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县(市)区 >> 海林市老科协 >> 关于实行农牧结合问题的理论思考

关于实行农牧结合问题的理论思考

2015-03-17 08:58:45 来源:海林市老科协 浏览:222

关于实行农牧结合问题的理论思考

海林市老科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加快推进农牧结合”。海林市地处半山区,贯彻中央这一战略方针确实大有文章可做。海林市老科协发挥“外脑”作用,组织农牧方面老专家就这一问题,从农牧共同为人类提供衣食壤→物→动物生态循环、动植物生产利用能源和农牧结合适合本地实际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思考成果供各级领导和农牧科技工作者及广大农民朋友借鉴参考。

一、农牧共同为人类提供“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改革开放之初,根据国家统计局1979年统计资料,在我国人民的消费品中,吃的占50%,全部由农业供给;穿的占22%,其中农业提供的占80%(棉、丝、亚麻、毛、革、裘皮)

吃饭是为了满足人对营养的需要。经百余年的科研,人类把营养已细化到能量,能量是由二十余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十五种左右维生素和十几种常量和微量无机元素。吃饱是指能量足够,吃好是指蛋白质品质。膳食结构水平,可用动植物所提供的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比例为标志。我国居民目前所需要的这两种营养,80%是靠谷物提供的。

蛋白质是构成人的机体的主要成分。人的生长发育和每日每时的新陈代谢都需要不断补充蛋白质。各种蛋白质都是由二十余种氨基酸按一定比例顺序和空间结构联结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在人体中通过各种酶的作用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人体又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把氨基酸组成不同的蛋白质。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须直接从食物中摄取,称做必需氨基酸。其余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的氨基酸就不是食物中必需的氨基酸了。人体以含量最少的一种氨基酸为基点,按比例吸收其它各种氨基酸来组成人体的蛋白质。因此,所谓营养平衡,实际上是一种“短线平衡”,即这8种氨基酸中,只要一种含量不足,就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充分利用,这些不配套的氨基酸不能组成人体的蛋白质,只能产生热量,可以说是一种浪费。因此,在食用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比例是否协调,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植物蛋白多含赖氨酸,而蛋氨酸与色氨酸严重不足;动物蛋白一般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特别是蛋和奶,这8种氨基酸的比例是协调的,是全价营养。这就是许多发达国家重视发展畜牧业以解决食用蛋白的根本原因。根据我国国情,如果能吃到半斤牛奶或一两瘦肉,一两黄豆,一斤米面,再加上蔬菜和其它副食,能满足成年人对能量、蛋白质数量与质量的需要。这样,动物食品将提供能源的八分之一、蛋白质的五分之一左右。

二、农牧并举,保养地力

我国以农(种植业)立国已数千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庄稼是枝花,全靠粪当家”,乃祖先遗训。土壤肥力衰退,有机质含量以每年1-3‰的速度下降,主要两个原因:其一是表土流失,由于林木锐减和超坡垦殖,黑土层厚度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退化,每亩每年最少几吨。其二是作物摄取。以玉米为例,每生产1000斤玉米及其秆棵,需要吸取29斤氮素和9P2 O5。以此估算,全省年生产600亿斤玉米及其秆棵,要吸取氮素8亿多斤,P2 O5 2亿斤,再加上水土流失和风蚀表土的损耗估算全省每年消耗氮素10亿斤以上,P2 O5 3亿斤左右。过去每年以施农家肥料、化学肥料及秸秆还田归还农田的植物营养物质总量,都没含达到消耗的数量,土壤的肥力越来越贫瘠。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亩均化肥用量达到21.2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过量施用化肥严重威胁农作物种植。有机质的形成过程,就是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因为土壤中氮素的90%,磷素的50%-60%都存在于土壤有机质当中。所以土壤有机质降低的过程,就是土壤养分丧失、土壤肥力下降的过程。所谓的“土壤潜在肥力”,也不外就是指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尚有2-6%而言。一头奶牛的粪,大体可上十亩地,一头母猪的粪可上三亩地,氮肥不足,另由化肥补充,或通过豆禾轮作来解决。新近提倡的发酵床生态养猪养牛,不仅不污染环境,还提供了优质有机肥。

三、农业生产中能源的利用

农业生产,可用“转不可食能源为可食能源”来概括,能量转化效率通常按动物水平和单位面积水平核算。

1、动物水平。畜牧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提高能量转化率。家畜之间转化能量效率也不一样。它们大致效率与顺序如下:(产品能占食用能的%

猪肉

17%

鸡肉

12%

羔羊肉

5%

牛奶

15%

鸡蛋

9%

牛肉

4%

看来,养猪之所以在我国如此普遍是有其道理的。不过喂猪的能量和喂奶牛的能量来源不一,前者以精料为主,后者是精粗兼用。

2、单位面积水平。人们总是尽全力从单位面积获取最大收益,或即可食能量与可食蛋白的产量。以粮豆薯与豆科牧草为例对此收获量,马铃薯无论从能量或蛋白质的角度单产都高,玉米总能连虽然最多,而蛋白却最少。大豆因少施氮肥而节省大量能源。苜是耗能最少而产能与蛋白质都较高的作物。在畜牧业中奶牛远远超过其他家畜。(另外,奶牛还能把非蛋白氮如尿素转变为奶蛋白)。

据研究,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转化利用的太阳能,可以为人体直接利用的部分只有25%左右。其余的75%(秸秆、茎叶、糠麸等),只有通过畜牧业,才能转化为适合人体利用的蛋白和脂肪等(这75%能量的秸秆、茎叶等物质,动物也只能消化、利用其中的25%,其余75%中的相当部分只变为有机肥,重新通过植物转化,才能变为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这就是我们必须农牧并举,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根本原因。①

四、农牧结合适合本地实际

我们的祖先,曾创出许多农牧结合的经验。如马在内蒙草原繁殖,公马则贩在农区使役;农民种谷子,小米人吃,谷草喂马,既体现了地区化,又在轮作上实现了农牧并举。又如渭水流域的小麦与苜蓿搭配种植,既养了地,增了产,又养了秦川牛,关中驴。再如水稻产区的红花苕子与水稻轮作,养了地,也养了猪。

我省双城市探索出“大苞米、大奶牛、大乳粉”种养加相结合的路子;安达市发挥草原优势创造了中国奶牛之最,饲养奶牛二十余万头。海林市山多耕地少,境内有三个森工林业局,施业区面积占海林区域面积83%,上百万亩适宜放牧的草山草坡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山间沟塘、草甸草原面积也不小,草质较好,既利于放牧,也适合割草。近来有的地方在搞树叶加工做饲料,这是山区很有前途的事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以草食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起来。日本人提倡并实践了林间放牧,林牧结合,结论是家畜在林中有草的情况下,对成林没有大的损伤,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牧生长,总的效益是好的。伊春市美溪区养牛实践证明,引牛入山,不仅牛养得好,不损坏林木,而且吃掉树下草,排粪尿于林中,对牛对森林防火都有利,是发展林区经济一条重要出路。

结论是,无论从人的营养、保持地力、节约能源等科学方面,还是本地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贯彻中央的这个农业长远发展战略,都势在必行。当前实施的途径,可以从农林协作与区内草田轮作开始,并把畜牧业的重点转移到以养牛为主的草食家畜上来,逐步达到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目标,这样就实现了农牧结合。

注:①据研究,家畜转化饲料蛋白质为可食畜禽产品的效率,奶牛为25%,蛋鸡26%,鸡肉23%,也就是说每100斤植物蛋白,只有百分之二十几转化成动物蛋白,其他百分之七十几只能作为肥料被利用。

2015112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