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革命英烈蔡云翔
西安区老科协江滨社区分会会长 张德仁
蔡云翔,原名周世仁,又名周致和,
蔡云翔,1918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黄陂县素有:"千年古郡、木兰故里、滨江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誉,现改为武汉市黄陂区。
蔡云翔,兄弟姐妹5人,蔡云翔是长子.其尊父周性初,一生酷爱读书,手不离卷。蔡云翔少年时期随父先是在武昌经营一处书店,没几年又搬到汉口,受其家乡人杰地灵的影响,又自幼也迷上了读书,学得聪明坦诚,闻名遐迩。
1935年,年仅16岁的蔡云翔,因家境贫寒.当兵入伍国民党南京教导队。服役期间,为图空军救国之志,仅一年考入国民党笕桥航校第十期学习,由于蔡云翔少年时受花木兰替父从军巾帼英雄和《岳飞传》等民族英雄,精忠报国的影响,在航校开阔眼界,一方面接受一些进步思想,了解到其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再一方面强烈地追求光明、追求中国共产党的欲望,使蔡云翔求助同宿舍技械员谭炜组装了一台6管短波收机,觅听延安红色广播,迅速萌生"身在敌垒心向党.无畏献身报效祖国"的孜孜追求。
1939年蔡云翔笕桥航空学校毕业,分配到双流机驱逐五大队,任中尉飞行员。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侵略中国,狂轰滥炸我国多个城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蔡云翔无比愤慨,立誓:"只要我有机会,一定向侵略者射击。"在国民党消极抗日中,蔡云翔弧身一人驾机几次袭击日冠。
1944年6月,蔡云翔个人袭击日冠,遭国民党军法处置时,蔡云翔驾P一40机逃脱,欲再次袭击日军舰艇,因机矢油,右翼中彈迫降而被抓,押在武汉。当时伪政府陆军部部长叶蓬,想利用蔡云翔高超的飞行技术,培植自己的空军势力,以同乡关系保释蔡云翔,使蔡云翔到常州去办航校,并任蔡云翔中校教官。蔡云翔持"我是中国人,决不做亡国奴"的血性,弹精竭虑汇同国民党空军八大队领航轰炸员何健生等组织了29人分空陆两相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5年、
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的人民初建人民空军.面对抗日战争刚一结束,一片废墟,两手空空。1945年9月之后,先后实施:先是到战争废墟中收集矢落的飞机、油料及零散器材;又是接收日本空军战俘;还是成立中国航空队、民航运输队;还是到东北创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培养一些航空骨干种子。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环境中,蔡云翔无不: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生死面前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蔡云翔以自己的青春热血谱写了擎天驾海、攻坚克难、履履传奇、履履建功、创造了人民空军建设史上的“十个第一”,即:
一是第一个从敌垒中驾机起义;
二是第一个驾机赴张家口收集飞机器材和油料;
三是第一个担负接收日本空军战俘。
四是第一个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中国航空民航队队长;
五是第一批赴东北老航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及骨干;
六是第一个担任东北老航校的教育长;
七是在世界上第一个驾双引擎运输在山区成功降落营救首长和战友。
八是第一个修复并试飞"隼"式战斗机的成功者;
九是第一次在红军长征以来空陆配合击溃国民党先遣军顽匪的参战者。
十是第一个担负执特殊任务,舍生忘死,奉献人民。
在牡丹江市耸立着蔡云翔高高的丰碑,在北京人民空军英雄墙上第一排第二个镌刻名字,熠熠生辉。
蔡云翔的青春热血奠基了东北老航校广大指战员的风发血性,成为人民空军摇篮的披肝沥胆,绽放出不畏艰险、擎天驾海的英姿、航校成功的培养出561名航空人才,涌现出:王海、张积慧、刘玉堤等一大批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
遵照党中央:"铭记光荣历史,把东北老航校精神发扬光大。"和“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弘扬英雄,争做英雄"的指示,牡丹江人在深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把蔡云翔的事迹做成课件,在街区、在机关、在校园、在军旅、在群众百姓中广泛宣讲,讲得电视、报纸有影、广播有声,并编著了55000字的《蔡云翔传记》、牡丹江晨报进行了两个半月的连载,书稿还发到了英雄的家乡《今古传奇》全国书刊,呈送给英雄的家属。无不认识到蔡云翔英雄过去是学习的榜样,当今仍是时代的楷模,弘扬传承蔡云翔精神是我们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脊梁、是无穷的智慧、底气和力量。是我们百年波澜壮阔,新时代斩浪前行,在危急中育新机,于变化中开新局,虎啸风生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