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县(市)区 >> 宁安市老科协 >> 宁安市老科协关于对“发展绿色农业有关问题”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

宁安市老科协关于对“发展绿色农业有关问题”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

2014-01-06 10:16:41 来源:宁安市老科协 浏览:203

关于对“发展绿色农业有关问题”

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

 

宁安市老科协

   

牡丹江市老科协:

   根据省市老科协的要求,为搞好“发展绿色农业有关问题”的调查,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下发了“发展绿色农业有关问题的调研通知”。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10项调研内容和项目,对涉农的有关部门和所有乡镇进行了任务分解,组织和指导基层分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召开农业方面的专家座谈会,听取他们建议和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汇集综合和深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发展绿色农业的认识有较大提高,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从2011年开始,宁安市委确定了“励志五年、决战三年、强力推进宁安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把发展绿色农业做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做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以尽快将宁安建成中国绿色产业之都。为了切实使绿色农业的思想意识深入人心,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从抓思想认识入手,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从上到下广泛普及绿色农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在普及内容上主要确定五项内容:即绿色农业的内涵;绿色农业的作用和益处;怎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绿色农业如何加快发展;如何提高粮食、蔬菜、瓜果的质量。在普及方式上,主要采取了4条措施:一是结合科普之冬等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等形式每年参加培训都达几万人;二是通过市电视台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普及;三是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进行普及;四是组织种养殖大户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到市内外绿色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了解掌握绿色农业知识和经验。随着思想意识的提高和转变,有效推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第一,国家级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我市已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50万亩、大豆40万亩),2011年又申请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40万亩、蔬菜1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2012年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检查验收,今年可授牌。第二,绿色龙头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3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10个企业获得了“三品一标”认证,绿色率达到30%;第三,品牌意识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已有370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其中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4个,知名商标16个;第四,“三品一标”认证全面铺开,响水大米、兰岗西瓜、镜泊湖红尾鱼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全牡丹江地区8个,我市就占三分之一。有机食品认证共为16个,主要有响水米、阿妈牧场有机黑猪、邢瑞雪大米、宝山有机杂粮等。认证面积1.5万亩,养殖规模1万头;绿色食品认证3个:响水大米、镜泊湖牌白糖、润宝牌葡萄糖,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94.2万亩;无公害认证主题28个,主要有兰岗明君瓜类专业合作社、牡丹江鑫鹏肉业、镜泊湖水产养殖场等,认证面积91万亩,认证猪肉5万吨,红尾鱼100吨。

    通过调研看,对绿色农业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三种状况:一种是认识较高、意识较强。这部分人主要是大多数基层干部、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经营规模较大的种植、养殖业大户。如我市渤海集团拥有年加工玉米20多万吨的淀粉厂,生产口服葡萄糖、玉米油、无水乙醇等10多种产品,多年来这户企业始终严把生产原料关,选用有机肥的玉米,靠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市场,使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并获取了有机食品认证;又如黑龙江阿妈牧场农业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引领健康有机生活”的企业宗旨,这户企业现已拥有有机农作物玉米、水稻种植基地7万平方米;有机养殖基地28万平方米,有机苜蓿草种植基地2000亩,形成了生态饲料养猪,猪粪等有机肥料施田、绿色食品供应市场良性循环。再如以宁安镇红城村为引领的元葱种植基地由于坚持“五统一”,即统一引进和使用优良品种,统一育苗、统一进行田间管理,统一购入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产品,从而很好地约束和控制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其它方面食品不安全因素,从而逐步扩大了种植面积和出口量。目前全市元葱种植面积已增加到2.6万亩,覆盖12个乡镇的11个乡镇,专业户已发展到1020户,成为我市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这一产业每年可为农户创收2亿多元。另一种是虽然对绿色农业有所认识,但还没有上升转变到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满足于常规性抓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推进力度不大,招数不多,无从选择切入点和着力点;仍有一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没有看清农产品及加工品的消费趋势,有的虽然也认识到了绿色农业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顾虑到投入标准高、周期长,怕有风险等,迟迟不能下决心行动;再一种是仍然习惯沿袭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对绿色农业这一新事物认识迟缓,接受很慢,缺乏科技种田意识,依然没有走出低质、低价、低效的落后状态,这部分人主要是耕地较少的个体农户。从调查情况看,上述三种情况各约占50%、30%和20%。

    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增强了地力

    我市农田质量基本现状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旱涝保收的农田,这主要包括棚室田、水稻田、经济作物田和玉米田,大多分布于平原区的宁安镇、江南乡、兰岗镇、渤海镇等,这类农田约为160万亩,其中优质农田90万亩;二是丘陵漫岗的农田,主要分布于沙兰镇、三陵乡、马河乡、镜泊乡、卧龙乡等,农业受水的制约较重,有丰有欠,这类农田约为75万亩;三是瘠薄低产的农田,主要是靠近荒山的沙化地、水冲地等,这类农田约为5万亩;从农田结构看,旱田为208万亩,其中地膜铺膜面积16万亩,蔬菜棚室面积1.6万亩。水田为32万亩,其中火山岩石板田7万亩。旱田占总面积的86%,水田占14%。从农田种植看,粮食作物为210万亩,其中水稻32万亩、玉米149万亩、大豆27万亩,其它杂粮0.2万亩。经济作物为30万亩,其中考烟3.9万亩,甜菜0.48万亩,蔬菜19.84万亩,瓜类3万亩。油料等其它3.2万亩。在耕地保护方面,我市相继采取了三条有效措施:一是进行面积保护。对于山区半山区的耕地,采取植树造林的办法,以防止由于山水冲刷和风蚀,造成土地沙化和洪水侵失,而减少土地面积;同时市政府做出明确规定,严禁在耕地内修建鱼池、栽树和搞各种建筑;进行客土造田,近些年在渤海镇莲花区域的火山岩石板上客土造田2万多亩,同时对一些荒弃地进行开发,从而使我市耕地不仅没减少反而有增加,现播种面积已扩大到240万亩。二是质量保护。一方面实行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引导和指导农民进行农作物轮作,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营养,这即可增加土地营养成分,又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如兰岗镇的西、香瓜和土豆的轮作。元葱和其它作物轮作等。另一方面扩大标准化农田。仅近三年就创建了水稻和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并争取到了农业标准化寒地水果整体推进示范项目,随着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加,绿色面积的扩大,使土地内在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再一方面加快土地流转速度。近三年我市就流转土地48.3万亩,由于土地由每家每户经营变为集中连片经营,更便于精细耕作和水利设施建设,增加了对土地多方面的投入,强化了土地的内在质量。三是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离不开环境保护,这方面虽然有所改善,但问题仍较为突出,仍需下大力气进行治理。如大棚膜和地膜的白色污染以及农药包装的乱弃等,造成对耕地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在土地肥力培育上,除精耕细作,杜绝“白色污染”,实行作物轮作等措施外,最主要的需下大力气解决的就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农家肥和有机生物肥的投入量,这是土地肥力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从调查情况看,要减少无机肥有效途径就是扩大有机肥的肥源。第一,加快发展养殖业。2010年我市大牲畜总量为5.5万头,生猪30万头,家禽168万羽,而2013年大牲畜总量为6万头,增加了5000头,生猪48万头,增加了18万头,家禽218万羽,增加了50万羽。从而使农家肥有了大幅度增加,有效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培育和绿色农业发展。第二,增加生物肥产量。我市每年用于农业生物肥仅有3000吨左右,为了扩大生物肥的生产量和投入量,今年由黑龙江阿妈牧场农业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本项目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设两条有机肥生产线及其辅助生产线,投产后将使农用生物肥大幅度增加。

    三、绝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得到合理使用和处理

    我市农作物秸秆主要有四大类,即玉米秸杆、水稻秸杆、大豆秸杆和烤烟秸杆。据粗略统计,每年秸杆总量为26亿斤,其中玉米秸杆约为19亿斤,水稻秸杆约为3亿斤,黄豆秸杆约为3.2亿斤,烤烟秸杆约为1500万斤,其它秸杆约为3500万斤。对这些秸杆处理及应用主要有4种方式:一是玉米秸杆经粉碎加工后用于奶、肉牛、畜力牛的饲料和生产沼气用料。我市目前牛的饲养量6.5万头,这两项每年可耗用玉米秸杆5亿斤左右。二是农户生活用柴,主要是玉米秸杆、水稻秸杆(其中小部分生产草帘和草绳)和烤烟秸杆,每年耗用大体为10亿斤,这样每年生产和生活耗用各种秸杆约为15—18亿斤,剩余废弃秸杆约为8—10亿斤,即三分之一秸杆未得到利用。

    四、牛猪鸡等粪便得到合理的使用和处理

    从我市目前情况看,各种粪便处理方式大体为以下3种方式:一是利用粪便生产沼气,从2007年开始我市利用粪便和秸杆生产沼气。到目前已初具规模。户用型沼气项目共为3700个,其中2007年为1500个,涉及5个乡镇7个村屯;2008年为1900个,涉及8个乡镇9个村屯;2012年为300个,涉及2个乡镇4个村屯。大型沼气工程项目6处,主要有渤海镇渤海村、石岩镇石岩村等;养殖小区沼气建设项目2处,目前正在建设中,年内可完工。全市每年生产沼气耗用各种粪便约3万立方米;二是施用于各类农作物,主要用于玉米、水稻、元葱等蔬菜和瓜果。用量较大的是大中型绿色基地。如黑龙江阿妈牧场所有的玉米、水稻、南瓜和小杂粮等7万平方米的种植基地全都使用猪粪和有机肥。(拥有10万头黑猪养殖基地)又如全市共有元葱种植基地2.6万亩,也全部使用农家肥和其它有机肥,是我市具有较强优势的绿色产业和对俄、日、韩出口产品,除这些基地外,我市还拥有1.6万亩的蔬菜棚室,主要种植各类蔬菜和瓜果,也基本使用猪牛等有机肥,从而使农村各种粪便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三是重点治理畜牧养殖业的粪便污染,建立起一些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现代养殖场(如江南马家养鸡场、建鑫牧业生猪养殖场等),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建立完善的粪便处理设施,这既避免了粪便的流失浪费,又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

    五、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处理。

    从我市看,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三种状况:一是设立垃圾处理厂,如今年我市投资2983万元,新建了一座日处理垃圾157吨大型垃圾处理厂,总库容易为113万立方米,渗滤液导,气体导排等设备先进,所排放废水无污染可灌溉农田,从根本上解决了东京城、渤海两镇及附近村屯垃圾处理问题,有效改变镇、村容貌。二是在一些条件较好的60多个村屯设立垃圾箱和运输工具,采用定点沟坑填埋方式处理垃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这类方式仍可扩大。三是多数村屯垃圾得不到处理,到处乱扔,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造成污染,特别是对水源和土地的污染,这也是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六、加强了对化肥、农药的施用和管理

    我市农田使用的化肥、农药达几十种,以尿素为主的各种化肥实用量大体为5.5万吨,其中氮肥2.5万吨,磷肥5500吨,钾肥5600吨,复合肥2万吨,另外生物肥为3000吨,有机肥为22万吨。年使用农药总量大体为1400吨,除草剂500吨。施用方式:化肥主要是施底肥、追肥和叶面喷肥;农药主要是浸种、拌种和生长期时的喷洒。近三年为了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生产严把化肥、农药的投入关口,主要实施三项措施:一是开展培训,普及相关知识。使农户和经营者了解掌握哪些化肥、农药是禁用的,哪些是控制使用的,每年至少举办二期化肥、农药知识培训班,在全市范围内利用媒体宣传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控制使用的名录,并发放名录宣传资料;二是强化投入品管理。在全市设立了14个控制使用农药的销售点,建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资料专营店,实行定点销售,实行从进货到销售全程监督追溯,为了强化监督力度,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局与质监、工商等部门相配合加大对农产品,尤其是化肥、农药的市场监管,做到严查严处,以儆效尤。三是对农户加强引导和指导,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在水稻育苗期、玉米、大豆等浸种、拌种期及田间管理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特别是各类基地进行技术指导,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可充分发挥化肥农药的使用效能。

    七、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取得一定效果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0亿立方米,其中农用水资源为16.7亿立方米;今年农业灌溉用水2.6亿立方米,占农村总用量的92%:其中江河引水8456万立方米,水库塘坝8624万立方米,江河提水8285万立方米,机电井749万立方米。现有水源工程共5223处,其中大小水库13座、塘坝36座、蓄水池180座、大小机电井4832眼、抽水站73座、拦河坝89座。各类供水设施可供水4亿立方米,供大于需,总量上不缺水。但时空分布上又缺水,水稻泡田期需水量占整个生产期的三分之一,但降水只占全年需水量的14%,耕地又多在河谷平原区,而这一地区降水只占12%,从而往往造成部分地域干旱缺水。

    现有可控灌溉面积48.9万亩,其中水田28.9万亩,旱田20万亩,现有节水灌溉面积7.31万亩,其中水田4.53万亩,旱田2.78万亩。近两年相继投资实施了响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8个续建项目,启动了节水增粮等5个新建项目。从而使我市农田灌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农用水灌溉系数由原来的0.5提升到6.5,这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种植结构,而且还节约了用水量,为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实现持续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八、加强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发展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在扶持农业发展的专项预算中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化的发展,每年增幅应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是否可以考虑用于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无息使用,定期偿还,滚动式利用;对于绿色生产基地的扶持资金以实物的形式,补贴到投入品上;对企业和农民进行补贴,补贴的方式可以按面积和认证数量、等级补贴。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要给予重点资金扶持,从而使其更加发展壮大。对设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资料专营店,参照良种补贴的方式进行补贴。按照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年度和地区的扶持重点,择优择强加以扶持。

    2、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地域划定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种植保护区,建立高标准的示范园区。可通过整合农业项目,进行山、水、村、田、路综合规划,高标准建设,使各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配套,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3、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应统一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我省的农产品,有必要请文化名人、画家、摄影家、歌唱家来我省特别是牡丹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度假旅游,借助他们的影响,提高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知名度;应统一出台奖励政策,对于认证和创建知名品牌,驰名商标的企业或合作社给予不同的奖补;设立外埠销售窗口,牡丹江各县、市、区进行集中展销,各级政府根据窗口与各绿色、有机食品企业的销售合同和银行汇款票据进行奖补。

    4、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的检测、监管工作力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广泛普及绿色农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能力。率先在“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投入品、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生产更多的优质、优价、优效的农产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强化检验检测手段,健全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扩大在其生产、加工、储藏、物流方面的覆盖面,建立起合作社、质检中心、销售卖场。客户终端四级监控平台、真正达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质量安全责任可确认。我市以质监局黑龙江省烟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为依托建立了宁安市检验检测中心,可以对烤烟和卷烟近50项指标进行检验,对大米营养成份、农产品农药残留等30项指标进行检测检验。但目前检测手段较为薄弱的是乡镇村屯,使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难以落实。为此,应在各乡镇(具备条件的专业村可以设立)设立农产品安全监管服务机构,为切实发挥作用,要落实事业编制,做到有专人和专业人员来抓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落实工作经费和办公设施。今后除少数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外,农产品进入市场必须有产地准出证明、自律自测报告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的检验报告,同一品种,同一产地的农产品连续三次检验检测不合格,6个月内不允许进入市场。

    5、进一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力度。水利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缺的首要条件,这是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根本措施,更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支撑。为此,一应继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投入重点应向水稻、玉米等主产区和易受气候影响的干旱地区倾斜。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根据不同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目前高出至少一倍,通过兴建水利,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以尽快实现旱涝保收。二应大力推广农业节水项目。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建议在水稻产区试验和推广水稻膜下喷灌、水田旱作这一新型农业技术,目前已在新疆和我省农垦试验成功,这一新技术可改变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是省水、省土、省工、省钱的好项目,应选择不同地域进行试验,以尽快在全省推广。

    6、进一步加大对典型的培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应在全省和各地区大加培养和树立发展绿色农业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每两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推广他们的事迹和经验,并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以引领全省广大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强绿色农业意识,打造更多的绿色基地、绿色庄园、绿色家庭农场,以尽快将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建设成为中国绿色产业之都。

    7、下功夫解决秸杆使用问题,实现良性循环。从目前宁安和全省看,各种农作物秸杆浪费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大量的玉米秸杆秋后被烧掉,这既给防火带来隐患,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也是造成我省近年雾霾频发的重要原因,为此建议:一是进一步大力发展牛马羊养殖业,扩大各种秸杆的消耗量;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项目,这也可消耗一部分玉米秸杆;三是发展以玉米秸杆为原料的各类装修所用板材,在这方面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可选择试点再进行推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实现良性循环,保护生态平衡,使可持续发展。

 

                             宁安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二○一三年十一月五日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