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宁安市老科协 >> 宁安市老科技工作者“科技助农、精准扶贫”的主要人物及优秀事迹

宁安市老科技工作者“科技助农、精准扶贫”的主要人物及优秀事迹

2016-04-28 10:19:09 来源:宁安市老科协 浏览:367

宁安市老科协自2004年建会以来,始终将科技助农做为工作的重点,坚持不懈地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开展农业的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推介良种、开发新品、帮建基地、科技扶贫等各项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果,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

赵汝军同志原市农委主任,高级农艺师,牡市老科协理事,宁安市老科协常务理事。该同志自退休后,凭借自身多年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经验,不遗余力地奉献着,发挥着潜在的能量和技术,主要工作业绩有三项:一是常年培训农村干部和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和技术。他是我市老科协科学报告团的骨干成员,每年都数次到各乡村,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推广科普知识,传授种植等方面的生产管理技术,授课培训人员都达1000人以上。同时近几年他经常受邀到绥芬河、东宁、海林等市县进行授课,并被黑龙江省农经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为农业科技人员,村干部和学员讲授“现代农业”、“一村一品”等方面科技知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致力帮扶,献计出力。2008年孟宪君在渤海镇创办了全市第一个雅盛家庭农场,他被聘为场长,四年间,他帮助引进松粳6号等水稻优良品种,实现了提质增产;由原垧产4000公斤增加到7500公斤;他利用人脉优势为其争取到扩规模建设资金46万元,使水稻面积由原46垧扩大到96垧,形成了规模优势;他帮助指导兰岗乡西瓜专业户齐彩华种植质量好、价位高的小型西瓜和香瓜,并帮助进行精制包装箱设计,打造礼品型西香瓜,使其成为牡市区的知名品牌,从而使其收入大增,由年收入30万元增加到80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勇于试验。2012年他又被我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渤海集团聘为综合农业开发部经理,为了有效进行生态型农业的开发,他专心进行调究,积极进行探索。他多次到新疆、我省农垦等地学习考察,并于2014年提出了“关于试验推广水稻膜下滴灌生产新技术”的建议,这一建议可从根本上改变多年传统水稻栽种方式,旱作稻不需育苗直接播种,其优点是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地、节人工等,适于大面积集约经营,是值得重视和推广的项目,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瞿向前对此建议做了重要批示,2015年进行小面积试种,初获成功,摸索了经验,2016年确定试种面积扩大到15亩,以取得更佳的试验效果,从2014年开始他又组织马玉顺等人在玄武岩的苔地上试种西香瓜,并采用了膜下滴灌新技术,获得了成功,成为全省首例,在这年他荣获省老科协“服务三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朴锦春同志原为我市渤海镇副书记、人大主任、高级农艺师、市老科协理事、科学报告团主要骨干成员、渤海镇老科协分会会长。退休后,他仍然一直从事水稻生产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新品推介等项工作,被广大稻农誉为水稻的“土专家”、“服务三农的热心人”。

主要工作业绩有三点:一是为发展壮大水稻协会做出突出贡献。2002年在他的倡导帮助下,成立了全市规模最大的渤海水稻协会,下设大米专业合作社、科技物资服务中心和庄稼医院,并被聘为协会技术顾问、协会副会长,为了发展壮大这一协会,他帮助建立起了“六统一”的服务体系,即统一水稻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商标品牌,并组织人员走村入户宣传协会的性质和作用,亲自编写宣传资料发放给广大稻农,这极大激励了稻农入会的积极性。会员由最初的37户扩大到目前的5680户,直接帮扶农户15750户,协会控制指导面积达到10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35%。二是热心为稻农提供技术服务。朴锦春多年来热心为广大稻农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从不拿任何报酬,做为市老科协科普报告团成员,他每年亲自讲课培训稻农都在2000人以上,2015年达到2560人。在水稻育苗期间,他天天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技术指导,在广大稻农中先后推广了“钵体早育”、“ 超稀播摆两段式育苗”、等先进生产技术。2013年以来,他先后编印了“水稻优化施肥营养套餐施肥技术”、“水稻田间技术管理”等科技资料发放给农户。由于培训指导和宣传,使农户学习掌握了科学种田技术,每亩地种子用量由原来7.5公斤下降到1.5公斤,化肥施用量由原来每亩50多公斤下降到40公斤,使稻农平均每亩增产200-300公斤,每亩增收300-500元。渤海镇小朱家村以前水稻一直采用传统方法育苗,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元,为了帮其扶贫致富,他在该村的52户稻农中实施了“两段式”新的育苗技术,并宣传推广了“稻花香”优良品种,结果使70公顷水田喜获丰收,每公顷产量近万斤,最高产达到1.5万斤,使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全村稻农增收100多万元。三是出力献策,帮拓市场。朴锦春不仅常年为广大稻农提供各种服务,而且还为该水稻协会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创名牌、拓市场方面出主意、想招数,在原有的“镜泊湖”品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又开发了“石板”、“渤海”等新品牌,形成了以这三大品牌为主体的响水米系列产品,并帮助在销售方式、产品包装上改进和创新,通过组织参加各种博览会、展销会、招商会等手段,进行品牌宣传,不断增强了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水稻协会的同志们称赞说:协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老朴立下了汗马功劳。2012年朴锦春获得了“全国惠农兴村模范带头人”殊荣,并获奖金50万元,他的这笔奖金大部分印制了“农业科技实用手册”等科技资料,免费发送给稻农,此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牟永森同志原为我市体改委主任,退休后被聘为渤海集团常务副经理,为市老科协常务理事和该集团老科协分会会长。

我市渤海集团成立于2002年,之后随着生产发展,玉米原料需求逐年增加,到2008年就达到30万吨,原料紧张成为当时困扰企业一大难题。牟永森于是向企业领导提出三条建议;即组建玉米新技术协会,辟建原料生产基地,实行定单农业。建议被采纳后,为解燃眉之急,那时他每天工作都10多个小时,经常坐车达二、三百里,走村入户进行玉米协会组建工作,向农民宣传新品种、新技术,选择原料基地,宣讲订单农业好处,逐户签订合同,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仅用半年时间,就组建起玉米新技术协会,在8个乡镇的28个村屯辟建起16万亩的玉米原料基地,签订单农户1400多个,这三项措施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企业无米之炊这两大难题,收到了双赢的良好效果。为了提高原料基地的机械化水平,他曾多次向省农委等有关部门反映汇报原料基地建设状况和种粮大户急需大型机械的愿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争取到了上级的支持,省无偿拨付了10台玉米收割机,这既改善了基地生产条件,又使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牟永森在2009年初经全省22户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推选,担任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行业协会秘书长,任职后他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有关玉米深加工的政策及精神,并针对当时世界金融危机对玉米加工行业的影响,全省玉米加工企业普遍亏损的问题,多次向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实际困难,这年10月份就获得了国家对我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3个亿的补贴资金,其中我市渤海集团为1400万元。2014年他又针对全省深加工企业收粮资金严重不足,农户卖粮后钱拿不到手的问题,又提出了三条建议,即:提高亏损补贴标准,对企业给予购粮贷款支持和对企业仓储粮给予扶持。此建议和玉米协会报告呈送给省和国家有关部门,之后他又以信件形式将此建议寄报给李克强总理,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到黑龙江进行专题调研。这年6月份国务院做出决定,对我省和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农业发展银行给予购粮贷款支持,对企业搞仓储给予资金扶持,并将每加工一吨玉米亏损补贴额由100元增加到400元,从而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经营亏损老大难问题和广大农户卖粮资金不能及时结算的问题,为企业实现正常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

王化靖同志原为我市农委所属的果树站站长,果树专家、农艺师,市老科协理事,科学报告团主要成员。退休后为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他在宁西村租了半垧地,建起葡萄试验园,对予优良品种进行先试种,然后再向果农推介,同时常年对一些葡萄户进行技术指导,帮教管理方法,但从不计报酬,分文不取。在他的帮扶下,仅两年时间,附近就有10个村屯40多个农户种植葡萄,成为家庭收入的一项来源,其中有16人成为种植专业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做为市老科协科学报告团的主要成员,他每年为果农讲课培训人员都达1000多人,2015年达到1500多人。江南乡东安村地处半山区,适于果树栽植,2008年他就到这个村对农户进行果树栽植技术培训,并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培养出了李世军、鲁中青等技术能手,从而使全村果树迅速得到发展,到2015年全村已有300户有果树生产项目,占全村总户的95%。果树面积已达到1.2万亩,成为全市果树专业村,果树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经营5垧果树的李世龙2015年毛收入达到40多万元,从2011年开始,王化靖又与宁安镇红城村老科协分会长窦朝义一起,帮扶村里辟建起了投资45万元面积为10垧的葡萄示范园,引入了京玉、京亚等新品种,由19户村民种植和经营,并经常进行技术指导,近两年每亩纯收入都达8000多元,全园总收入达120多万元,成为这些村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2013年我市玻璃厂下岗职工胡金创建了200亩地的寒地果树园区,经市老科协推荐,王化靖被其聘为技术顾问,他连续三年对园进行技术指导帮扶,按照目前最先进的省力化载培技术和模式设计和建设这一园区,为其引入“龙丰”、“茉莉香”等10多个寒地果和葡萄新品种,在他的热心帮扶下,目前该园已栽种果树、葡萄共8500株,今年可有30多亩地初产果,同时还帮建起4亩地,4万株的果树苗圃,这即可大量节省外购果苗资金,又可保证树苗质量,为今后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个果树园区为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果树园,今年413日,主管老科协工作的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瞿向前到这个园区进行视察,对市老科协和王化靖这种敬业和奉献精神给予高度称赞。

胡玉君同志原为宁安烟草公司烟叶站站长,农艺师。多年从事烤烟生产技术工作,1999年退养,2001年正式退休,一直为我市烤烟生产出力献策,奉献余热,现为市老科协理事。2004年在退养期间,公司返聘他到海浪镇抓烤烟规范化生产,在安青村他首创了全省第一个育苗工场化的村屯,全村26个种烟户种烟526亩,母床苗和子床全部实现了育苗工场化,从此结束了50多年来由各家各户分散育苗的历史。之后,他又帮助其它烟农建设育苗大棚16栋,帮扶组建起范家、海浪和三陵三个育苗基地。2011年上级投资300多万元在我市新建5栋高档次、标准化的太阳能育苗温室,总面积为1620平方米,采用全部是国内先进设备和技术,做为这一建设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胡玉君亲自设计、精心组织施工,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项目。每年可育母床苗3330标准盒,子床苗7800标准盒,可供全市一半的烤烟种植面积。项目完工后,为更好发挥技术潜能,胡玉君又个人投资,承包经营了这个项目,三年多来,他带领家人进行数次精心管理,采用更新的先进技术,使烟苗质量成为全省最好的,不仅本市而且附近外市县烟农也纷纷到此购买烟苗,省烟叶公司多次在此召开现场会,省内各产烟区的领导、专家和同行到这参观学习。2014年他经多次试验和研究,发明了大锅熏蒸消毒灭菌法,有效解决了营养土中的病毒、病菌和杂草种子的难题。促进土壤热化,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证了烟苗质量,同时他还从多方面热心为烟农服务,每逢在移苗载植期,经常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每当烟农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时,他都是有求必应,无偿帮他们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实行工场化育苗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育苗方式,达到了统一品种,提高烟苗抗病能力,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13%左右,增加收入18%以上。今年他又组织人员帮扶海林市着手建设12栋标准化工场化育苗基地。多年来,胡玉君凭借自己的技术专长,勇于创业创新,热心地为广大烟农服务,为他们提供优质烟苗,使烟农实现了增产增收,为宁安市创建万亩标准化烤烟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平同志原我市东京城镇副镇长,他退居二线后于20113月在本镇创办了水田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社初期,仅有链轨、手机拖拉机等陈旧机械,机械化水平很低,针对这种情况,他先后投资购置了38台摆栽插秧机、30台平盘插秧机、2台搅浆机、3台中马力拖拉机,近两年在市农委、农机等部门的扶持下,成功申报了“水田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又新增了扬肥机、灭茬机、水田犁等机械。其中新出产的摆栽机在牡丹江地区首次使用,插秧效果好,不需缓苗,较平盘插秧机优势十分明显;新型搅浆机整地效果非常好,稻农三天干不完的活,使用它仅用二个小时,而且耕深、浆细、地平,深受稻农欢迎。到2015年底,该社共拥有各种农机具173台(套),并有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车间一座,场库房1200平方米,总投资达1300多万元,其中个人投资500多万元,入社稻农发展到212户,遍布东京城、渤海等乡镇部分村屯。目前东京城区域水田生产,从催芽、插秧、整地、收割整个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全程机械化,对全市农业发展,特别是水稻的节支增产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该合作社按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招聘了两名懂技术会管理的业务经理,分工负责合作社各项工作,理事会由3人扩大到9人。同时聘请了水稻种植技术员和农机技术顾问,还通过考试录用了21名农机驾驶人员。在全社推行了水稻标准化生产模式,实行了统一品种、统一催芽、统一整地、统一机播、统一机收的经营方式,实践证明,合作生产经营较原来单一家庭生产经营节本增效十分明显。比如采用智能浸种方式,改变了传统各家各户落后方法,实现了全程恒温、智能化控制、芽齐芽壮、增产8%左右;采用机插、机收较人工播收每亩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再综合考虑生资、劳力等因素,每亩节本增效200元左右,使全社社员每年可增收200多万元,5年多来,李平努力打拼,使其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市水田机械规模最大的专业合作社,为科技助农、脱贫致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