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县(市)区 >> 宁安市老科协 >> 关于宁安市江南乡宝山村发展小杂粮生产情况调查

关于宁安市江南乡宝山村发展小杂粮生产情况调查

2018-10-11 10:51:20 来源:宁安市老科协 浏览:148

关于宁安市江南乡宝山村

发展小杂粮生产情况调查

宁安市老科协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有效开展老科协工作实际需要,解决老科技人员分散,力量不集中,活动不好开展的问题,我们对基层老科协组织进行调整,以主要战线为重点,在20174月新组建了经济、文体朝鲜族等四个老科协活动分会,利用这种形式常年组织开展调研献策,科技培训等各项活动,经一年实践运行效果很好,取得工作成果也很显著,今年8月份我们又组织经济活动研究分会中的农业组到我市江南乡宝山村就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小杂粮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该村自然概况和基本情况

宝山村位于宁安市东南部浅山区,属于革命老区村,距市区12.6公里,地处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区上限(21002300℃),春秋短促,冬夏分明,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400-600毫米,年平均日照2638小时,属于低山丘陵区,该村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属水源源头,周边无任何污染,生态环境良好,2014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全村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016亩,人均耕地4.58亩,由于1961年建村,土地开发相对时间较短,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地肥沃,物理机械性能好。全村共340户,876口人。自然条件较好。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市场经济观念淡薄,该村多年以来一直以传统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很少,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大部分是贫困户,是全市的重点贫困村。

二、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品种

2015年开始,该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江南乡党委、乡政府的要求,在老科协帮助下,从解放思想入手,制定了调结构、转方式整体脱贫致富工作规划,下力气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小杂粮产品和其它经济搞得产业。为了能够做到小杂粮高产、高质、高效益,他们打破一般性号召各家各户种植小杂粮,而是实行了“三统一”。即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此,村里组建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大范围流转或让农民以土地入社的模式,参与到合作社的发展中来,共同创收致富。经几年时间发展,目前入社社员由最初的39户扩大到121户,带动农户人口350人。入社和流转土地面积3100多亩,入社土地种植了大豆、小豆、绿豆、小米等10多个有机小杂粮。合作社建立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加工基地,建成现代化的杂粮加工设备两套,实现“农头工尾“,使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同时,注册“五道沟”和“板院谷坊”两个商标,生产两个品系的高、中档包装杂粮40多个品种,产品经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检测并获得了有机种植认证证书、有机加工证书及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合作社的杂粮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青岛、烟台及深圳等南方各大城市,赢得市场,打开销路。宝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荣获宁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宁安市优质粮食生产企业”称号,“五道沟”注册商标被牡丹江市工商局认定为“牡丹江市知名商标”。2015年之前全村种植小杂粮面积仅有600亩,到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发展果树方面,这个村充分利用浅山区坡地较多的优势,发展适应本地气候特点的果树品种。市老科协多次到这个村开展果树栽培技术培训活动,并到各户果树园进行剪枝等方面技术指导。2015年前果树面积不足100亩,到2018年已增加到500亩,占耕地面积的12%;在近几年种植结构调整中,宝山村还组织农户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如白瓜籽、灯笼果、香瓜、蔬菜等。2015年前全村经济作物面积比例不足2%,到2018年已增加到10%,达到800多亩,另外这个村从2016年开始兴办了乐活庄园,庄园设立100多个蔬菜种植单元,每个单元面积为100平方米,种植各种蔬菜18种,庄园以合作社托管方式进行经营,每个蔬菜单元托管费用为700元,城市居民等认购者可在蔬菜成熟后体验采摘的乐趣。庄园设蔬菜采摘区、西香瓜品尝区、花卉观赏区,休闲体验区等,与此配套还设立了农家乐餐饮区,以此吸引游客,丰富旅游活动,增加农户收入。

三、调整发展小杂粮等产业成果显著

近几年宝山村通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特别是发展小杂粮生产,使该村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取得成果显著,

市场经济观念大为增强。过去这个村的农户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科技种田知识,所以在农业种植上一直沿袭多年一贯制的玉米、大豆等作物,因而产生低产量、低收入的问题。近几年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的引导、帮扶、逐步转变了思想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开始注重效益,下功夫调整种植结构,开始转型种植小杂粮和经济作物。现在种植小杂粮耕地占全村耕地的面积一半还多,尤其是小杂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提高竞市场争能力。实现了集约化生产经营。过去这个村土地都是各家各户分散经营,自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之后,本着自愿原则,进行土地流转或以土地入社,农户入社人员逐年增加,这样就逐步形成新型的土地结构形成和农户组织形成。目前这个村已初步形成了合作社集约化经营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

有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种植结构的调整使农户收入逐年提高。2013年全村经济收入12.53万元,人均收入9800元;2014年全村经济收入1253万元,人均收入10000元;2015年全村经济收入全村经济收入增加到1632万元,人均收入增加到11000元;2016年全村经济收入提高到1740万元,人均收入提高到11500元;2017年全村经济收入上升到1795万元,人均收入上升到12300元,实现了整体脱贫致富。

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变。随着这个村经济状况好转,收入的逐年增加,也有效推进了村貌的大改观。他们通过对外承包荒山、果园筹措一块资金,村民捐款拿出一块资金,市直部门支持帮扶一块资金等方式,利用几年时间就使全村大变样,修建了4.8公里通村水泥路面,安装了28盏路灯,栽种各类树木1300多棵,花草460平方米,新建了35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室,28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活动广场,修建一处公共厕所,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改善,使村民生活迈上一个新台阶,每逢农闲、节假日,村民健身的身影、文艺演出的歌声都会从这个小山村中飘出。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