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林口县老科协
近年来,林口县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发展机遇,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培育,坚持以创建省级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建设为牵动,扩基地、上项目、创品牌,努力打造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农业农村局统计:2021年,全县中药材面积可发展到28万亩(其中道地中药材13万亩、沙棘15万亩),道地中药材产量可达到2.6万吨,预计实现产值5.2亿元。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林口县地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交汇处,属于浅山区,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和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农业部门要求,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通过采取政策扶持、专业户示范、合作社引领、龙头企业带动等有效措施,促进了中药材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一是突出政策引领,做大中药材产业基地。林口县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林地面积大,山地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通气透水性好,其自然生态环境及地理位置十分适宜中药材生长。为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自201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坚持长短结合,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组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林口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县财政每年投入结构调整撬动资金500万元,用于发展大鹅、中药材、沙棘等特色产业,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药材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截止2020年末,全县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0.5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实现4.2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680元。主要种养植品种有苍术、白鲜皮、黄芪、防风、牛蒡、赤芍、玉竹、板蓝根、刺五加、平贝母、五味子、蒲公英、鹿茸等中药材。重点打造北部牡丹江百里黄芪谷、中部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区、南部长白山仿生种植示范带3个优势板块,发展中药材规模经营主体32个,开发道地中药材品种35个、中药材种苗面积发展到6000亩,黄芪种植大户董惠波在全省第二届中药材博览会上获评“全省黄芪种植大王”称号。
二是突出三产融合,拉长中药材产业链条。林口县采取招商引资、财政补助等方式,围绕黄芪、蒲公英、沙棘、苦参、火麻仁、苍术六大品种,按照药品级、食品级、工业级引进项目,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初洗、晾晒、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初加工基地。2020年,林口县通过政策资金撬动完成投资近亿元,新上莲花湖制药、天祥顺、腾达沙棘、天和生态农业、枫泽园等中药材初加工、药食同源产品加工项目5个,新上和改造生产线6条,建设仓储设施1.14万平方米,中药材年加工仓储能力达到1万吨,主要开发苦参碱、刺五加膏、中药材饮片、沙棘茶、沙棘油、蒲公英茶等20余个中药材加工产品和药食同源食品,全县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发展到10户,中药材加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渐大,初步建立中药材初加工体系,中药材就地转化率达到60%以上。积极推进医旅融合,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莲花镇被评为第一批省级中医药特色小镇,牡丹江百里黄芪谷--莲花基地被评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培训基地。
三是突出品牌建设,提高中药材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林口县县中药材产业坚持道地、特色、绿色发展导向,围绕“龙9味”、“3宝6味12香”,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积极创建“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有信誉、有影响、有前景的道地中药材品牌,塑造林口中药材形象,提高中药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组建了中药材生产技术专家组,产业发展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技术培训就跟踪到哪里,全面提升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水平。2020年,全县中药材新技术推广达到10万亩次,推广绿色优势栽培技术模式覆盖面达到85%,推广果药、粮药间套作3.5万亩。全县建设规范示范展示园3个,黄芪和白鲜皮被评为省级规模化种植基地,天合莲花中药材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定制药园示范园,“林口白鲜皮”、“林口黄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认证面积达到3万亩。目前,黄芪、白鲜皮、苍术、蒲公英、沙棘、苦参等中药材产品在国内外叫响,苍术等中药材产品已打入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市场。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林口县中药材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但是,按照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药材产业的专业化服务发展滞后,缺少专业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科学化管理和技术指导还不到位;二是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的人才奇缺,懂得中药材生产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太少,种植户缺乏规划、盲目生产、广种薄收、入不抵出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中药材种植周期长、投入大、缺少政策支持,加上市场信息不畅,很多种植户心里不托底;四是中药材产品研发落后,受行业管理限制深加工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基本上靠卖原制号产品,产业增收空间狭窄,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要求,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工栽培基础,强化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培育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推进林口中药材产业升级,尽快打造出种植、采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的格局。
一要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对刺五加、五味子、防凤、白鲜皮、龙胆草、林蛙等珍稀、濒危、道地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展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抚育,建立野生药材种群繁育基地,特别是要加大对防风、柴胡、黄芪、刺五加、林蛙等省内优势野生药材的种群繁育力度,建立野生药材种质资源库,保持野生药材种群数量的稳定,逐步扩大野生药材种群规模。
二要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依托中药材示范县建设政策支持,尽快建设高标准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促进中药材生产基地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加大力度配备中药材种植专用机械装备,提高中药材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水平,通过推广新技术和典型示范带动,逐步改变过去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种植效益,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同时要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普及推广,让农民真正懂得中药材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风险。大力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药材种植和管理专家型人才,吸引有实力的企业与种植大户联合开发中药材深加工。积极培育品牌,充分依托林口的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积极培育中药材产业“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特色品牌”,提高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要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加强产地加工能力建设。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包装等设施建设,鼓励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初加工,配套现代化加工设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强产地贮藏能力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应用低温冷冻干燥、节能干燥、无硫处理、气调贮藏等新技术,提升药材保鲜能力,延长储存周期,促进综合利用,减少药效损失; 推动中药材延伸产品开发,鼓励医药企业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是加大中药材产业投入力度。培养引进人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培养一批种、管、养、加、销各领域的中药材产业专业人才;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基地建设,改善基地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能力;建立中药材开发服务专业化队伍,有效衔接中药材产、加、销各环节服务需求,确保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安全;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挂靠、联营、重组等方式加大龙头企业投入,完善加工和仓储工艺,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宽新市场、增加新效益;
五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中药材产业是朝阳产业,各级领导必须纳入工作日程,成立专班、落实专人抓中药材产业,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市场选择项目,要科学规划、实事求是、扬长避短,要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利用,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