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县(市)区 >> 阳明区老科协 >> 阳明区老科协关于对磨刀石镇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阳明区老科协关于对磨刀石镇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4-08-14 10:06:28 来源:牡丹江市老科协 浏览:142

根据年初的工作安排,我们上半年对磨刀石镇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农村的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极大地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启迪民智,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规范道德标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对于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磨刀石镇位于阳明区东部,地域面积达484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共有人口31016人,1个街道办。全镇现有镇级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4个,远程教育点14个,有线电视覆盖14个村,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有民间文化演出团体3个,有电脑网吧3个,村级秧歌队3个,有村级休闭广场10个,有图书室15个(每个面积都不少于40平方米),共有藏书35万册。近年来,全镇在文化场所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并多次举办文化演出活动,使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改善,推动了全镇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2009年苇子沟村、2012年前进村先后投资30多万元兴建村级文化培训基地,建设了村级文艺活动休闲场所,成为全镇文化建设的新亮点和排头兵。

二、主要做法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目标,努力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奉献精神,倡导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各村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以此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民主法制教育活动,普及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引导农民学法、懂法、用法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条件。在加强镇(村)文化设施建设上,实施了农村数字电视入户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每个农村文化设施匮乏和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全镇电视入户率达100%。同时,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筹措资金,为每个村修建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和文化设施。目前,村村都拥有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休闲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有效解决了农民看书难、没有活动场所的问题。

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镇(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几年来,通过协调,共组织文化、科技、医疗等部门深入镇(村)开展送文化、送图书、送科技、送医、送药等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达30余次。司法部门到镇(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宣传法律知识。通过“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服务送到了农村,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也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对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程度,磨刀石镇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从全镇14个村来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很不平衡,14个村只有4个村有文化体育设施,其它的10个村几乎没有可供村民健身的体育设施。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镇村二级财政比较困难,投入的力度不大,而导致的这种状况。

2、全镇14个村都有民间文艺特长人员,由于缺乏活动经费,文艺骨干为谋生计,纷纷外出务工,出现了民间文化活动队伍人员不稳定、文化活动发展不均衡。

3、文化市场管理难到位。由于乡镇文化部门没有执法权,无法有效地行使对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更无法建立长效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4、农民文化生活出现了边缘化倾向,缺少了乡土文化熏陶,加之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个别村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导致农村健康的乡土文化阵地边缘化程度的增强。

四、下步打算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为我们的文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1、认真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上级构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格局。一要加大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一镇一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一村一室(阅览室)、一人一本书(科技图书)”的目标,使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二要建立新型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采取“向上争,企业入,民间筹”等多种形式,让资金涌入文化领域,形成国家、集体、个体共同办文化,农村群众广泛参与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三要努力打造农村乡土文化活动平台,使贴近农村文化的乡土文化产品重放光彩,从而引导农村形成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使农村文化工作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奖带投的方式鼓励乡镇创建文化站所,并以此为平台,辐射到各村。鼓励各村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新农村建设时,优先规划文化建设用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可以“一室多用”。

3、大力实施农村特色文化战略。农村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多样,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抓实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特色文化。以文化设施建设为依托,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和文化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以此打造文化新亮点。

4、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坚持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实效的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组织文艺演出活动,要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适应的农业科技知识,以创建和美村庄、巾帼示范村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祟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5、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努力打造农村乡土文化新特色,以此来弘扬地域传统民族文化,激励广大农民奋发图强,健康向上,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爱家、热爱民族的大众文化热情,大力倡导乡村文明。

6、区老科协要发挥好组织和协调作用,经常深入下去,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搞好调查研究,不断地学习党和国家及省、市领导对老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动员有实力企业和集团到我区投资文化产业,拉动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牡丹江市阳明区老科协

                                    2014年7月16日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