辆修理车,加上修理厂自有的8辆带拖斗的工程车浩浩荡荡驶出机场大门。
崎岖陡峭的山路令人提心吊胆
崇安机场位于武夷山脚下,当时不但不通铁路,连柏油路也没有,只有沙石路,去江西上饶市要经过武夷山山脉的黄岗山,海拔
当晚8点整,火车一声长鸣,徐徐启动,这是一辆由15节车箱组成的,是为修理厂转厂江西樟树机场调度的专用列车,全程
在限定的时间归建交上了回令
火车行走了16个小时,在第二天中午12点停在了樟树火车站。当闷罐车箱门一打开,我们就看到樟树机场的师首长、场站首长、机务处主任等一行20多人在专用线上迎接我们。我第一个下车,给各位领导敬了军礼,简单的向师首长报告了转厂情况和部队情况后,又组织卸火车装汽车。这次装卸部队调来了一辆四吨吊车,省了我们不少力气,主要是安全问题得到了保障,我心里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从樟树火车站到樟树机场是
当息灯号吹响,从接到转厂命令就没有睡过安稳觉的干部战士们,头一挨到枕头上就进入了梦乡。
在高达40多度的炎热天气里,干部战士们不分昼夜连续苦战了72个小时,体力消耗达到了极限,但依然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怕伤怕热的,个个奋勇争先,敢担重任。经过26个小时的行车,我们跨越了二省八个市县,行程600余公里,爬坡越岭,一路奔波,险象环生。没有损坏一台机床设备,没有发生事故,只有一名战士受了点轻伤。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关心爱护,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科学谋划,精确设计,精准计算,精密组织,才使我们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圆满完成了看似完不成的紧急任务,创造了奇迹。在到达第二天的欢迎会上,师首长的表扬我们说:“修理厂在这样时间急、距离远、路难走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一个瓶瓶罐罐都没少没损坏,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转厂任务,你们是一支能打硬仗擅打硬仗的队伍。”在以后的十几年的工作中,事实更进一步证明了修理厂不仅作风过硬,技术也是越来越精湛。在我任厂长期间,修理厂的飞机修理工作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攻克了许多难题,深受飞行部队的好评与信赖,一直是师先进单位,我本人也多次受到嘉奖。
这件事已过去45年,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深刻的,恰与“工匠精神”相吻合。世人知道德国、日本、瑞士的质量意识、制造技术世界领先,制造产品像制做工艺品,追求完美、精品,被称作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实际上,中华民族的制造技术、质量精神在古代也令世界称羡。中国建筑鼻祖和木匠鼻祖鲁班、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设计者李冰、紫禁城的设计者蒯祥等名字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熠熠闪光,中国的传统产品瓷器制造技术和丝绸技术一直世界领先,也是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这背后都是工匠的技艺渗透其中使然。国人熟知的“北京同仁堂”,创立至今已300多年,一直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立业之本。近些年,国人的人心开始浮躁,想的只是赚快钱,学术造假、工程偷工减料,食品药品掺杂使假,“山寨”产品充斥市场等丑恶现象频出。这些现象严重地损坏了国家在世界的形象,给中华民族抹黑,让国民受辱。现在国家提出“工匠精神”新理念,恰当其时,我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追求质量、强我民族、壮我国威,提高民族“智造”水平的攻坚战必将大获全胜。
2016年5月于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