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宁安市老科协 >> 在老科协平台尽舞夕阳红

在老科协平台尽舞夕阳红

2016-12-26 09:28:55 来源:宁安市老科协 浏览:172

    【谢景田简介】谢景田,男,1943年生,满族,研究馆员职称,中共党员。他1961年大学毕业后到宁安农场工会任宣传干事,1970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先后担任过剧团团长、文化馆长,文体局任工会副主席。2003年退休, 2005年被局党委任命为文化局术研究室主任,继续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他是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牡丹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宁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全国群众文化协会会员,宁古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牡丹江市渤海文化研究会、满族文化研究会、流人文化研究会理事、牡丹江市广电艺术学会理事。他多才多艺,在诸多文艺领域中都有一定造诣和成就,著作颇丰。先后被省市老科协评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关于建立宁古塔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议》荣获省老科协优秀老专家建议奖,被市委、市政府采纳,投资1700万元在2011年已建成2800米历史博物馆投入使用,为弘扬牡丹江市社会文化做出较大贡献。

 

在老科协平台尽舞夕阳红

           

谢景田20048月加入宁安市老科协,并任文体分会会长。他视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后平台,积极做会务工作,努力建言献策,热心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心尽力发挥自己的余辉余热,他说加入老科协使自己的晚年活得更精彩。

领着大家干,老来更自信。宁安市文体分会有16名会员,大都是文体战线中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作家、艺术家,根据宁安市老科协的安排,还把广电和有关战线的一些专家学者吸收到文体分会中来。领导这样一些“高知”,老谢不但不为难,反而觉得自己很有价值,他精心地做好会务工作,从建会发展会员、填登记表、建档案、到组织各种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召开论坛,写建言献策书,事无具细。他主动为大家办了老年证,还为两名同志办了高级职称。他以身作则,鼓励大家充分发挥每个会员在文化建设上的作用。在建言献策上,每次每人都有几千字的建议书,使这些会员成了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外耳和智囊团。一些擅长写作和书画的会员,纷纷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原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原馆长杨荣斌,是老科协的顾问,他不仅被渤海国遗址申报联合国办公室聘回来当宣传部部长,还为拍制渤海国专题片绘制服饰图、宁古塔历史文化名人扑克、连环画、渤海国风情书画集等,为历史文化的挖掘作出贡献。老作家张万林和艾得志、张荣友被聘回来编宁安市史志,还写出多部书籍,其中张万林的《金日成在中国》引起中朝政界和文界强烈反响。在老谢的带领下,他们在全市文化宣传战线的作用令人瞩目,受到了老科协的肯定和表彰,文体分会两年被评为先进分会,谢景田本人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参加牡丹江市第七次老科协代表大会。

继续干文化,志趣更绵长。谢景田同志几乎一生都在做文化工作,退休前为宁安市文化建设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加入老科协后使他积淀的“文化情结”继续释放。他在一片散文《我感恩,我是一名美的播种者》中热情地写道:“我认为我能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是人生之大幸,如果有可能,来生我还做群众文化工作,因为这个事业让我实践了诗人雪莱一句话:‘我发誓,我将我的一生献给美!’”他退休没退岗,文体局党委挽留他在局里工作,担任艺研室主任,并因经济困难无偿聘用,他欣然应允了,还象当年一样照常上班。他被局里分工抓农村文化工作和协助组织大型活动及调研工作,他深入农村乡镇村屯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报告,指导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他为配合渤海博物馆申遗编撰《渤海国风物传说》,他按领导安排编撰全市群众文化专题片,为渤海文艺之乡材料上报编写专题片,都受到好评;当20056月,沙兰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他按领导要求,及时写出配乐诗《伟大的精神长城》。只要是对文化建设有利,领导交给的任务他都积极完成。市政府成立渤海古国镜泊湾旅游开发区抽调他到指挥部当文艺部长,他二话未说,积极到指挥部工作。他无视社会上传来的冷朝热讽,一反当下工作反聘要报酬的潮流,“文化情结”驱使他心无旁骛干下去,特别是他加入老科协之后,又不断受到上级鼓励时,他更加坚定信念,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全市文化建设做应尽的贡献。

建言又献策,老来显价值。宁安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老谢利用自己多年掌握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文化资源,对全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殚精竭虑写建议、写方案,参加各种会议发表见解,有很多意见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在宁安古城旅游开发、江边宁古塔文化公园、萨布素广场、桦树川水库开发、卧龙河谷旅游景区的开发方面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写的论文《浅谈宁古塔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谈出了宁古塔文化研究中的意义、重点及方法,具有操作性参考价值,这篇文章在宁安市论文集发表,并在牡丹江办的刊物《宁古塔》上发表。由于他怀着一种文化上的良知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所以他能利用各种言论和写作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一己之言,一次,在市人大组织的关于如何发展宁安市旅游产业问题座谈会上,他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在头脑中久蓄的意见,被人大领导所重视并写进调查报告之中。

讴歌真善美,益智又润心。他是个有思想的学者,他钻研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等各种学科理论,善于思考,思想敏锐,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对党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在学术理论上写出不少文章,2006年他潜心撰写的论文《论民间文艺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地位及社会意义》在牡丹江社联评奖中获三等奖,2008年有一篇论文代表宁安老科协参评,被牡丹江市社联评为纪念奖。他始终坚持文艺创作,笔耕不辍,发挥正能量,多次为市里大型晚会撰稿,积极响应各种征文邀请,写一些演讲稿、曲艺作品,他还应各个系统的邀请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创作,每年平均能有3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热情讴歌了不同战线的新人物新思想。他早年在农场系统工作,“不忘初心”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三次回到家乡为宁安农场编导了三台节目,其中一台在牡丹江农垦分局14个代表队汇演中获得总分第二名,另两台获优秀组织奖。其中反映农垦建场生活的独幕话剧《入场第一天》反映劳模孙俊福的配乐朗诵诗《大山之子》等十几个作品获得一等奖。他多年担任市计生局的文化顾问,多次帮助组织大型文艺专场,并亲自登台主持。在他的组织辅导下,市计生局2005年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奖励。市公路养路段是他的文艺创作基地,段里称他为名誉职工,他创作了十几个话剧小品,其中《呼噜交响曲》、《金玉良缘》、《雷雨早晨》等作品,热情讴歌了新时代养路工人的精神风貌,2006年《雷雨早晨》在天津参加了全国专场演出,他为市工商局创作的小品《有事请你找消协》,为市烟草专卖局创作的锣鼓原唱,为市药监局创作的小品《疏而不漏》,都在牡丹江系统汇演中获得优异成绩。

发掘故乡文化,“老”守田园。他从70年代末开始在文化馆带头从事民族民间文艺挖掘,整理研究,在民间文学和民俗研究上几年来为市里组织出版了20来部书,在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挖掘整理上做了重大贡献,80年代成为全国会员,一直是牡丹江市和宁安市民间文艺的组织者、领军人。从2006年开始,应文体局的安排布署,负责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组织操作。因为他有较深的认识又占有宁安历史文化中资源,不但欣然从命,还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省里参加培训之后,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和局里有关人员携手工作,定计划、定方案,搞普查,定项目,写文本拍专题片,昼夜兼程地工作,到2009年末向省里报了11个项目名录,向牡丹江市报送了30个,向宁安市报送了48个。其中《满族舞蹈东海莽式》、《宁古塔鞑子秧歌》、《江西村朝鲜族流头节》、《满族珍珠球》被省保护中心批准申报全国项目。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他克服了家有病人,身体又不好的困难,废寝忘食地工作,他撰写电视片和项目文本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这些项目对于扩大宁安知名度,推进宁安市文化建设和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10月他还参与中央电视台7频道乡土栏目在宁安拍摄的民俗专题片《江西朝族流头节》、《西胡图的婚事》,在央视平台宣传了宁安市的非遗项目“鞑子秧歌”、“满族珍珠球》”、“流头节》”和宁安满族民俗,他自己还在记录片中扮演了角色。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