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经济 促进乡村振兴
——东安区老科协关于江南村发展产业经济情况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级组织都成立了乡村振兴的领导管理机构,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和完善产业体系,使农村经济更为繁荣。围绕乡村振兴这个课题,东安区老科协组织农业分会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研究,并深入到有关村进行走访调查,发现东安区兴隆镇的江南村在乡村振兴方面起步早,抓的实,见成效。乡村振兴的20字总体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为此,我们深入剖析了江南村多年来发展产业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诸多具体实践,形成调查报告,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必要的借鉴。
一、东安区江南村的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
东安区兴隆镇江南村是朝鲜民族村,2002年由原江南中心村、兴盛屯和新兴屯3个朝鲜族村屯合并组成(除新兴屯未动迁外,其余2个村屯均已动迁多年)。
江南村共有党员59名(含预备党员1名),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其中:第一党支部30名党员、第二党支部29名党员;本村党员57名、挂职干部党员2名;朝鲜族党员56名、汉族党员3名。近三年发展党员2名、确立入党积极分子1名、确定重点发展对象1名。
江南村党总支成员5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村委会成员5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村“两委”成员共有6名,平均年龄51岁,其中:交叉任职5名、女性1名,均为朝鲜族。挂职干部2名,平均年龄30岁,其中:第一书记1名、书记助理1名(女),均为汉族。
江南村现有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60亩,户籍人口625户、1574人,常住人口153户、320人,均为朝鲜族。
从以上数字就可以看出有472户1254人常年在外务工或居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从1993年开始大批的村民开始到韩国打工。由原来的一户一个人出去打工,通过村民相互介绍,到2000年已经发展到每户有两三个人到韩国打工。由于在韩国打工收入高,到现在为止,仍有1170人在韩国打工;二是牡丹江市设立江南开发区征用了江南村很大一部分土地,征地村民只能外出打工。
二、江南村虽人口外流但经济发展取得主要成效
一般情况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村子大部分动迁,土地被征用,已经没有了村庄规模,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给村级管理和村民生活带来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村委会只要完成“留守处”工作就行了。但江南村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村支书文成德是一个勇于创新进取的党员领导干部,他带领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努力拼搏,10几年的时间,江南村虽然村庄规模不存在了,大部分劳动力外流了,但村里的产业经济却得到长足发展,村民普遍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基本上达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村屯管理和谐稳定。江南村做为合并村,多年来始终零信访。一是源于干部队伍精诚团结。历次换届,村“两委”班子职数中3个自然村屯至少要保证各自占有1名职数,便于村屯管理和发展。二是源于财务记账相对独立。江南村财务对外是一个财务账户,但账户在内部管理时,以3个自然村屯为单位,按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具体范围独立记账。
(二)土地流转科学规范。江南村常年在外地或韩国务工的人数多达1357人、占总人口数的86%。为了破解人口流出造成土地闲置的矛盾,村民将土地统一委托给村集体统一出租。村集体优先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本村村民,激发留守村民的种地积极性。春耕前夕,还积极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帮助种植大户办理各种低息贷款,降低种植成本,多措并举助农富农。因此村民承包地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土地闲置。
(三)正确引领合作社健康发展。村集体带领种植大户组建江南馨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使流转土地1800亩,并且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标准实施田间管理,严格落实无公害生产标准,逐步打造形成了江南村独特的优质大米品牌。农机合作社在满足本村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也到附近的村屯农田开展农机作业创收。
(四)着力改善村容村貌。自2013年以来,村委会充分发动群众,筹集资金500多万元,硬化江南村新兴屯道路2.7公里,安装路灯24盏、视频监控16个,重建了42栋、21000㎡的朝鲜族民俗房屋,1500㎡的文化广场、1080㎡的村民活动中心和720㎡的村博物馆,并将自来水接入牡丹江市城市自来水管网,在村屯主干道种植水曲柳和樱桃树等绿植500多棵,为村民营造了安全、安定、安心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因地制宜发挥民族优势。充分挖掘朝鲜民族特色,科学编制《江南村新兴朝鲜民俗风情旅游村建设规划》,结合村屯实际确定“一园、一心、一河、两桥、两轴、三片”建设规划,先后为江南村新兴屯申报黑龙江省“现代化新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重点项目”和“全省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村”,计划将新兴屯打造成朝鲜民俗风情旅游村和牡丹江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服务区,让沉寂多年的老村焕发新颜。
(六)开发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自2003年村屯陆续动迁后,立足朝鲜族村民“聚集而居”的特点,本着“让利于民”和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壮大的目标,成立村集体企业“牡丹江江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投资约5亿元开发建设了“江南朝鲜民族新村”房地产项目。项目坐落于镜泊湖路以西、江南三道街以北(恒大绿洲小区北侧、维罗纳花园小区南侧),属于“立新小学江南校区”学区,2021年被市委组织部和市农业农村局评定为全市“十佳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70644.25㎡,总建筑面积约115858.82㎡,由22栋1-11层的韩式风格建筑组团组成。项目2012年立项,2019年8月开工建设,2020年9月25日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项目主体结构和土建工程现已基本完成,正在积极推进项目配套(供热、供电、燃气、上下水、消防等)建设,预计2022年8月底竣工交付。项目预售完成后,初步测算可为村集体增收4500万元左右。
三、目前江南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南村的产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他们依然在艰难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他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一是“江南朝鲜民族新村”项目举步维艰。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极为低迷,“江南朝鲜民族新村”项目深陷优质房子卖不动、周转资金回不来、施工进度跟不上的“恶性循环”困境。项目自预售以来,一共销售房产约170套,仅占可售房源的19.3%。经测算,“江南朝鲜民族新村”项目目前资金缺口至少需6500多万元,但因财力紧张,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拖欠江南村近7000万元的土地出让金迟迟未解决,导致项目累计拖欠施工方牡安集团工程款达1亿多元。
二是乡村振兴缺乏产业支撑。江南村新兴屯尽管地理位置优越,但因紧邻牡丹江保税物流园区且在开发区管辖范围内,在向上争取有关项目和资金扶持时,会给上级职能部门带来村屯即将动迁的误导,导致很多项目无法“落地生根”,无法形成规模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也无力吸引外出流动村民回乡就业和创业。
四、江南村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江南村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他们从不退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件事做到底,不断确立着新的目标。
一是着力打造“一老一小”综合服务机构。“江南朝鲜民族新村”房地产项目竣工交付后,聚焦“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利用村集体自留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合作经营,着力打造医养深度融合的“江南新村”养老院和集保育、教育、服务于一体的“江南新村”幼儿园。初步测算,“一老一小”两个服务机构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360万元。目前,养老院正通过东安区民政局积极申报国家扶持项目,幼儿园已与青岛瀚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幼儿园品牌独角兽与小矮马乐园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二是倾力打造“朝鲜族民俗美食一条街”。利用“江南朝鲜民族新村”项目沿街门市,吸引韩国务工村民和社会有识之士,围绕朝鲜族民俗和特色,在朝鲜族服装、美食、歌舞表演等方面做文章,让“朝鲜族民俗美食一条街”成为牡丹江一张靓丽的名片和网红打卡地之一。
五、江南村产业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有个好带头人很重要,带头人要有为民之心。文成德在江南村任书记20多年,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退缩。正是有了这样的好书记,才有了现在的好局面。也因此文书记在众多村书记中脱颖而出,被政府机关录用。
二是抓住机遇很重要,机遇面前要有创新之胆。任何困难面前都有机遇,只有敢于开拓进取的人,才能在社会变革中发现和寻找机遇,不断开辟新天地。江南村成立“牡丹江江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就是抓住江南开发的机遇。
三是制定目标很重要,实现目标要有担当之责。江南村旧村庄不存在了,村委会没有散,他们勇于担当,制定了建设“江南朝鲜民族新村”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很高大上,给“落叶归根”的村民一个崭新的家园和投资的热土。
从剖析江南村的经济发展事例,我们认为乡村经济振兴就应该有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这是振兴的组织保证;就应该树立现代的适应本村特点的发展目标,这是振兴的动力;就应该有有效的目标实施措施,这才能使振兴目标达到理想境地。更主要的是要激发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振兴乡村的热情,集全村之力,为乡村振兴努力奋斗。
牡丹江市东安区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