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水稻 耕耘不止
海林市老科协
我市老科协会员田宗丰同志1968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园艺专业,1970年分配到海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至2004年退休,在长达35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由于他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成果丰硕、业绩突出,曾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2等奖和3等奖各一次;多次获得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技术进步1、2、3等奖;两次获得牡丹江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多次获得海林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1997年经农业部批准,授予他农技推广研究员(正高级农艺师)职称。
退休以后,他没有因为退休而离开他至爱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直致力水稻良种研究。2015年担任省银龄行动基地负责人,本着“老有所为,为海林农业发挥余热”的宗旨,以选育水稻新品种为目的,积极地参加老科协组织的多项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生产调研、新技术引进交流等活动,并起到核心和关键作用,取得显著效果,为海林市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建言献策 ,帮助稻农排忧解难
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技术推广,向政府提出“关于计划用水,科学调度,保证插秧期灌溉的几点意见”、“鸭耕稻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优质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等调查报告和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和有关领导的肯定和重视。
2005年,海林镇江北村18户稻农的水田苗床,发生了立枯病。且病情十分严重,大面积整床地死苗。田宗丰同志闻讯即刻赶到田间,了解情况,调查分析。发现18户稻农所使用的育苗用壮秧剂是不合格的三无(无生产许可证、无质量合格证、无推广许可证)产品,根本不具有防治立枯病的功能。他鼓励和帮助稻农运用法律手段,向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索赔40多万元经济损失;同时,指导农户及时采取“直播”抢种,强化田间管理措施。使得稻农获得正常年景的收成。
2008年6月份,长汀镇古塔村40余户水田插秧出现了大面积死苗现象。群众怀疑是海林农场的甜叶菊加工厂排放的污水毒害所致。于是,停下农活,上访告状,索取赔偿,严重耽误农时,影响社会安定。市委市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市长助理、市农委主任邀请田宗丰同志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一起到田间,和农户一起进行现场灾情调查,他建议:一方面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采样,报上级权威部门化验分析,以其检验结果做科学定性,来确定解决方案;这需要履行技术、行政程序,耗费时间;另一方面,他又分析指出:当年春季低温、阴雨、寡照的不良气候条件下秧苗素质不良,稻农大量使用“马歇特”除草剂封闭稻田,药害严重。他苦劝稻农要理智、科学、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要再错过关键农时,抓住当前气候开始转暖、气温上升的大好时机,抓紧落实三项田间管理措施,即“追施氮肥,促进稻苗分蘖;实施浅水管理,以提高地温,促进稻苗生长发育;喷洒农药,防治潜叶蝇危害”。
凭借35年在基层的辛勤耕耘,田宗丰同志在海林市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公信度。群众尊重他、信任他。认识到他的分析条条在理,提出的解决方案科学、可行,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扬和同意。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稻农们停止上访告状并立即行动起来,落实三项技术措施。全村的受害稻苗很快恢复了正常生长发育,村民的情绪也恢复稳定。当年全村水稻又获得了丰收。
二、发挥专长,为稻农增收尽心出力
2005年插秧季节,田宗丰同志随同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技术人员一起下乡,查看全市水稻插秧生产,及时地发现了部分灌区因干旱引起的严重缺水问题。通过深入调研,他撰写了“统一管理、合理调配、科学用水,确保全市水稻插秧全面完成”的技术建议报告,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做出批示,发给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在田间地头向农民讲解农业生产技术。2006年海林市大面积发生稻瘟病,同时,也发生了叶鞘腐败病和细菌性褐斑病。三病症状相似,不少农民较难分辨,把三病统称为稻瘟病,防治用药不当,药效不佳,资金、劳力严重浪费。田宗丰同志及时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和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一起,在海南乡沙虎村召开现场会,展示了三种病害的典型标本,详细讲解了三病的分辨方法,重点讲解稻瘟病的分级标准和防治方法。与会农民交口称赞说:这才是我们农民信得过的水稻专家!
三、推广鸭耕稻作技术,发展有机稻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很多种植水稻的国家开始研究减农药、减化肥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和无农药、无化肥的有机水稻生产。我国也从90年代开始水稻无公害有机稻生产技术。鸭耕稻作技术是其中之一。其环保作用和可持续发展性已得到认可,并得以推广。鸭耕稻作是在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创立起来的种植技术。传统的稻田养鸭目的在于养鸭上,稻田只是鸭子生长、生活、栖息之地。而鸭耕稻作的目的在于生产无公害、有机稻上,鸭子在该项技术中承担实施田间农活的役畜作用。利用鸭子除草、防虫、浊水、刺激、增肥、防病等综合作用,减少或不施化肥及农药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实现常规的产量,并同时达到无公害有机稻生产的目的。他给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增添了新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水田、鸭子、水稻、人类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动物、植物、人类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实现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发展水稻开辟了一条有效之路。
在示范推广鸭耕稻作技术中,田宗丰同志亲自深入村屯进行鸭耕稻作技术培训,他不仅全身心投入到鸭耕稻作的生产全过程,和农民一起解决了个个技术难题,还先后撰写了《推广鸭耕稻作技术,发展有机稻》和《做好基础性工作,把我市鸭耕稻作培育成有机农业的真正品牌》,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得到了市领导重视。日本水稻鸭耕稻作协会会长古野隆雄应邀来我市考察鸭耕稻作推广情况,所到之处,看到鸭子在鸭耕稻作中的主役作用发挥的很充分,示范田杂草少,水田生长健壮,鸭子生长良好。已经摸索出了适合海林气候,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鸭耕稻作法。他特别指出,海林的鸭耕稻作规模大,达到他们的2—3倍以上。每户经营面积达到1.5公顷,并采用了全地块一围的放鸭方式。这是根据鸭子以20—30只为单位,自然成群的特点,它完全改变了国外和南方采用的一亩一围的分隔法,其效果不比他们差,对此,日本专家很欣赏,一再表示学到了新的经验。
四、与时俱进,为创优质米品牌耕耘不止
1988年,田宗丰同志去日本北海道拓殖大学研修回国时,引进的水稻优质米品种“上育397”,并在海林、牡丹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一举成功。2011年在省农科院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对省内80多个水稻品种米质检测中,“上育397”综合高分位居榜首。但近年来,由于品种混杂、种性不纯等原因,米质产量下降,种植面积减少。为了适应市场消费者对优质米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提高水稻生产经济效益,为恢复“上育397”优良种性,田宗丰同志从2010年开始对“上育397”进行提纯复壮和水稻新品种选育科研工作,至今已六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上育397”提纯复壮工作已取得圆满成功,“上育397”水稻完全恢复了原来的种性、纯度、米味、丰产性、抗逆性均达到了日本上川试验场供给的“上育397”原种标准。二是,田宗丰同志在对“上育397”品种提纯复壮时,还进行水稻的选育工作。经过六年的科学选育,从“吉粳88”中选育出两个新品种“雪原丰”,单产18930斤/公顷,“雪乡情”16450斤/公顷。还从“上育397”系圃中选育出两个新品种“上育397香米”,单产16820斤/公顷。“海林上育397”单产19675斤/公顷,突破了从日本引进的“上育397”原种单产记录。“雪原丰”已上报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参加新品种区域实验,审定该品种的种性。“上育397”的生产试验再进行一年,进一步考察该品种提纯复壮后种性表现,将以“海林上育397”的名称申请地理标志和商品注册。
由于退休后田宗丰同志继续发挥余热,认真地坚持和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品种选育工作,1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荣获海林市、牡丹江市和黑龙江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省老科协的“‘三农’服务优秀工作者”,牡丹江市政府的“十佳老有所为楷模”,海林市委的“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