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空中科普讲堂 >> 绿色有机农业技术手册

绿色有机农业技术手册

2019-01-28 11:23:39 来源:穆棱市老科协 浏览:417

绿色有机农业技术手册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13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130种化学农药清单

 

1、杀虫剂

1)S-氰戊菊酯  2)吡丙醚   3)吡虫啉   4)吡蚜酮5丙溴磷  6) 除虫脲  7) 啶虫脒 8) 毒死蜱 9)氟虫脲  10)氟啶虫酰胺   11)氟铃脲     12)高效氯氟氰菊酯1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4)甲氰菊酯  15)抗蚜威16)联苯菊酯   17) 螺虫乙酯  18) 氯虫苯甲酰胺  19) 氯氟氰菊酯  20) 氯菊酯   21) 氯氰菊酯   22) 灭蝇胺23) 灭幼脲  24) 噻虫啉  25) 噻虫嗪  26) 噻嗪酮 27) 辛硫磷   28) 茚虫威

2、杀螨剂

1)苯丁锡  2)喹螨醚  3)联苯肼酯  4)螺螨酯 5)噻螨酮  6)四螨嗪     7)乙螨唑     8)唑螨酯

3、杀软体动物剂

四聚乙醛

4、杀菌剂

1)吡唑醚菌酯 2)丙环唑 3)代森联4)代森锰锌 5)代森锌 6)啶酰菌胺 7)啶氧菌酯 8)多灵菌 9霉灵HYMEXAZOL 10) 霜灵OXADIXYL 11) 粉唑醇 12)氟吡菌胺 13)氟啶胺 14)氟环唑 15)氟菌唑 16)腐霉利 17)咯菌腈 18)甲基立枯磷 19)甲基硫菌灵20)甲霜灵 21)腈苯唑 22)腈菌唑 23)精甲霜灵 24)克菌丹 25)醚菌酯 26)嘧菌酯  27)嘧霉胺 28)氰霜唑

29)噻菌灵 30)三乙膦酸铝 31)三唑醇 32)三唑酮 33)双炔酰菌胺 34)霜霉威 35)霜脲氰36)萎锈灵 37)戊唑醇  38)烯酰吗啉  39)异菌脲 40)抑霉唑

5、熏蒸剂

1)棉隆  2)威百亩

6、除草剂

1242)氨氯吡啶酸 3)丙炔氟草胺 4)草铵膦5) 草甘膦6)敌草隆 7)草酮 8)二甲戊灵 9)二氯吡啶酸 10)二氯喹啉酸 11)氟唑磺隆 12)禾草丹 13)禾草敌 14)禾草灵  15)环嗪酮 16)磺草酮 17)甲草胺 18)精吡氟禾草灵  19)精喹禾灵 20)绿麦隆21)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酸) 22)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 23)麦草畏 24)咪唑喹啉酸 25)灭草松 26)氰氟草酯 27)炔草酯 28)乳氟禾草灵 29)噻吩磺隆 30)双氟磺草胺31)甜菜安 32)甜菜宁 33)西玛津 34)烯草酮 35)烯禾啶 36)硝磺草酮 37)野麦畏38)乙草胺 39)乙氧氟草醚 40)异丙甲草胺 41)异丙隆 42)莠灭净 43)唑草酮 44)仲丁灵

7、植物生长调节剂

12,4- 2,4-D(只允许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  2) 矮壮素 3)多效唑 4)氯吡脲 5)萘乙酸(钠) 6)噻苯隆 7)烯效唑
  
备注:以上农药名皆为化学名称,如有些成品使用商品名应核对其化学成分是否符合以上要求;复配农药有效成分也应只限以上范围。

绿色玉米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一、产地环境

绿色玉米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业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土壤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均应无污染,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二、品种选择及处理

(一)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良非转基因品种。种子质量,纯度大于96%,净度大于99%,发芽率大于85%,发芽率90%以上。可选用禾田4、东农254、源玉3 等。

(二)种子处理

1.种子精选。播种前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种子,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碎粒和杂质。

2.晒种。播种前15,选择晴朗微风天气,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面或席上,晾晒23天 ,并经常翻动,白天晾、晚上收起。

3.试芽与催芽。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需要催芽播种的进行催芽。将种子放在28 30水中浸泡812小时,然后捞出置于20 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每隔23小时将种子翻动一次。催芽的种子露出胚根(即刚“拧嘴”时),将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炼芽6小时后进行拌种或包衣,待播种。

4.药剂处理。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加强田间病虫发生情况调查和监测预报,未发生或未达到防治指标时不打药,达到防治指标的,及早用药。

1)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较重的地块,用戊唑醇拌种,既可用于干籽直播也可用于催芽埯种。

2)地下害虫:可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以及用灯光诱杀等措施防治。地下害虫较重的可用辛硫磷颗粒剂随肥埯施,防治地下害虫。

三、选地、选茬与耕整地

(一)选地。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的地块,有机质含量2%以上,PH7左右。

(二)选茬。提倡三年以上合理轮作。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豆类、小麦、马铃薯等肥沃的茬口。如必须连作的应选择肥沃的玉米茬。

(三)耕整地。以秋整地为主,以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械为载体,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压相结合的少耕或免耕土壤耕作制。有深松和深翻基础的地块,采取耙茬、深松整地技术。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深松深度一般3035厘米,耙茬、深松、夹肥、起垄(垄距65厘米、70厘米)连续作业,起垄后及时镇压。无深松和深翻地块,三年伏翻或秋翻一次,耕翻深度2528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垄距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镇压。春整地地块,采取可采取灭茬、深松整地,或旋耕灭茬整地。灭茬、深松整地,深松1520厘米;旋耕灭茬整地旋耕1015厘米。灭茬、深松、旋耕、夹肥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一次完成。

四、播种

(一)播期。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8时抢墒播种。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42030日播种;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425日~55日播种;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5110日播种,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5515日播种。

(二)种植方式。标准垄种植。垄距65厘米、70厘米标准垄上单行种植,或标准垄种2行空1行通透密植(2比空种植)种植。(三)播种方法。按种植方式,采取机械化精量播种。对秸秆还田少(免)耕地块,应采用免耕播种技术。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直播的地块,播种后及时镇压;坐水种的地块,播后隔天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镇压后覆土深度34厘米。

(四)种植密度。标准垄种植。一般公顷保苗5.76.5万株;大垄密植栽培种植和标准垄2比空通透密植。一般公顷保苗6.57.5万株。个别因品种特性、栽培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种植密度适当增加。

(五)播种量。按测定的种子发芽率,依据种植密度等要求确定播种量。

五、施肥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以及气候、栽培等因素,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等施肥技术,做到农肥、化肥结合,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一)有机肥。公顷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3040吨,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或使用等效的其他有机肥。

(二)化肥。一般公顷施用磷酸二铵150225公斤、硫酸钾6090公斤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公顷施尿素200225公斤,其中3040%做底肥或种肥,另6070%做追肥施入。底肥深度1520厘米,种肥施在距种子56厘米的侧下方、深度810厘米。

(三)菌肥。公顷施用播可润等生物菌肥15-30公斤做底肥或种肥一次施入。

六、田间管理

(一)查田补种、补栽。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要准备好预备苗;如遇不良条件出现粉种、烂芽等缺苗情况,要及时催芽补种或利用预备苗、田间多余苗坐水补栽。

(二)适时中耕。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深松深度为2530厘米;玉米45叶第二次中耕并培土,深度810厘米;结合追肥进行第三次中耕。

(三)溉灌。有条件的地方,在玉米对水分需求敏感时期,如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及灌浆期,应根据旱情、土壤含水量、作物长势等情况进行灌溉。

(四)追肥。玉米79叶期,追施氮肥总量的6070%,追肥部位离植株1015厘米,深度810厘米。

(五)防治病虫害

1.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应用抗逆良种、科学布局、轮作及翻、耙、松结合的土壤耕作技术等技术,努力消灭病虫来源降低发生基数,恶化病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依据病虫害预测预报,产品产量、品质等的要求,科学确定和界定防治病虫害防治指标,对达到或预计将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适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防治方法。应优先采用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非化学农药防治的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措施。以农业防治、生物和人工防治为主,用药应符合NY/T393的要求。

1)黏虫防治。防治指标: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黏虫。6月中下旬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用量300 毫升/公顷~450毫升/公顷,对水300/公顷~450/公顷;8月上旬发生的三代黏虫要进行人工捕杀。

2)玉米螟防治。以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为主。在预测预报基础上,百杆活虫40头以下,不采取防治措施,百杆活虫40头以上进行防治。防治措施:①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共放蜂3次,亩防蜂总量为15000头。②高秆喷雾机喷洒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防治玉米螟幼虫。在玉米心叶末期(田间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亩喷洒50000UI/毫克玉米螟专性Bt可湿性粉剂25克。

3)玉米大斑病防治。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方法进行预防。在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A、氟环唑叶面喷雾。B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WP,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用药,间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

(六)化学除草。以人工机械铲趟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化学除草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可选用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①农艺措施除草:采用深翻、秋翻可杀死大部份多年生杂草;中耕除草,生育期间通过铲趟进行。②化学药剂除草。根据田间的草相选择安全高效除草剂配方。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常年干旱、土壤墒情差、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区建议不采取苗前封闭土壤处理除草。A、噻吩磺隆+乙草胺土壤处理。

(七)放秋垄。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

七、收获及其它

(一)收获时期。完熟期后进行机械收获,收获后的玉米要进行晾晒,含水量高的要进行烘干。

(二)包装、运输、贮藏。将检验合格的玉米用标准纺织袋或麻袋包装封口,附上原料身份证,注明品种名称、品种级别、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期、执行标准、地块编号及生产者。包装好的玉米要用清扫后的专用车辆运到原料仓(库),做好批次号记录。要用清扫后专用库贮藏,贮藏环境要干净卫生,保持通风干燥,要经常检查温、湿度及虫、鼠害情况,严禁潮湿霉变。

(三)生产记录。

1.产地地块图要求。地块图应清楚标明基地内地块的大小和位置、地块号、边界、缓冲带以及排灌设施等,也要表示出基地相邻土地及边界土地的利用情况、建筑物、树木、河流等。

2.生产档案记录。农事活动记录应真实反映各地块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地块号及其耕作操作项目和投入品的种类、名称、数量、用途、使用时间、效果、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等。所有生产投入品都应建立台账记录(包括物质类型、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与数量、库存数量等)及相应的购买单据等,以备查阅。

3.收获记录。收获记录应包括收获日期、地块号、品种、面积、产量、收获方式等,同时设计编写批次号。

在生产过程要实行农田全程视频监控。

 

 

 

 

 

 

 

 

 

 

 

绿色大豆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一、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A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质量标准,水质标准、土壤质量标准,产地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地块受到污染。

二、选茬整地

(一)选地与选茬。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根据近年使用长残留性除草剂情况,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二)整地

1.秋整地。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起垄, 耕翻深度20-22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30-35厘米,伏、秋翻或耙茬深松起垄要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起垄。    

2.春整地。土壤墒情好,没进行秋整地的,待春季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深松、耙、耢、起垄、镇压连续作业。对秋起垄地块,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进行顶凌镇压,防止跑墒。

三、种子及其处理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蛋白或双高品种,并进行专品种生产。选择绥农4、合丰55、绥农52、东生77(高油高产)、牡豆12(高产)、牡豆11(高产)、牡豆15(高蛋白高产)、黑农48等适合穆棱的国家审定品种。

(二)种子精选。播种前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瓣粒和杂质,使种子净度达到98%以上,纯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达到95%以上,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三)种子处理

1.种子包衣。播种前选用2.5%咯菌腈种衣剂包衣。

2.根瘤菌接种。包衣处理后,在临近播种时用大豆根瘤菌拌种,拌后立即播种。

四、施肥

(一)施肥量。全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素采取实地养分管理,磷钾采用恒量监控技术,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亩施2-3吨整地前撒施。化肥总量: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硫酸钾3-5公斤;生物菌肥510 公斤

(二)底肥。施肥量以测土结果为依据,底肥占总施肥量的2/3,种肥占1/3,结合垄底深松同时进行垄内分层施肥。耕层在22厘米以上,底肥深度为1520厘米;耕层浅于20厘米时,底肥深度为1316厘米,种肥深度为7厘米左右。

(三)追肥。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还须查症辨认,补施中微量肥料,减少落花落荚,提高产量,增加品质,一般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缺钼时,叶面喷施0.05%钼酸铵溶液。

五、播种

(一)播期和播种量。当地温稳定通过7-8℃时适时播种,5515日。播种要严把质量关,做到精量播种、下种均匀、播深一致、覆土严

(二)种植方式

垄三栽培。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65-70厘米行距,双行间小行距10-12厘米。

(三)种植密度。亩保苗1.67-1.87万株。

六、中耕管理

(一)深松。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疏松土壤、增温散寒、蓄水保墒,促进大豆苗生长。

(二)铲趟。及时铲趟,大豆生育期间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

(三)喷灌。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和大豆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而定。喷水量:分枝-开花期30毫米,开花-结荚期30-40毫米,结荚鼓粒期30-35毫米。

七、杂草防除

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应根据田间草相、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墒情、杂草和作物叶龄、种植品种等情况,选择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除草方式、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

(一)苗前化学除草。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区可选用苗前化学除草。选用药剂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等,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0.51%的植物油型助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喷液压力3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垄台50厘米、喷液量10.78/亩,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

(二)苗后化学除草。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选用药剂有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灭草松等,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0.51%的植物油型助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喷液压力4-5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杂草50厘米左右、喷液量160/公顷为宜,均匀喷到杂草上。

八、防治病虫害

加强病虫害监测,达到防治指标,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及时防控。

(一)蚜虫防治。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田间喷雾。

(二)红蜘蛛防治。选用毒死蜱、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田间喷雾。

(三)大豆食心虫防治。虫卵选用赤眼蜂在卵期分两次释放防治;成虫期720日至830日按照说明书亩用生物诱芯3个,加洗衣粉和适量水,诱杀成虫;成虫盛期田间封垄较好时,用氯氰菊酯、氯菊酯农药常规喷雾。

(四)草地螟防治。可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田间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将铲除田间已落卵的杂草,带出田外销毁;当大部分幼虫3龄期时,选用氯氟氰菊酯乳油、甲氰菊酯等药剂及时喷雾防治。

(五)大豆菌核病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药剂防治可选用异菌脲、嘧霉胺等药剂田间喷雾。

(六)农药喷洒器具。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植保机械,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用药,保证农药施用效果和使用安全,植保机械使用前必需进行测试,保证各项参数指标,确保使用安全。

九、收获

(一)收获时期。茎叶及豆荚变黄,豆粒归圆及落叶达80%以上时收获。

(二)收获质量。收割前必需对收割及运输机具清扫干净,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不炸荚,无泥沙,割后晒57天,做到单收割、单拉运、单脱粒、单品种存放。

十、包装、储藏

检验合格的大豆用符合绿色产品包装标准的编织袋或麻袋包装,储藏环境要干净卫生,保持通风干燥,要经常检查温、湿度及虫、鼠害情况,防止霉变。当发生虫鼠害时,利用物理方法防治。

十一、记录

(一)产地地块图要求。地块图应清楚标明地块的大小和位置、地块号、边界、缓冲带以及排灌设施等,也要表示出基地相邻土地及边界土地的利用情况、建筑物、树木、河流等。

(二)生产档案记录。农事活动记录应真实反映各地块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地块号及其耕作操作项目和投入品的种类、名称、数量、用途、使用时间、效果、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等。所有生产投入品都应建立台账记录(包括物质类型、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与数量、库存数量等)及相应的购买单据。

(三)收获记录。收获记录应包括收获日期、地块号、品种、面积、产量、收获方式、批次号。

(四)批次号设计。批次号即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应有效用于追溯和审查该批绿色大豆的生产历史。批次号使生产田块相连接,应包含基地名称代号、地块号、收获日期、收获批次等。

(五)应用物联网全程可追溯。生产全程采用物联网技术,实行农田全程视频监控,建立完整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

 

穆棱市绿色食品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特定的生产方式

1.1 产地环境

产地要选择在水源清洁、充沛,地势开阔、避风向阳的平原或缓坡地,要相对集中连片。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1.2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菌丝生长健壮、耳基生长整齐、色泽黑亮、肉厚、单片的黑木耳品种。品种选择在穆棱当地选取优质黑木耳体,经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提取,扶壮,试种,择优选用。

1.3 生产过程管理

养菌室建在地势高燥,保温通风较好的场地。田间或棚式出耳生产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有水源、空气新鲜无污染、排水良好

的自然地块。生产原料主要为木屑(硬杂木为主),附料为麸皮、稻

糠、玉米粉、豆粉、白灰、石膏等。碳、氮比例为41,为黑木耳

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黑木耳生产过程管理的要点是合理搭配黑木耳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温度、湿度、酸碱度、通风(氧气)、光照的六大要素,创造黑木耳稳产质优的生产条件。使用农药时,应符合NY/ 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1.1.1 菌包制作

   1)拌料装袋。配料选用优质无腐烂木屑,附料选用标准无掺杂的精料,白灰和石膏选用正规厂家产品,达到适宜的营养比例。拌料要均匀,可采用筛料机等设备,培养基料没有冻料,水份均匀,以手紧握料体,指缝无水分渗出、手松开后料体不散开为宜,酸碱度(ph值)为6.5(稍微偏酸性为宜)。装袋时要装紧实,减少或杜绝袋料分离现象。

2)灭菌接菌

 菌包灭菌过程当中自温度达到100度后,连续保持810小时,闷菌锅5个小时左右出锅。将菌室清理干净,力争达到无尘、干燥的接菌环境。用臭氧机多次消灭杂菌。接菌温度在22-26度之间,接菌操作完成后,菌室温度迅速升至28度,使接入菌种迅速成活。

3)菌包生长

 接菌操作完成后,菌室温度保持在2426度之间,恒温养菌。每天早晚通风半小时,待菌室菌架中间菌包长至1/2时,菌架上部2层与下部2层进行交换位置,力争使菌室上下菌龄相近,保证菌丝健

 

壮。根据生产季节调整养菌温度,4560天左右菌包菌体长满菌袋,低温养菌(16-20度)之间可有效防止菌龄老化。

 1.1.2 催芽、挂袋

黑木耳菌包出耳生产分为地摆和棚室挂袋两种,在日最低气温超过10℃时进行。地摆管理过程为:栽培场地整床做畦床面要铺一层稻草、野草、树叶或打孔地膜防止泥沙污染耳片,浇一次透水,摆袋前床面撒一层石灰消毒备用。菌包开孔前用5%石灰水溶液擦洗菌袋表面进行消毒。每个菌包开孔120个左右。对于单片性状品种,可扎120160个眼,扎眼深度0.5厘米。开口后,用塑料膜保湿、保温,一周左右开始早晚通风半小时,逐渐从开口处形成耳基(芽)。棚室用塑料布和遮阴网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催芽、挂袋时间较地摆提前10天左右,不施用任何除草剂,还可有效防止周边田地农药飘移污染,延长黑木耳生长期30天。

 1.1.3 浇水、采摘

 黑木耳芽(子实体)生长初始阶段,温度1620度之间,每次浇水5分钟左右,浇水间隔90分钟左右,耳基越大、浇水时间逐步延长。每5天左右停水晒袋2天。黑木耳采摘前,停止浇水。黑木耳要在成熟前,即没有分泌(弹射)孢子粉之前进行采摘,采大留小,舍弃流耳,避免粘带沙草杂质。采收前先停水12天,让阳光直晒耳片,待耳片干边时进行采摘。采收时根据耳片的成熟度分期收获,采大留小,采摘时避免把耳根处的培养料带出,以保护耳芽和幼耳继

 

续生长。每一茬采摘结束后进行晒袋,促使菌丝扶壮积蓄能量。

 1.1.4晾晒、包装、贮存

 采摘的黑木耳大小1.5CM左右,晾晒时将木耳放到离地50厘米高的防雨晾晒架上,通进日光和通风自然晾晒。晾晒过程中,耳体逐渐干燥收缩,此时要将木耳向中间聚拢,增加晾晒厚度,耳型圆润规整。采收的黑木耳必须及时精选,按采收期和耳型及大小分批,分等级,做到单采、单运、单储,放在干燥通风库房保存。黑木耳存放:将干燥后的黑木耳用丝袋装实,再用塑料袋二次包装防潮处理,待售。

1.1.5 生产记录要求

记录黑木耳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建立黑木耳生产过程记录档案,记载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等。

二、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反映登记产品特有的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

(1)外在感官特征:穆棱黑木耳色泽纯正,背面少筋脉,形状为碗状或茶叶状。耳质耐水性强,经水浸泡一周后,耳质不分解,色泽仍光亮新鲜耳质肥厚,味道鲜美,品质极佳。

  (2)内在品质指标:穆棱黑木耳营养丰富,其中氨基酸总量8%、粗蛋白质含量≥10%、粗脂肪≥0.9%、粗纤维含量≥5%、总糖含量≥30%、钙含量≥494mg/100g,铁含量≥ 15mg /100g。干湿比大于110

   3)安全要求

    产品符合绿色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和食用菌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

(4)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符合国家包装卫生标准,包装的材料要洁净、结实、无污染、无异味。

(5)标识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绿色标志。

(6)运输

装卸运输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挤压。运输车辆、工具等应清洁、卫生、无污染,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7)贮存场所

贮存场所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应选择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进行储藏,并注意防霉、防鼠贮藏、运输执行《绿色农产品贮藏运输标准》。

 

绿色食品马铃薯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薯及其处理、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

虫草害防治、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 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 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 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 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产地环境

3.1 环境条件

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

3.2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结构疏松、地势平坦、耕性良好的沙壤土,忌避低洼易涝地块,PH

5 7 为宜。

4 种薯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选择二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并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非转基因马铃薯品种,尤金、克新13

4.2 种薯处理

播前 20 天种薯出窖困种催芽,当芽长到 0.5 cm 1.0 cm ,芽颜色变浓绿色时,即可切块播种,切刀要用酒精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切成三角形,重量 35 g 45 g 左右,保留 1 个~ 2 个芽眼,有条件地块采用小薯整播。淘汰病薯、烂薯、龟裂薯和畸形薯。

5 选地与整地

5.1 选地

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前茬以玉米、杂粮为主,其次是大豆茬。

5.2 整地

栽培马铃薯地块全部秋季深翻深度达 25 cm 左右,并全部起好垄。

5.3 基肥

结合整地每 h㎡ 施用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 30000 kg 以上。

6 播种

6.1 播期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 6 ℃ ~ 7 ℃ 时即可播种。我省北部地区在 5 月上旬,南部地区在4月下旬。

6.2 播法

要引沟、施肥、播种、合垄、镇压连续作业,正常覆土 8 cm 10 cm

6.3 密度

马铃薯栽种行距 65 cm 90 cm ,株距 25 cm 30 cm ,一般每公顷保苗 50000 株~ 70000 株为宜,

但要根据土质情况确定,肥地稍稀,瘦地稍密。

7 田间管理

7.1 中耕除草

苗出全时查田补苗和拔除病株补种同品种小种薯。全生育期机械铲趟三遍,第一遍在出苗后苗高 2 cm

深趟;第二遍在苗高 10 cm 时,加厚培土;最后一遍再现蕾封垄前深趟,结合整地人工拿一次大草。

7.2 追肥

苗高 10 cm 时,结合趟二遍地公顷追尿素 120 kg 及符合 NY/T 394 规定的肥料。

7.3 摘蕾

初花期人工摘除花蕾

8 病虫草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抗病品种、种子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必要时,合理使用

低风险农药。

8.2 防治用药

农药的选择、使用都应符合 NY/T 393 的要求。控制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9 收获

在生理成熟时,选择晴天,机械或人工收获。

10 包装、贮藏和运输

10.1 包装

应符合 NY/T 658 的要求。

10.2 贮藏

贮藏窖或贮藏库储存温度控制在 2 ℃~ 4 ℃ ,湿度控制在 85  90 % 之间。贮藏设施、周围环境、

卫生要求、出入库、堆放等应符合 NY/T 1056 的要求。

10.3 运输

运输工具和运输管理等应符合 NY/T 1056 的要求。

11 质量追溯体系

生产全过程,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地块档案和整地、播种、铲趟、灌溉情况、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收获、销售记录等。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

 

一、旱育壮秧

(一)小区大棚育秧。使用南北走向,高2.22.5米、宽68米、长度根据所需秧田面积确定的育秧大棚育秧,大棚集中育秧小区要水、电、路、沟、场、林等配套。本田育秧选择远离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灌水源头植被好,且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地块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条件好的地块作为有机水稻秧田生产的地块。基地与外界通过物理屏障隔离,隔离区最少1012米以上,灌溉水为上游水,并单排单灌。建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的高台集中秧田,确保旱育秧苗质量。本田地距离近,可在庭院建棚育秧。扣棚时间宜选择在3月中旬。

(二)选种。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丰产、抗逆强及分蘖力中上等的穗重型中早熟非转基因品种,主栽品种为绥粳18、龙庆稻3号、龙庆稻20

(三)种子处理。一是晒种。播种前15天左右,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把种子平铺到苫布或塑料布上,厚度5厘米左右,并勤翻动,避免戳破种皮,晚上收堆盖好,防止霜冻。二是盐水选种。盐水比重1.13,具体做法:50公斤水,加入12.5公斤大粒盐,可用比重计或鲜鸡蛋法进行测试,以鲜鸡蛋露出5分硬币大小为宜。配置好盐水后,边加种子边搅拌,捞出下沉种子并用清水洗净盐水。每次选种后都要重新进行测定盐水比重,确保选种质量。三是浸种消毒。在播种前10天左右进行(大致时间为325日左右)。温度不宜过高,在较低温度下浸种,吸水均匀,消耗物质少,萌动慢、发芽齐,利于培育壮秧。方法是:把选好的稻种用1500倍寡雄腐霉(34克对水50公斤浸稻种40公斤)室温1015度下浸种57天,浸种期间定期回水搅拌。水温保持12左右,浸种需积温80100。具体做法是:浸种前一天在浸种箱旁边的一个空箱内按比例配制消毒液,消毒液的量可根据浸种量的110%-120%左右配制。配制好的消毒液过夜,第二天使用。浸种当天浸种箱底部设置好5公分高左右支架。种子装入编织袋的2/3左右,不能装满,以利于浸种、通气均匀,袋装种子码花垛放入浸种箱后,通入寡雄腐霉消毒液,消毒液水层以高出浸种袋10厘米为宜。浸种时每天要用泵使消毒液定时回水搅拌,以保证充分浸透。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浸种后,捞出可直接催芽。四是催芽。利用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催芽,浸好的种子以高温(3032)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当芽长到12毫米时温度降到1520晾芽、待播。

(四)整地做床。提倡秋施农肥,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浅耕1015厘米,清除根茬,打碎坷垃,床面必须整平整实。床土厚度10厘米左右,床土可不用调酸,不加壮秧剂。

(五)播种。扣棚从315日开始,增温解冻。为提高保温效果,可加盖草帘、棉被,也可采用三层膜覆盖。45日前后播种。有机稻生产采取基质育苗。具体做法为:在做好的床土上摆标准育秧盘,底层先铺一层麻育秧膜,然后内置基质,浇透底水,然后播种、覆土。每盘基质厚度2公分以上。基质组成为粉碎稻壳、河沙、复合菌种按51.53.5比例混合并发酵而成。基质育苗不使用床土壮秧剂(调酸)、除草剂、基肥。

机插播种密度,每平方米播芽种1.21.5斤,即每个育秧盘100125克,每平方米6盘;人工插秧播种密度,每平方米播种芽种为0.50.6斤。

(六)秧田管理。秧龄要求达到35天,3.5片叶。播种到出苗以密封保温为主,苗出齐后撤下地膜。秧苗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两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225;三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0。水分管理以三看为指标,播种时在浇透底水的基础上,苗期缺水补水,一次浇透,苗床不可过干或过湿,确保旱育。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炼苗。

苗床蝼蛄防治:短稳杆菌500倍液浸泡炒熟米糠或豆粕1天后捞出,适量撒施于苗床过道。

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加海岛素防治立枯病(具体做法为:按每平方米枯草芽孢杆菌1克+海岛素0.045毫升用量,800平方米苗床枯草芽孢杆菌800克+海岛素36毫升为对水两壶(30公斤)喷雾)。1.52叶期如秧苗发现有脱肥现象,可进行追肥,每平方米施用0.055公斤复合微生物肥料并浇水。二叶一心期喷施寡雄腐霉(用量为10/360平方米苗床)防治立、青枯病。

起秧前35天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起秧前3天喷施海岛素+短稳杆菌,促使秧苗产生诱导抗性预防本田稻叶瘟及预防本田潜叶蝇。(具体做法为:每平方米苗床用海岛素0.09毫升+短稳杆菌0.2毫升,800米苗床用量为海岛素72毫升+短稳杆菌160毫升对水两壶(30公斤)均匀喷雾)。此时可同时追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用0.055公斤复合微生物肥料并浇水。

二、本田整地、施肥

(一)整地

提倡秋翻、春耕,用旱耙或旋耕,然后先灌水湿润田块,待几天后草芽长出时再灌水进行水耙,达到寸水不露泥的插秧状态,并能减少杂草的大量繁殖。纸膜覆盖除草地块整地要求较高,要选择平整土地两年以上泥淖深度较浅,可以机插的地块。纸膜除草地块整地时间可适当提早,耙地时不能重耙,保证整地后至少沉降1周再进行插秧。

(二)基肥

可采取自制肥料来解决投资成本,并能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可以利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动物源、植物源原料堆制充分腐熟无害化农家肥,根据当地土地肥力情况4560/公顷,结合整地一次施入。采取腐熟秸杆还田作为底肥,具体做法:4月份左右将秸杆粉碎按一定比例接入腐熟复合菌,加盖塑料膜充分腐熟后按每亩1吨作为底肥,还可有效防治水稻赤枯病。也可采取获得有机产品生产资料评估证书或经认证机构许可的商品化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作为底肥。施肥量按地力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正常地块。按每公顷(15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400公斤。二是贫瘠地: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用量,在原来施肥量的基础上增加50100%(每公顷600800公斤)。同时需要补充适量的磷钾。可施用利用生物和腐殖酸转化的磷钾肥料,比如腐殖酸钾和螯合肥料(含磷钾),每公顷200300/公斤。三是纸膜覆盖除草地块:公顷(15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600公斤(增施底肥,后期不施分蘖肥)。

(三)追肥

纸膜除草地块不施分蘖肥。其他地块分蘖肥分两次施入。按地力分为正常地和贫瘠地块追肥。一是正常地追肥。返青期每公顷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00公斤。分蘖期每公顷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00公斤。叶面补充可在水稻生育中后期,酌情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二是贫瘠地块追肥。根据水稻长势在不同时期不定期追施复合微生物肥料,以保障水稻所需营养供应(预计追施34次,每次约150180公斤/公顷),发现水稻叶色褪绿立即补施肥料;叶面补充可在水稻68叶期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主要含腐殖酸和20%氮磷钾)。

三、合理密植

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可插秧。插秧集中在51525日水稻高产期内插秧完毕。插秧规格及密度: 9×5寸,每平方米保证2025穴。

四、节水灌溉

灌溉采取浅、湿、干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井灌区要设晒水池。插秧时田内保持花达水,插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以不淹没秧心为准),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35厘米,增温促蘖。茎数达到计划80%时要视情况晒田,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增加土壤的供氧量,促进根系下扎。收获前710天排水,洼地早排。

水稻减数分裂期当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灌18以上的1520厘米深水层,护胎。除此之外,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养根保叶,活杆成熟。每次灌水35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五、病虫草害防控

(一)除草。一是纸膜覆盖除草。今年纸膜除草面积安排300亩,需改造覆膜插秧一体机3台。插秧覆膜一体机目前的作业效率为每台每天可作业1015亩地。覆膜从5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纸膜覆盖除草的具体做法为:耙后排干水,第二天覆盖纸膜,同时插秧。耙地要求平整。纸膜宽度140厘米,适宜插秧尺寸为96,每幅插4行。铺纸膜时池子一侧开铺,边铺边同时插秧,铺完一幅后接着铺第二幅,第二幅要与第一幅有35厘米的重叠,以防漏铺出草,并每隔一段距离糊上泥压住,以防风大吹起。大致为每亩地需纸膜3235公斤左右。纸膜大约在2530天降解。插秧后30天内人员、机械不能进入田间进行农事操作。后期如有大草,可结合人工拔除。二是人工除草。自制除草机除掉株间草,人工拨除苗眼杂草,根据杂草数量随时除草,一个生长季大约人工拔草35次。

(二)防病。水稻本田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稻曲病、赤枯病等。一是加强田间病情调查和监测预报。在做好致病生理小种调查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种植。田间做好稻瘟病的监测预报,做到未发病或未达到防治指标的不打药。达到防治指标的,早发现早打药。二是以生物药剂预防为主。采取航化作业,防治两次,第一次为71015日,防治药剂为每亩枯草20克+海岛素15毫升+短稳杆菌100毫升+航喷助剂+水至500毫升,第二次为72025日,防治药剂为每亩枯草20克+海岛素15毫升+航喷助剂+水至500毫升,两次均采用大型直升飞机航化作业。

控制水稻纹枯病也应配合物理措施,在春季泡田整地时,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烧毁。防治赤枯病采取腐熟秸杆还田做为底可控制甲烷气体产生,可有效降低赤枯病发病程度。

(三)防虫。一是防治潜叶蝇和负泥虫。苗床带药下田可基本控制潜叶蝇及负泥虫的发生。本田如仍有部分发生,可在插秧后浅灌增温,以缩短秧苗返青时间。还可采用人工方法,于5月下旬在潜叶蝇成虫田外集中期采用诱杀成虫进行防控。具体操作为:池梗上每隔30延长米左右设置一个诱杀桶,内置500毫升含5000倍氯虫苯甲酰胺+酒糟+糖的混合液。潜叶蝇危害严重地块,排水晒田;于负泥虫发生盛期,采取突击灌溉、深灌方法,只露苗尖,然后在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扫后迅速排水,将幼虫排出田外。

二是防治二化螟。首先要控制成虫,可采用投射式杀虫灯及性诱剂围垛诱杀成虫,性诱剂和杀虫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具体方法:投射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每台可控范围为半径50米区间),诱杀越冬代水稻二化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设置方法是在稻草垛周围每隔60m设置一台,将稻草垛围在中间。如在水稻本田设灯诱杀,可3-4公顷设置一台,开灯时间从610日至820日,每日19:00时开灯,早上6:00关灯;性诱剂诱杀,以相邻村屯为中心设双层保护圈,方法为紧邻村屯的池子每个池子插10根性诱剂杆。性诱剂杆于610日开始设置,一直设置到8月底为至。

六、收获

(一)收获时期

出穗后45天左右,抽穗后积温达750800时,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青杆、绿叶、黄粒、活杆成熟。抢晴收获,有条件的可边收获边脱粒。

(二)脱粒方式

采取水稻收割机按照地块编号统一收获、统一编号,采取原料身份证制度,避免不同品种、不同地块、不同农户的稻谷混杂。

(三)晾晒

将己脱粒的稻谷风筛干净后,入库稻谷含水量14.5%,要求稻谷新鲜,色泽金黄,无杂谷秕粒,无破损,无米粒,无泥沙。

(四)包装、运输、贮藏

将检验合格的稻谷用标准纺织袋或麻袋包装封口,附上原料身份证,注明品种名称、品种级别、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期、执行标准、地块编号及生产者。

包装好的稻谷要用清扫后的专用车辆运到原料仓(库),做好批次号记录。

稻谷要用清扫后专用库贮藏,贮藏环境要干净卫生,保持通风干燥,要经常检查温、湿度及虫、鼠害情况,严禁潮湿霉变。

七、记录

1、产地地块图要求

地块图应清楚标明基地内地块的大小和位置、地块号、边界、缓冲带以及排灌设施等,也要表示出基地相邻土地及边界土地的利用情况、建筑物、树木、河流等。

2、生产档案记录

农事活动记录应真实反映各地块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地块号及其耕作操作项目和投入品的种类、名称、数量、用途、使用时间、效果、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等。所有生产投入品都应建立台账记录(包括物质类型、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与数量、库存数量、价格等)及相应的购买单据。

3、收获记录

收获记录应包括收获日期、地块号、品种、面积、产量、收获方式等,同时设计编写批次号。在生产过程要实行农田全程视频监控。

4、批次号设计

批次号即用于识别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应有效用于追溯和审查该批有机稻谷的生产历史。批次号使生产田块相连接,应包含基地名称代号、地块号、收获日期、收获批次等。

生产过程实行农田全程视频监控。

 

 

 

有机大豆生产技术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有机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轮作制度、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田间管理、收获、运输、贮藏、包装等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有机大豆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T19630 有机产品

三、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空气质量条件应符合GB30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无霜期110天以上,年活动积温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550600毫米。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PH值为6.57.5

四、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为播种前24个月,新开荒地或撂荒地和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2个月转换期。生产者必须有可操作的转换方案,该方案包括:前3年的用肥、用药情况;制定今后保护和改善田间生态环境的措施;制定能持续培肥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防治病虫草害的计划和措施。

五、缓冲带

有机大豆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

六、选茬整地

(一)选茬。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实行科学轮作。

(二)整地。实行秋翻、秋深松、耙地起垄。整地质量达到耕层土壤虚实相间、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七、种子及其处理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抗病和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并进行专品种生产。主栽品种为绥农4、合丰55、绥农52、东生77(高油高产)、牡豆12(高产)、牡豆11(高产)、牡豆15(高蛋白高产)、黑农48等。

(二)种子精选。播种前要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瓣粒和杂质,使种子净度达到98%,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三)种子处理。

1、拌种。可选用奥龙齐康微生物种衣剂80毫升/亩防病提高抗逆性、井冈.枯草芽孢杆菌40/亩防治病害、宁南霉素按药种比130拌种防根腐病,也可选用符合上述要求的同类产品。

2、根瘤菌接种。种衣剂拌种72小时后可采用大豆根瘤菌剂15毫升/亩接种。

八、施肥

底肥。

1、农家肥。利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原料堆制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质大于20%1.52/亩,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2、商品有机肥。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选用符合NY525-2012行业标准的商品有机肥,如酵素有机肥100公斤/亩、或符合GB20287-2006国家生物肥标准的生物有机肥,如奥龙齐康微生物肥15公斤/亩等,也可选用符合上述要求的同类产品。

九、播种

(一)播期和播种量。当地温稳定通过78时适时播种,播种要严把质量关,做到精量播种、下种均匀、播深一致、覆土严。

(二)种植方式。采用常规垄6570厘米垄上双行种植,根据土壤肥水条件、栽培技术和品种特性确定最佳种植密度,一般公顷保苗2030万株。

十、田间管理

(一)中耕管理。幼苗拱土后,进行深松,深度为2025厘米;加强中耕管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机械三铲三趟以上,达到疏松土壤、增温散寒、蓄水保墒,消灭杂草的目的。

,疏松土壤、增温散寒、蓄水保墒,消灭杂草。

(二)杂草防除。结合中耕机械灭草。大豆播种后根据地块杂草种类情况,采用机械、人工结合防治田间杂草,8月上旬草籽形成前拿一遍大草。

(三)防治病虫害。加强病虫害监测,达到防治指标,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及时防控。

1、主要虫害。大豆食心虫幼虫、大豆蚜虫幼虫、大豆蓟马、大豆根绒粉蚧用生物药剂短稳秆菌50/亩防治;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亩用性诱剂3个;防治大豆蚜虫成虫亩用黄板30张。

2、主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大豆孢囊线虫选用2亿孢子淡紫拟青霉水剂50/亩拌种;大豆病毒病在控制蚜虫的基础上,选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毫升/亩防治。

(三)灌溉。在大豆开花、鼓粒期,具有灌溉条件的要适时浇灌,采取喷灌,水量适度为宜。

(四)农药喷洒器具。要严格按器具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器械,保证农药施用效果和使用安全。器具使用前必需进行清洗干净,确保使用安全。

十一、收获

(一)收获时期。茎叶及豆荚变黄,豆粒归圆及落叶达80%以上时收获。

(二)收获质量。收割前必需对收割及运输机具清扫干净,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不炸荚,无泥沙,割后晒57天,做到单收割、单拉运、单脱粒、单品种存放。

十二、包装、储藏

检验合格的大豆用符合有机产品包装标准的编织袋或麻袋包装封口,附上原料身份证,注明品种名称、品种级别、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期、地块编号及生产者。设立专出库,储藏环境要干净卫生,保持通风干燥,要经常检查温、湿度及虫、鼠害情况,防止霉变。当发生虫鼠害时,利用物理方法防治。

十三、其它

按照有机产品生产要求,建立完整的有机大豆生产台账。对有机大豆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做好生产过程全面记录,并妥善保存5年,以备查阅。

 

 

 

 

 

有机鲜食玉米生产技术

 

一、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大气质量标准,水质标准、土壤质量标准。

二、品种选择及处理

(一)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及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可选用:垦粘一号、京科糯2000等适合穆棱的国家或省审定品种。

(二)种子处理

1、种子精选。播种前要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种子,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碎粒和杂质,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6%

2、晒种。播种前15,选择晴朗微风天气,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面或席上,晾晒23 ,并经常翻动,白天晾、晚上收起。

3、试芽。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

4、药剂拌种。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药剂拌种,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玉米种衣剂拌种。

三、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

(一)选地与隔离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方便地块,与其它玉米种植相邻空间间距大于400米以上进行隔离,如果有树林、山岗等屏障,因隔离状况,距离可适当缩短。

(二)选茬

选择前茬为有机生产的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符合有机生产的茬口)。

(三)耕整地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三年深翻一次。

1、伏、秋翻整地。无深翻基础的地快,耕翻深度2025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的垄距(常规垄距或110cm大垄)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镇压。

2、耙茬、深松整地。有深翻基础的地快,灭茬深松35公分以上,耙耢后按种植要求的垄距(66.5cm标准垄距)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镇压。

四、播种

(一)播种时间

土壤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抢墒播种。

(二)密度及播种量

依据选用品种特性、用途及栽培水平,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左右;播量依据品种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子质量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1.5公斤。

(三)播法方法及质量要求

机械精量播种。标准垄种植:按种植密度等要求,精量等距播种;6570cm垄种植:精量等行距、等株距播种;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一般镇压后覆土深度23厘米,干旱地块可略深些;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采用机械开沟、坐滤水种;直播的地块,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坐滤水种的地块,播后要隔天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五、施肥

(一)农家肥

利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原料堆制充分发酵腐熟、无害化农家肥(有机质大于20%3/亩,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二)种肥

选用符合NY525行业标准的商品有机肥,如酵素有机肥45公斤/亩做种肥,也可选用符合上述要求的同类产品。

(三)追肥

1、根际追肥。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选用符合NY525行业标准的商品有机肥追肥2次,如酵素生物有机肥45公斤/亩,追肥部位离植株1015cm,深度810cm,也可选用符合上述要求的同类产品。

2、叶面追肥。玉米小喇叭口至抽雄前使用BIO酵素浓缩液肥50毫升/亩或饱粒素40/亩或符合上述要求的同类产品进行叶面追肥23次。

六、田间管理

(一)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二)铲趟、除草

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头遍趟后,每隔1012d趟一次,同时,进行人工铲地,做到三铲三趟,实现蔬松土壤、增温散寒、蓄水保墒,消灭杂草等目的。8月上、中旬,拿大草1~2次。

(三)防治虫害

加强虫害监测,达到防治指标,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及时防控。

1、粘虫。防治时期:6月中下旬。防治指标: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防治方法:幼虫三龄前用BT 可湿性粉(50000单位/毫克)30/公顷防治,用同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成虫。

2、玉米螟。防治指标:每百株卵超过30块,或百株活虫80头。防治方法:(a)防治成虫。用DT-15P型投射式杀虫灯封垛诱杀玉米螟成虫, 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设灯防治,开灯时期一般为6月下旬7月下旬。(b)释放赤眼蜂。依据预测预报及调查,玉米螟卵始盛期,在田间放蜂一次放蜂,隔7d后进行第二次放蜂;或扒秆调查玉米螟成虫羽化达15%时第一次放蜂,羽化达45%时第二次放蜂。放蜂量第一次21万头/ hm2,第二次24万头/ hm2。(c)防治玉米螟幼虫。利用3WX-300G型自走式高杆作物喷杆机Bt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螟幼虫, Bt可湿性粉剂(50000IU/毫克 ,用量为375450/公顷,对水155公斤,混匀喷撒。

七、收获及其它

(一)收获时期

一般收获期在玉米授粉后1823天。鲜穗食用玉米可适当早些,鲜粒食用玉米可相应晚些。

(二)包装、储藏

包装、储藏要符合有机农产品技术标准;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及影像资料,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有机谷子生产技术

 

一、选地选茬

选择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块,基地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基地空气环境质量、农用灌溉水以及土壤环境质量均应符合有机粮食生产标准。

谷子耐旱怕涝,因此在谷子的选地上,一定要选择高岗、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不能选择低洼易积水的地块种植。谷子对茬口反应敏感,特别是肥茬,对谷子增产作用明显。谷子用种量小,播种时不易抓苗,苗期最怕草欺,杂草多的地块保苗较困难。谷子重迎茬易造成草荒,因为谷子重迎茬会加重谷子的病虫害,特别是白发病、谷瘟病的加重,还会大量消耗同一营养元素,造成营养失调,给谷子带来减产,同时会影响小米的品质。因此种谷子要避免重迎茬,最好前茬是大豆、小麦和玉米茬,其次是高梁,但小麦茬种谷子必须注意镇压保苗。

二、选种

种子是谷子增产的内因。应选用米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食口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较为理想的品种有龙谷 25、龙谷31两个品种,产量高、米质好、抗病性强、熟期适宜。

三、科学施肥

1、底肥:农肥具有养分含量丰富、完全,供肥期长,有机质含量高,用养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亩施优质农家肥(腐熟、无污染,有机质含量8%以上)2000 公斤,结合整地时施入。

2、种肥:用生物有机肥做种肥,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施到种子下部5厘米处,防止烧种,影响出苗。酵素有机肥每亩45公斤

3、追肥:为防止脱肥,结合中耕施入酵素有机肥(颗粒状)两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酵素有机肥每次30公斤

4、叶面肥:在拔节期或孕穗期,根据作物长势情况喷施腐殖酸类有机叶面肥。彩特美细胞酶叶面营养剂每亩40毫升,兑水喷施;饱粒素(有机生物)每亩40,兑水喷施。

四、适时播种

目前谷子生产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一是播期过晚,致使谷子出苗晚,根系不发达,前期叶面积小,浪费了 56 月份的有效积温;二是播法落后,造成谷子稀厚不均,保苗极差,严重影响了谷子的产量

4.1播前整地

   谷子的整地,目前应以原垄播种为主,选用玉米茬或大豆茬为前茬的,特别是玉米茬,在土壤化够深时拿净茬子,及时耢平,防止透风跑墒,如果是小麦茬,则要伏秋翻后及时起垄,封冻前镇压保墒,春天化冻后再镇压一次。

4.2种子处理

4.2.1盐水选种。盐水选种可以提高谷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有利于精量播种,减少草荒和间苗用工,同时盐水选种还可以除去附在种子表皮上的病菌,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具体方法是:在播种前35天,将种子放到浓度1015%的盐水中(用一个鲜鸡蛋放入盐水中,露出2分钱硬币大面积为10%浓度;如果露出面积有5分硬币大部分则为15%浓度,如露出面积过大则浓度过高,要加水稀释,反之要加盐增加浓度)搅拌均匀,捞出上面漂浮的谷秕子、草籽和杂质,然后再将沉在下面的种子涝出,用清水洗23遍后,摊开在席子上或塑料布上,放在阳光下晾干即可播种。可以用细胞酶种衣营养剂(粉剂)拌种提高出苗率,亩用量10

4.3适时早播

   播种期的早晚对谷子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由于谷子种子粒小,不能深播,加上春风大、土壤干旱,返浆期短,如何充分利用春季土壤返浆期水分,使种子迅速吸水发芽,避免落干是保证谷子全苗的重要措施。一般在5月初播种比较适宜。

  4.4科学播种

  谷子的播种是谷子高产与否的关键措施。目前谷子最先进的播法是精量点播,每亩保苗为56万株,种植方式为70厘米常规垄。播种量为选后的种子0.50.8公斤,播种深度为34厘米,不能过深或过浅,过深出苗慢、出苗晚;过浅易造成风害而不全苗,一般应深种浅复土,播后要及时重镇压,严防透风跑墒。

五、田间管理

5.1出苗后镇压。谷子出苗后,苗眼表土被小苗拱成松散发,易透风,此时期气温升高快,多风少雨,地表蒸发量大,容易出现地,透风死苗现象多,特别是岗地或平岗地,常由于地、风扒而造成严重的缺苗断条,当前防止地死苗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谷子出苗后踩压(俗称踩仰脸格子)增加土壤紧密度,垅作谷子可用人工踩或用胶皮车轮镇压。可有利于地下水上升,防止死苗,一般在谷子三叶期前进行。

5.2间苗定苗。早间苗、留匀苗是促进谷子壮苗的一种较好的办法,一般来说,在谷子3叶期后~5叶期前进行间苗,俗语有谷子间寸,顶上粪之说,在间苗时要比预定留苗多2030%左右,因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春留十成苗、秋收八成年之经验;在谷子68片叶时清苗,达到留苗均匀一致。

5.3中耕除草。谷子中耕除草要做到多铲多趟,最少要做到三铲三趟,辅助人工除草。

5.4病虫害防治

5.4.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捡净谷茬 烧掉。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和枯心苗,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掉。防除田间和地埂杂草。合理 密植,平衡施肥。适期晚播可以躲过危害盛期,减轻受害。

5.4.2物理措施: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趋光性害虫。

5.4.3生物措施:用生物药剂防治病害。

六、适时收获

谷子适时收获是保证丰收的重要环节,谷子成熟的标准是谷子中下部籽粒外壳呈灰白色(俗称谷子挂灰)籽粒全部变硬时,说明以全部成熟,这时候是谷子最佳收割期,过早易伤镰,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

七、其他

对有机谷子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完整的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做好生产过程全面记载,以及影像资料,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有机杂豆生产技术

一、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大气质量标准,水质标准、土壤质量标准。对土壤要求较高,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宜,PH值为 6.37.3

二、选种及处理

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良种。红小豆选用大红袍或宝清红,亩用量22.5公斤;绿豆选用嫩绿2或绿丰5,亩用量11.5公斤;黑豆选用青仁黑豆(蛋白质42.5%),亩用量5公斤。云豆选用奶白花、日本白,亩用量4 公斤。

播种前,种子要进行筛选,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杂质,种子质量要达到标准二级以上,即纯度在98%以上,净度高于97%,发芽率在90%以上,含水量低于13%。并进行拌种,用大豆根瘤菌剂拌种,亩用量15毫升。

三、选茬整地

1、选茬杂豆种植要与非豆科作物进行轮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

2、整地:实行秋翻、秋深松、耙地起垄。整地质量达到耕层土壤虚实相间,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垄距一般为 6570厘米。

四、施肥

1、底肥:农肥具有养分含量丰富、完全,供肥期长,有机质含量高,用养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亩施优质农家肥(腐熟、无污染,有机质含量8%以上)2000 公斤,结合整地时施入。

2、种肥:可用生物有机肥做种肥,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施到种子下部5厘米处,防止烧种,影响出苗。选用符合NY525-2012行业标准的商品有机肥,如酵素有机肥每亩45公斤。或符合GB20287—2006国家生物肥标准的生物有机肥,如奥龙齐康微生物肥15公斤。

3、追肥:为防止脱肥,结合中耕施入酵素有机肥(颗粒状)两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酵素有机肥每次30公斤

4、叶面肥:在花夹期,根据作物长势情况喷施腐殖酸类有机叶面肥。彩特美细胞酶叶面营养剂每亩40毫升,兑水喷施;饱粒素(有机生物)每亩40,兑水喷施。BIO酵素浓缩液50毫升/亩。奥龙齐康复合酶制剂250毫升/亩。

严禁使用化学肥料。

五、播种

当土壤5cm深处地温稳定通过12开始播种。穴播:穴距 2025厘米,深 34cm,每穴 34 粒。垄上条播:株距 1015厘米。播种时要求持水量70%以上,先用小型铧在垄上开沟、滤水,随犁沟点种,用拉子覆土,及时镇压。在墒情好或降过透雨后,可先在原垄沟内施肥,然后用耢子耢原垄台,点种后用大犁破原垄和新垄,垄上镇压。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水肥条件而定,以利分枝、开花、座荚和鼓粒为原则。

六、田间管理

1、定苗、中耕:

在幼苗出齐后,两片真叶展开,第一片复叶出现时定苗,单株留苗。幼苗拱土后,进行深松,深度为2025厘米。加强中耕管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机械三铲三趟以上,达到疏松土壤,增温散寒,蓄水保墒,消灭杂草的目的。

2、病害防治:

可以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病害;允许使用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防治作物病害;允许使用抑制真菌病害的软植物制剂、醋;限制使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以及其他含硫或铜的物质;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防治病害;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菌剂。

3、虫害防治:

可以使用性诱剂和物理性捕虫设施(如防虫网、黄板等)防治虫害;蚜虫用黄板,每亩用30张防治;食心虫用性诱剂,每亩3个防治;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防治虫害;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

4、杂草防治:

根据地块杂草种类情况,采用机械、人工结合防治田间杂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防治草害;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早春结合整地进行机械灭草,杂草重时,结合人工除草,8月初草籽形成前拔大草一次。

七、收获

茎叶及豆荚变黄,豆粒归圆及落叶达80%以上时及时收获。收割后晾晒 23天立即脱粒,不要堆成大堆,以免长时间存放发生霉粒,影响色泽和质量。

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不炸荚,拉净拣净,做到单收割、单拉运、单脱粒、单贮藏。

八、其它

对有机杂豆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做好生产过程全面记载及影像资料,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

 

一、生产场地选择

在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内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排灌方便、肥沃疏松、土质中性的地块。

二、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品种。以下品种推荐使用:

设施蔬菜主要作物品种

 

   

黄瓜

津早1号、绿冠、冬之光、津绿3

番茄

大番茄

光辉201、欧萨、凯德1989度西红柿

樱桃番茄

金甜-15、春桃、寿桃、贝美、光辉101

辣椒

景尖椒3号、湘研系列、源天利11

茄子

黑龙长茄、梦辉28

豆角

哈菜豆系列

韭菜

新农1号、新农2

露地蔬菜主要作物品种

 

   

辣椒

鑫诺1号、龙椒11、新凯路

大白菜

新北京3号、龙育586、春福黄芯

甘蓝

新秀8号、绿球1号、荷兰1038、韩国丽娜

三、播种期

温室栽培早春茬茄果类、瓜类蔬菜分别于12月下旬和1月中旬播种,大棚栽培分别于2月上旬和3月上旬播种;秋茬茄果类、瓜类蔬菜温室栽培于6月上旬播种,大棚栽培于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其他根据预定上市时间择期播种。

露地春夏菜茄果类蔬菜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温室播种育苗,瓜类蔬菜于4月上旬播种育苗。露地秋菜如大白菜、萝卜于7月上中旬直播,胡萝卜于6月中上旬直播。

韭菜4-5月份播种。

四、集约化育苗

1、种子消毒处理

1)温汤浸种:将未包衣种子放入5055热水中,不断搅拌并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20分钟。预防角斑病、炭疽病、早疫病等种传病害。

2)恒温干热处理:恒温70干热处理番茄和瓜类种子,防治病毒病,并兼治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

3)采取阳光暴晒、紫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消毒。

4)硫酸铜消毒: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7分钟,捞出洗净,防治细菌性斑点病、炭疽病等。

2苗盘及床土消毒

1)苗盘清洗消毒。播种前将苗盘清洗干净后经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40%福尔马林100倍液消毒处理,未经清洗消毒的育苗盘不得重复使用。

2育苗床土消毒。

育苗床土选用专用基质或采用无虫、无病、无杂草种子林下表土或葱蒜茬田土加草炭土配制,肥料采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及商品有机复合肥配制。

太阳能消毒:将配制好的床土平铺1520cm后,用透明薄膜覆盖好,晴天薄膜下土壤温度升至4550,密闭1015天消毒杀菌;

药物消毒:每立方米床土用400ml福尔马林溶液均匀喷撒,然后用塑料薄覆盖严密,45小时后打开晾干,约一周后,药液散发完使用。

如果使用市售的育苗标准化基质育苗,无需消毒可以直接使用。

3、穴盘育壮苗

1)播种。将种子点在压好穴的盘中,播种后覆盖原基质。喷透水后盖一层地膜,置于已消毒环境中进行催芽。

2)苗期管理。子叶展平后,适当控制水分。茄果类长出2-3片真叶前,控制浇水,适时分苗。定植前5-7天开始限制给水,逐渐降低温度进行炼苗。

具体温度管理见下表:

       时间带

种类

子叶展平后

炼苗

白天

夜间

白天

夜间

茄果类

2528

1315

2124

1214

瓜类

2427

1214

2022

1112

子叶展平后保持苗床温度1820,炼苗期间适当降低苗床温度。

控制育苗生态环境培育壮苗。禁用人工合成激素,允许使用由植物或动物生产的天然生长调节剂、矿物悬浮液等。

五、嫁接育苗                                                                                                                                                                                                                                                                          

茄果类一般选用劈接法嫁接,瓜类一般选用插接法嫁接,砧木选择亲和性、抗病性强、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小的品种

六、栽培管理

(一)茄果类、瓜类绿色蔬菜

1、茬口安排

建立合理轮作体系,轮作期在34年。

2、棚室环境消毒

1)高温闷棚。78月蔬菜棚室倒茬休闲期,起垄灌水,用地膜覆盖地面后,封严棚室,闷棚710天,棚室内最高温度可达60左右,可杀虫灭菌。

2)药剂消毒。采用福尔马林消毒的浓度为每亩800850毫升100倍液密闭2448小时可有效消杀棚室内细菌、真菌、虫卵。还可每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1g熏棚5小时,可有效杀灭棚室内的多种真菌病害。

3、基肥使用

绿色蔬菜生产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13),除使用农家肥外,可选用能够增强植株生长势和抗性的安全肥料。

农家肥发酵腐熟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中微量元素。撒施后机械旋耕两遍,亩施经无害化腐熟优质农家肥45吨。

4、定植及密度

露地蔬菜可采用平畦或垄作,垄作通常垄宽6065cm,垄高15cm。设施蔬菜采用大垄1.01.2m高畦种植,垄(畦)上铺滴灌管。定植前覆盖黑色或银灰色地膜提高地温,防治杂草。选取优质种苗在温度适宜的晴天进行定植。定植水要浇透,用土封严苗埯。设施瓜果类蔬菜采用大垄或高,当棚室内10厘米深地温稳定达到12、气温10以上开始定植。定植后35天棚内温度:白天2530,夜间15以上加快缓苗,增强抗逆性。瓜类亩保苗30003300株,茄果类亩保苗28003200株。

植株调整

瓜类、茄果类单干整枝植株生长到812片时进行绑蔓吊秧,植株要及时整枝打杈,保持合理株型。番茄留34穗果,黄瓜留20节以上。

生长期间,注意及时摘除感病或畸形花、果、叶,提高优质果率。

6、保花保果

采用人工对花授粉、敲蔓振动授粉、授粉蜂授粉等绿色授粉方式。

7、棚室四段变温管理

根据作物昼夜生理活动规律,座果前后在外界最低气温低于11时采用四个阶段调节温度,促进光合产物制造,减少呼吸消耗,达到增产、节能的目的。具体温度管理见下表:

    时间带

种类

上午

6-12时)

下午

12-17时)

前半夜(17-21时)

后半夜

21-0时)

晴天

阴雨天

黄瓜

30

20

16

14

10-12

番茄

27

24

12

10

5

水肥管理

将水溶性肥料与滴灌水一起,均匀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一般710天灌一次水,间隔一水随水每亩加肥料510公斤。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冬季或早春设施蔬菜生产的作物在进入旺盛生长期前,采用吊袋或颗粒二氧化碳在早晨放风前施用。

    (二)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全程严格按着GB/T19630要求执行。亩施有机肥厩肥或者堆肥5000公斤,有机复合肥100公斤。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2使用早熟抗病品种,栽培方式采用短程栽培,减少作物在非可控环境中的生长时间。黄瓜、番茄短程栽培亩保苗3500株以上,番茄留12穗果,黄瓜栽培留1218节掐尖,以主蔓结瓜为主。

   (三)冬茬有机韭菜

1、苗床选择

苗床选择无前茬除草剂药害的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

2、整地施肥

每亩施经无害化处理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扬施后深耕细耙,做成宽平畦后播种。亩播种量35公斤。

3苗期管理

播后浇足水,覆盖地膜保湿。待30%以上种子出苗后撤除地膜。幼苗出土后,78天浇1次水,使地表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当幼苗高18厘米左右时,适当控水蹲苗,防止徒长。

4、第二年管理

春季搂净韭菜毛子,及时灌水促进缓苗,新叶长出后浇缓苗水,促其发根长叶,及时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根据长势、天气、土壤干湿度的情况施肥,采取轻施、勤施的原则。结合浇水每666.7m2施腐熟有机肥500800kg。后期人工除草。

秋天割一刀,10月末11月初,养根。

5、第三年管理

春季管理同第二年。

6、棚室多层覆盖栽培

冬春生产采取多层覆盖,扣棚时间根据收割上市期确定,提前4060天扣棚膜。低温管理有助于提高品质。扣棚前,每亩撒施细碎有机肥10002000公斤。

7、扣棚后管理

扣棚后每次浇水量要小,忌大水漫灌。头刀韭菜生长期间,不需追肥浇水,防止地温降低和湿度增加。头刀韭菜收割后7-10天浇水,结合浇水亩施生物有机肥50公斤。随水冲施有机认证冲施肥,韭菜长至1015厘米时再浇1次。生长适温520,最低温度-3。翌年4月初揭开棚膜,开始养根。后期采取人工除草。

七、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采用不同作物合理轮作或间(套)作、合理施肥、膜下滴灌、嫁接育苗等措施进行农业防治。

2、物理防治

设施蔬菜:

1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提前在温室、大棚的入口及通风口处张挂40目以上的防虫网,防止白粉虱、有翅蚜虫、潜叶蝇、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进入棚室危害蔬菜,同时减轻蔬菜病毒病的发生。

诱杀技术。

黄板主要用于诱杀白粉虱、斑潜蝇、蚜虫等害虫,蓝板用于诱杀蓟马等类害虫。从定植期起使用,亩悬挂25×30cm黄板3040块和蓝板2025块,粘虫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20cm为宜。

食饵诱利用害虫对食物的趋性,配制糖醋液(酒、水、糖、醋按1234的比例),放于田间,57天更换一次,可诱杀粘虫地老虎等害虫,减少虫口基数。

3)消毒灭菌技术。在入口缓冲间设置紫外线灯灭菌,在入口放置消毒槽,内装福尔马林等消毒液浸泡过的海绵,对入棚人员的进行消毒。

4高温闷棚技术。蔬菜棚室78月倒茬休闲期,在棚内开沟,铺施杂碎的作物秸秆,撒施生石灰,起垄灌水,用地膜覆盖地面后,封严棚膜,闷棚710天,棚室最高温度可达60。杀虫灭菌。

露地蔬菜:

1)杀虫灯诱杀技术。一盏频振式杀虫灯的有效防控面积约60亩。在5月中旬装灯,10月撤灯。主要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

2)昆虫性诱剂诱杀技术。斜纹夜蛾性诱剂:12/亩,诱捕器悬挂高度距地面高1米或在植物群体上方约2030厘米。小菜蛾性诱剂:36/亩,诱捕器悬挂高度在植物群体上方约1020厘米。

3)银灰膜防虫防草技术。银灰反光膜可驱避蚜虫,减轻病毒病发生。覆膜前松土整地施肥,将畦垄作成拱圆状,并保持一定墒情。覆膜时应紧紧贴住地面,防止杂草丛生。

3、生态防治

设施蔬菜选用长寿流滴消雾棚膜。控制露点温度减少病害发生:一是通过放风与加温相结合,变温管理,将棚室温、湿度控制在叶面结成水膜的温度(露点温度)以上。夜间温室温度控制在15以上,湿度保持在80%以下,使之达不到露点温度;二是在日出或揭开覆盖物前1小时左右补充加温,防止植株表面结露,可减少病害的发生。采用天敌防治病虫害,保护利用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

4、农药防治

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时,绿色蔬菜生产应及时使用生物或化学农药防治(详见附表12)。生产中要严格遵守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相关规定。

有机蔬菜生产可使用符合GB/T 19630标准要求的非化学合成农药,严禁使用禁用农药。

八、采收与采后处理

1、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成熟度及农药安全间隔期来确定采收期。

1)要严格掌握采收农药安全间隔期。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

2)采收时应做到:采收前适当控水,采收要在一天中温度低时进行;采收中要注意防止机械伤害;采收后的蔬菜要防止日晒和雨淋。

2、采后处理

1)采收后预冷。通过人工手段迅速降低采收后蔬菜的田间热和呼吸热,减少水分的损失和微生物的侵袭,延长贮存期。

2)采收和分级处理后的产品不可用有污染的纸箱或袋、施肥筐等物品装菜,在运输过程中要轻装快运。

3)蔬菜产品销售前,要对产品进行田间抽样检测,不符合有机、绿色食品要求的产品不可以当做绿色食品进入市场。

 

 

 

附表1

有机、绿色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可用农药

防治对象

药剂名称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菜青虫、小菜蛾及夜蛾科害虫

苏云金杆菌

8000μ/mg500-100g喷雾

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多杀菌素

0.8-1.67(有效成分)/

 

1%苦皮藤素

500-1000倍液喷雾

 

粉虱、蚜虫、蓟马、潜叶蝇

蜡蚧轮枝菌

1*109孢子/ml喷施2

2*107孢子/ml喷施2

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块状耳霉菌

1500倍倍液喷雾

苦参碱

400-600倍液喷雾

现配现用勿与碱性农药混用

地下害虫

白僵菌

600-800倍液灌根

线虫

5亿淡紫拟青霉

2.5-3/

 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红蜘蛛

浏阳霉素

3-5(有效成分)/

 

藜芦碱

300倍液喷雾

霜霉病、灰霉病

5%多抗霉素水剂

800-1000倍液喷雾

 

千亿枯草芽孢杆菌

15-30/亩喷雾

 

寡雄腐霉

750010000倍浓度液喷雾

 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木霉菌

100-120/亩喷雾

枯萎病、根腐病

5%多抗霉素水剂

800-1000倍液喷雾

 

8%宁南霉素水剂

45-60/亩喷雾

 

白粉病、叶霉病

4%春雷霉素

50-60/亩喷雾

 

千亿枯草芽孢杆菌

14-20/亩喷雾

 

克瑞姆

160-200倍液喷雾

 

病毒病

8%宁南霉素水剂

45-60/亩喷雾

 

5%海岛素水剂

300-500倍液喷雾

 

0.5%香菇多糖

50-75g/亩喷雾

 

细菌性病害

M22枯草芽孢杆菌

500/亩灌根

荧光假单胞杆菌

500-670/亩灌根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80-110g/亩拌种或叶部喷施

 

4%春雷霉素

400-600倍液灌根或叶喷

 

 

附表2

绿色蔬菜生产限制性使用的化学农药

防治对象

产品名称

用药量

(g/亩、ml/亩、稀释倍数)

最多使用次数

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的天数

(安全间隔期)

潜叶蝇、韭蛆

灭蝇胺

50%可湿性粉剂20-30

1

3

地老虎、跳甲类

辛硫磷

50%乳油500-2000

1

喷雾3

广谱杀虫药

敌百虫

90%固体100g

1

灌根17

1

7

蚜虫、白粉虱、蓟马等

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害螨

啶虫咪

3%乳油30-50毫升

1

4

吡虫啉

70%水分散颗粒剂1-2g

1

7

甲维盐

0.5%8-10毫升

1

3

吡蚜酮

20每亩

1

7

菜青虫、小菜蛾等

氰戊菊酯

20%乳油15-40ml

1

12

黑星病、炭疽病、白粉病、叶斑病

吡唑醚菌酯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

1

5

氟硅唑

40%乳油6000-8000

1

10

疫病、立枯病、霜霉病

甲霜灵

50%可湿性粉剂75~120g

1

7

广谱性内吸杀菌剂

多菌灵

25%可湿性粉剂500~1000g

1

5

灰霉病、菌核病

腐霉利

25%可湿性粉剂40~50g

1

3

灰霉病、早疫病、立枯病 

扑海因

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g

1

10

甲基嘧菌胺

40%悬浮剂50-70毫升

1

3

霜霉病、晚疫病、白粉病、锈、

嘧菌酯

50%水分散颗粒剂4000-6000倍液

1

5

霜霉威

72%可湿性粉剂60-100毫升

1

3

霜脲氰+代森锰锌

75%可温性粉剂500-800

1

3

 绿色食用菌生产技术

 

    一、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菌种制作-装袋、灭菌-冷却、接菌-培养-出耳(菇)管理-采收晾晒-贮存

二、生产场地的选择

选择大气、土壤、水源等环境中所含有毒物质都不超标准的地块作为生产场地(符合NY/T 528-2002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周围300米无工业三废和禽畜舍、垃圾(粪便)场,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如水泥厂、石灰厂等)。同时远离医院、学校、居民住宅区和其他公共场所。防止菇场培养料堆制发酵及废弃物处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场地采取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进行消毒。

三、品种选择

菌种选择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黑木耳选择黑29、黑山、918;香菇选择168808939;平菇选择平优、草优、灰平王;姬菇选择鲁102、冀农11

四、栽培前准备

1、原材料选择

木屑选用柞树、桦树、杨树、柳树等硬杂阔叶木屑为主;新鲜经认证的绿色食品副产品,如麦麸、米糠、玉米粉等为主要补充营养;用天然石膏或碳酸钙作为添加的钙离子:水符合GB 5749规定

2、原材料处理技术

以木屑为栽培主原料的,要进行安全性检测,若农药残留超标,采用浸水、发酵等方法处理达到合格后使用。

3、培养料中不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

不允许使用高毒农药、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基质添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4、布局与环境

原料仓库与拌料、制包、灭菌、冷却、接种区要保持一定距离。接种室和培养室与栽培场地要隔离。拌料结束后,要做好清除所有余料并清扫拌料机至不留料屑等清洁工作。

5、培养基灭菌

    斜面培养基、原种采用高压灭菌,栽培种采用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将培养料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压力为1.5 kg/cm2、温度为126条件下, 灭菌1.52小时。常压灭菌: 将培养料瓶放入蒸汽灭菌锅中,用旺火升温至100, 持续灭菌810小时,再利用灶内余热闷2小时。

6、接菌

接种必须在接种室和接种箱等无菌环境中进行无菌操作,采用30瓦紫外线灯照射或电子臭氧灭菌器消毒杀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时间尽量抢早,避免发菌期赶上高温雨季,温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烧菌现象。

五、菌丝体培养

1、培养室消毒杀虫处理

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培养室的墙要求光滑平整,用石灰粉刷一遍室内墙壁,室内温度升至25以上,保温48小时,用过氧乙酸溶液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喷施一遍,同时喷施菇净防治虫害。开门排潮快速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全部烘干。

2、培养

    菌袋在培养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室内三温的变化,即室温、堆温、料温。菌袋培养开始时,三温一致,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体生物量增加,堆温、料温逐渐高于室温,三者之间可分别相差0-4。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前期室温高些,达到25-26,后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室温下降,最后室温降到16-18即可,保证菌丝生长的温度在22-24的最适条件下。

五、出菇(耳)管理

1、生产场地处理

露地栽培:在地面撒石灰粉消毒,为防止野草生长,用打孔黑色地膜覆盖床面结合人工除草。

棚室栽培:3月中旬大棚将棚膜覆上,增加地温。在地面撒1层生石灰,防杂菌发生。

2、管理

    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的栽培特点,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控制好通风、温度、湿度及光照,减少杂菌及病、虫害的发生。

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病虫害种类

温度(

病虫害种类

温度(

5-15

15-25

25-35

5-15

15-25

25-35

粘菌

无或轻

菇蚊

木霉

无或轻

菇蝇

细菌

无或轻

螨虫

无或轻

疣孢霉

夜蛾

胡桃肉状菌

谷蛾

碳角菌

跳虫

主要品种与重要病虫害的关系

主要病虫害

黑木耳

平菇

香菇

真姬菇

木霉

疣孢霉

细菌

菇蚊

菇蝇

螨虫

跳虫

线虫

粘菌

    注:表示在常年的栽培中未见有该种病虫侵染或为害;表示虽有为害,但受损程度较轻,一般不需控制处理;表示产量和质量均受到一定的影响;表示对产量和质量有重大影响。

六、病虫害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生物防治

培养料配置可采用植物抑霉剂和植物农药。如中药材紫苏,菊科植物除虫菊杀虫、治螨。可以采用轮作方式有效地截断食用菌有害昆虫食物链,快速降低害虫种群数量,消灭病虫害。

2、物理防治

    运用光、线、气消毒杀菌。采用常压和高压培养基灭菌方法灭杀培养基中的病虫源。用防虫网或缓冲间将虫源隔离于栽培场外,用60目以上防虫网隔离菇蚊、夜蛾、谷蛾等中大型的成虫,80目的防虫网隔离跳虫和蚤蝇等微小型成虫入侵。栽培房采用黑光灯或性信息素粘虫板诱杀菇蚊、蝇、叶蝉等昆虫。

 3、药剂防治

培养室可用过氧乙酸溶液把室内墙壁和菌架喷施一遍,同时喷施菇净防治虫害。

七、采收和包装

1、采收

食用菌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与分拣,所装容器要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采收与分拣人员要穿戴专门的工作衣、帽、手套、口罩,保证食用菌卫生。

2、包装

初级加工过程中的外加物质要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准则》。包装材料要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包装过程要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要求,不能使用保鲜剂或对人体有害的其他化学物质。

 

 

 

 

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

 

一、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1标准

(一)生产基地。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

(二)气候条件。无霜期100天以上,年≥10℃活动积温2100℃以上,年降雨量450毫米以上。

(三)土壤条件。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耕性良好的土壤,地势平川漫岗,忌避低洼和盐碱地块。

二、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特点、用途和市场需求,选用高产、抗病、质佳的马铃薯品种。尤金、克新23

三、种子处理

(一)困种催芽。播前15-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15℃,黑暗处平铺2-3层,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每隔2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充分见光,催紫芽,当芽长至0.51厘米左右时,即可切块,准备播种。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同时淘汰病烂薯。

(二)种薯切块。切刀用70%酒精或5%来苏儿水消毒,竖切种薯,每块栽子确保1-2个健壮芽眼。机械播种,每块重40-50克为宜。

(三)拌种。按照种薯、滑石粉100: 1比例拌种,放置通风处1-2天,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

四、选茬与整地

(一)选茬。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地瓜茬,忌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地块。

(二)整地。前茬秋季收获后及时整地。实行翻、耙、耢、起垄、镇压连续作业。深松35-40厘米。浅翻15-20厘米。机械起垄,垄底宽90厘米,垄台宽40厘米,垄体高25厘米,单行栽培;垄底宽110厘米, 垄台宽80厘米, 垄体高25厘米,双行栽培。

五、播种

(一)播期。10厘米地表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通过57℃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25日—515日。

(二)播量。机械播种亩用种120150千克。

(三)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或肥力低的地块,适当密植;晚熟品种或肥力高的地块适当稀植。90厘米垄单行栽培,株距1823厘米;110厘米垄双行栽培,株距1315厘米。

六、施肥

选择有机肥、生物菌肥。结合整地,亩施用1立方米有机肥,或按说明施用生物菌肥。

七、田间管理

(一)水分管理。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出苗。马铃薯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3厘米时,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二)中耕管理。出苗前耢一遍,提高地温兼有灭草作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三遍铲,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

(三)病虫害防治。结合天气、测报和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农业、物理、生物方法进行防治。

1.农业防治。采取轮作、深松整地等方法,通过调茬、日晒、冷冻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和土传病害菌群数量。

2.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每501盏)、糖醋液(糖、醋、酒、水比例为1:1:1:14,30平米1盆)等防治虫害。

3.生物防治。采用性诱剂、枯草芽孢杆菌等内源激素、生物制剂等防治虫害和病害。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每亩用10亿活芽孢/每克枯草芽孢杆菌75100兑水50公斤,于始花期开始喷雾防治,7天一次,连喷3次。

八、收获

(一)收获时间。植株茎叶三分之二枯黄时收获,早熟品种8月下旬,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收获。

(二)收获方法。收获前将马铃薯秧机械割除,并将茎叶清理出收获地块,起收时挖掘深度要合理,防止丢薯和破皮伤薯。

(三)储运保管。注意装运时应轻拿轻放,运输和贮藏时防止日晒、雨淋和冻害。

九、记录

(一)产地地块图要求。地块图应清楚标明基地内地块的大小和位置、地块号、边界、缓冲带等,也要表示出基地相邻土地及边界土地的利用情况、建筑物、树木、河流等。

(二)生产档案记录。农事活动记录应真实反映各地块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地块号及其耕作操作项目和投入品的种类、名称、数量、用途、使用时间、效果、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等。所有生产投入品都应建立台账记录(包括物质类型、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与数量、库存数量等)及相应的购买单据。

(三)收获记录收获记录应包括收获日期、地块号、品种、面积、产量、收获方式、批次号。

(四)批次号设计。批次号即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应有效用于追溯和审查该批马铃薯的生产历史。批次号使生产田块相连接,应包含基地名称代号、地块号、收获日期、收获批次等。

在生产过程要实行农田全程视频监控。

穆棱市果树种植管理工作历

    一、春季修剪。过完春节2月10日左右,开始上山修果树,4个人一直到4月末才修剪完。剪完果树,自制石硫合剂对各种果树进行淋洗式喷雾,以达到灭虫、灭菌的目的

    二、撤土施肥。把防寒土撤下后,给各种果树进行根部施肥,主要采用条状沟施肥,每棵果树施有机肥7~10公斤。整个果园施有机肥100多吨。

    三、生长期综合管理

    疏花疏果。5l曰至610曰进行疏花疏果,调节树势,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

    松土灭草5月份使用旋耕机打松土壤,增加地表温度,

既除草又防虫。8月份杂草正旺时再旋耕一遍,以达到除草

目的。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对果树的伤害510后梨树落花时用5%的阿维菌素3000倍液防治梨木虱;进入6月份重点防治苹果、李子、大榛子食心虫。

  夏季修剪。进入7月份除重点防治各种病虫外,还需对各种果树进行拉枝开角;夏季修剪5月初到8月末,主要是使果树通风透光,养分分配合理利用。

  四、成熟期采摘。8月份早熟的苹果、李子、梨开始成熟,开始采摘上市销售。9月份大部分品种都已成熟,进入采摘

销售旺季。10月份进入全面采果阶段,采摘的果装箱入库,必须加强库房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温度控制,要通风透气,以便保持更长时间。

    五、冬季管理进入11月份果树进入休眠期,进行冬季防寒,果树根部培土30公分。l1月至来年2月可进行冬季修剪,但是剪口必须留保护桩。

穆棱市绿色大榛子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园地位置及条件

    园址选择在穆棱市河西镇福来村北.山坡朝东编南,坡度25度左右,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厚度30厘米左右、土壤有机质3%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有限积温2350左右。紧靠八林公路,交通运输方便。

园地规划

    果园面积共400亩。榛园面积200亩。为便于管理每50亩为一个小区,共4个小区。小区用道路隔开,道路设主干道和园内支路,以方便通过运输车辆。榛园西、北是薪碳林,东、南为果园的果树。

栽植密度与方式

1、大榛子树的栽植密度。平欧杂交榛栽培万式均采用长号形。行距3.5米,株距为25米,亩栽植76株。

2、品种选择和品种配置。从辽宁本溪大榛子苗木繁育基边引进达维25460%、辽榛7号(代号110)占30%、辽榛3号(代号226)占5%8215. 2105%等耐寒、优质、高产品种。最大树龄已16年。大榛子树为异花授粉植物,建园时应配置栽培35品种。每个园地或小区可选35行,各品种相同栽植可以互相授粉。榛树花粉有效期距离为18米以内。

大榛子栽植技术

(1)栽植时期。为提高成活率均提倡春季栽植。一般为4月中下旬。总之,榛树栽植必须在萌芽前结束。如果苗木已经萌芽再定植,成活率降低。

(2)栽植方法。栽前应检查定植穴的土壤湿度,湿度适宜即可栽植,如果有灌水条件的,土壤稍干也可栽植。栽植深度:根系不能埋土过深或过浅,要在栽植后根际处与地面或略低于地面5厘米。以根际以上埋土深度6厘米为宜。

栽植:按品种栽植计划将苗木放入定植穴内,使根系舒展同时注意矫正位置,前后左右对直,然后填入湿土:当根系填至一半时,将苗轻轻向上提,边填土边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然后将苗木的周围筑起树盘,其直径达1米,便于灌水和蓄水。定植后要立即浇水,并要求灌透。水渗下后进行封土保墒,或进行地膜覆盖树盘,以保湿增温,促进苗木根系的活动,提高成活率。

穆棱市绿色大榛子高质高效种植管理技术

    (一)整形修剪

 1、整形。大榛子生产中采用的栽培树形主要有少干丛状形单干丛状形。

  (1)少于丛状形留34个基生枝做主枝,并斜生伸向不同方向。主枝上着生侧枝,侧枝上着生副侧枝、营养枝和结果母枝。整体形成自然开心树形,树高35

  (2)单干丛状形此种树形保留一个主干,干高11060厘米,在树干上选留34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上选留侧桉,侧枝上着生副侧枝和结果母枝。形成矮主干,上部为自然开心型型树冠。保持通透光,树势偏强结果的原则。

2、修剪。不同树龄的大榛子树,其修剪措施不同。一般未结果幼树和结果初期者应以扩大树冠为主。对各侧枝的延长搜进行短截,大约剪掉其长度的l3。并注意调整开张角度,对于过长的延长枝应中度短截,以防止其下部“光杆”现象。对光干少枝的部位可以进行芽上刻伤造枝以补充空间。内膛小枝不剪。盛果期各主枝的延长枝要轻剪,剪其长度的1/3l2,促进新枝的发生。对于树冠内膛小枝,除了细弱移、病虫枝、下垂枝需剪掉外,其余短枝一律不剪,留敏结果母枝。为了增加花芽量,提高产量,对于中庸枝、短枝不修剪,只轻短截各主侧枝的延长枝。反之,为了促进强壮枝生长,恢复树势,则应重剪发育枝,短截部分中庸枝以减少开花量。

    多年实践:要把大榛子树基部的枝条清理干净,看树下剪,老弱树重剪、幼旺树轻剪,“枝有多头不全留,只选一个为带头”,“独枝延伸也不好,旁生侧枝才自由”。

    成年大榛子树修剪:大枝疏掉,中枝缓、小枝不密不用管。在疏除大枝的过程中,应“宁可树受伤,不让树抗枪”。同时做到造伤护伤取利避害。果树不修剪,枝繁果不繁,病虫来缠绕斧子做了断。果树常修剪,枝繁果也繁。肥水密度  好,剪刀胜神仙。

    (二)大榛子的土壤管理土壤直接关系到榛树的生长发育和结实,其方法包括:深翻扩穴、耕作、间作;松土与除蔓、清耕法、生草法等。

(三)施肥

l、施肥时期

(1)秋施基肥从秋季果实采集后至兰壤封凉前(9,、lO月)施入有机肥料,以粪肥、堆肥、绿肥为主是较长时间供给料体多种养分的基础肥料。同时加入适当的氮磷钾复合肥。

(2)追肥大榛子树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正值果实子房膨大期和新梢生长期:第二次7月上旬至中旬,因6月上旬至7月上甸为坚果发育迅速及花芽开始分化期。此时追肥对果实生长发商、花芽分化、枝条充实极为重要。另外,根据树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亦可叶面喷肥。    r'

2、施肥量要根据树龄、灌丛大小、土壤肥沃程度以及肥料种类而定,一般施基肥量:23年捌,每株施粪肥710kg45年生树株施3040kg67年生每株施有机肥5060kg,以后随树龄和产量的增加可适当多施。施肥量比例:幼龄榛园(25年生)每亩需纯氮8kg纯磷8kg,纯钾8kg,其氮、磷、钾的比例为111。盛果初期榛园(69年生),每亩施纯氮8llkg,施纯磷622kg,施钾肥1622kg,氮、磷、钾比例为122。盛果期(10年生以上)每亩施纯氯10 14kg,施纯磷2028kg,施纯钾2028kg,氯磷镑比例1:22

    主要技术措施:林间机械铲趟深松,除草,提温、保墒。足量穴“沟”深施无害化农家肥、科学防治大榛子食心虫树上树下全方位不留死角、合理修剪,合理密植。

 

杏树栽培管理技术

  1 土壤管理

  1.1 深翻

  秋季深翻20cm,保持土壤通透性,增强保肥蓄水性能,提高肥力,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1.2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的目的是疏松土壤表层,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和防止与杂草争肥水的作用,一般在果田灌水后进行,深度10cm左右。

  1.3 幼龄杏园间作

  杏树定植头3,地面空隙大,可有效利用行间地面,种植间作物。间作作物以矮秆作物为宜,以不影响幼树正常生长为原则,间作物与杏树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与幼树争肥水、阳光。

  1.4 杏园覆盖

  在杏树树冠下的地面覆盖草、秸秆、落叶、塑料薄膜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起到保墒作用。经1~2年腐烂后,结合深翻土壤埋入地下,可大大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养分的含量。

  2 施肥

  合理施肥可促使树体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增加完全花的比例,提高坐果率,减少落果,延长结果年限,使杏园丰产、稳产。

  2.1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二铵,在秋季开沟施人。

  2.2 追肥

  根据杏树生长结果的需要。在春季开花前和坐果后,分两次追肥,以尿素为主,结合少量二铵,开浅沟施,为促进坐果和果实发育。叶面喷肥。

  2.3 施肥方法

  杏树的根系强大,分布范围广而深,施肥应略深一些,深度一般为40~60cm。施农家肥深施,追肥可稍浅。常采用半环状沟或放射状沟施肥法,每年在行两侧的树冠外围交替开沟施肥。一般全年施农家肥10~100kg/,化肥0.3~1kg/,幼树少施,大树多施。

  3 灌水

  灌水应注意几个关键时期,采取开沟灌溉,避免大水漫灌。

  在杏树萌芽前灌一次透水。以满足开花及枝叶生长所需的水分。开花后及果实膨大期灌一次透水,提高坐果率及果实质量。果实成熟前20d灌水一次,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果实成熟期应不灌或少灌水,以免落果和裂果,结合施基肥灌一次封冻水,有利于杏树安全越冬。

  4 整形

  生产上常采用自然圆头形,这种树形是顺应杏树的自然生长习性,人为稍加调整而成,无明显中心干,整形方法是在苗木定干后,在整形带内选留5~6个错落杀生的主枝,除最上部一个主枝向上延伸之外,其余皆向外围伸展。主枝基与树干呈45~50°。

  当主枝长达50cm时摘心或剪截,促其生成2~3个侧枝,当侧枝生长至30~40cm时摘心,在其上形成各类结果枝并逐渐形成枝组。

  自然圆头形修剪量小、成形快,定植2~3年即可形成。进入结果期早,因主枝较多,容易丰产。但到后期树冠易郁闭,结果部位外移,需注意回缩和通风透光。

  5 修剪

  杏树萌芽力强、成枝力弱、枝条少,但新枝上容易形成花芽结果。所以,修剪上应注意培养新枝,使枝条分布均匀,注意通风透光和衰弱果枝的更新复状、冬季修剪主要采取短截、缩剪、疏翦、延放等方法,调节树势,维持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平衡。夏季修剪主要采取拉枝、抹芽、除萌、摘心等方法,控制树势,增加枝条分枝数量,培养结果枝组。

  6 不同树龄时期修剪要点

  6.1 幼树的修剪

  幼树生长势强,为扩大树冠,宜对主、侧枝延长枝进行剪截。采取强枝轻翦,弱枝重剪,以剪去原枝条的1/3~2/5为宜,避免过重修剪,多保留小枝,以加速成形,提早结果。

  6.2 结果初期的修剪

  剪截各级主枝、侧枝、延长枝,留饱满对芽,继续向外延长,疏除骨干枝上直立的竞争枝、密生枝及影响光照的交叉枝。短截部分非骨干枝和中庸的徒长枝,促生分枝成为结果枝组,对于树冠内部方向和位置合适的徒长枝要缓放。

  6.3 盛果期的修剪

  对各级主枝、侧枝的延长枝和其他骨干枝进行短截,疏除树冠中下部较弱的短果枝,留下强枝;疏除树冠中的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以增强树膛内光照,更新一部分结果枝组,树冠外围发生的下垂枝可回缩到一个向上的分枝处以抬高角度。

  6.4 衰老期的修剪

  此时期要加强肥水管理,才能实现修剪目标,主要修剪方式为回缩。一般分2~3年完成回缩任务,回缩衰弱的多年生枝,宜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同时涂上油染或石硫合剂,保护伤口。

穆棱市肉牛育肥饲养技术及饲料配方

 

一、育肥牛的选择

1、品种 

用优良肉牛品种与黄牛杂交改良的后代来育肥,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都能表现出体形好、增重快、屠宰率高、肉质细嫩味美的特点。也可以考虑用黑白花奶公牛作为育肥的对象。综合考虑增重速度与每公斤增重饲料消耗,推荐西门塔尔的改良牛为首选品种。其次依次是夏洛来牛、利木赞牛、黑白花牛的改良牛。

2、年龄与体重 

选用1.5-2岁、体重250-300公斤架子牛,经过3-4个月的育肥体重增加到400-500公斤即可出栏。体重的测量方法可用地磅实测,也可用体尺估测。体尺估测的公式为:经育肥后的肉牛体重(kg)=胸围2(m)×体斜长(m)×87.5;未经育肥的纯种肉牛和三代已上改良种肉牛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0800;三代以下的杂交改良肉牛体重(kg)=胸围2(cm)×体斜长(cm)÷11420

3、性别 

一般公牛较阉牛长得快,阉牛又比母牛长得快。因此,选择公牛会有较高的增重速度,瘦肉多,每公斤增重饲料消耗相对较少。
    4
、健康 

选择精神饱满,体质健壮,鼻镜湿润,反刍正常,双目园大,明亮有神,双耳竖立,活动灵敏,被毛光亮,皮肤弹性好,行动自如的架子牛。外貌选择体格高大,前躯宽深,后躯宽长,嘴大口裂深,四肢粗壮,间距宽的牛;切忌头小、肚大、颈部细,体短、肢长、身窄、体浅、臀尖斜的架子牛。要避免从疫病区购牛。

5、膘情 

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可选膘情稍差的牛,这样的牛采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育肥增重快,饲料消耗少,育肥成本低。

二、肥育开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安全运输

1.准备工作

无论是从产地购牛还是将育肥牛外运都要将手续办齐,包括准运证、防疫证、税收证据等。

2.运输管理

1)赶运  距离不太长时,可以赶运,牛不必栓在一起。赶运应合群工作,赶运前可让牛只先在一起活动几个小时;确定赶运路线,尽量少走村庄街道;要有先谴人员联系宿营地、牛圈、干草和饮水等;赶运途中牛群的前后左右都要有人,防止牛只零星偷跑丢失;赶运距离与速度,以日行2530公里为宜;避免跨越深沟造成伤亡。

 2)汽车运输  车架绑捆要牢固,车厢底要垫草,不宜饱喂足饮,中速行驶,稳启动,慢停车,途中要防止个别牛只卧下被其它牛只踩伤。体重300公斤以下每头牛占有车面积0.70.8平方米,体重300350公斤为1.01.1平方米,体重400公斤以上为1.2平方米。(3)火车运输  车厢清扫消毒后应开窗通风。备足草料和饮水,带好应用物品和证件。运输途中要关好车门,注意安全,精心照料,押运到站,尽快卸牛。

用不同运输工具运送架子牛,运输费用是不同的,在考虑运输费用时,还要进一步分析由于用不同运输工具,运输方法造成牛的应激反应(主要是体重损失)后消除应激反应要支付的费用。据试验,运距相同(840公里),汽车运输体重损失率为10.5%,火车为20.4%,每头牛运费,汽车132元,火车37元,汽车比火车多支付运费95元,恢复运输前体重,汽车用了6天,火车用了43天,相差37天。

 因此,如果运距较短,用赶运,距离稍长,用汽运,远距离用火运,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用专用运牛汽车,方便省事,牛受到的影响小。

()圈舍消毒 

圈舍在进牛前用20%生石灰或来苏儿消毒,门口设消毒池,以防病菌带入。牛体消毒用0.3% 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逐头进行一次喷体。

(三)驱虫 

对刚买来的牛要全面检查,健康者注射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疫苗后方可入舍混养,并在正式催肥前进行驱虫健胃。驱虫可选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及复合剂(商品名:虫克星、除癞灵、畜禽虱癞灵、金刚驱虫灵)。有针剂、粉剂、片剂等剂型。针剂要皮下注射(切勿肌肉、静脉注射)。若选用阿维菌素针剂,每百公斤体重用20毫克。用粉剂或片剂可灌服或拌料,每百公斤体重30毫克。体表有寄生虫的可外用驱虫剂对牛进行涂擦。

(四)健胃 

驱虫后可健胃,方法之一是生石膏60g,知母50g,淡竹叶50g、麦芽100g、山楂100g、神曲100g、甘草50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用3; 方法之二是苍术、甘草各50g、焦三仙200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3天。方法之三是选择一些成品健胃散。之后根据架子牛的体重、年龄、品种进行分群重组。

(五)取铁消炎

   由于牛对饲料中的硬物缺乏识别能力,且采食咀嚼不全,故常会食入铁丝、铁钉等异物,胃肠蠕动时会损伤胃内壁,引起感染。架子牛育肥前需取铁消炎。其方法是用牛胃异物探测仪检测牛胃内异物,有金属异物的用瘤胃取铁器吸取,再用广谱抗菌素如土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进行消炎。

(六)驱火

    刚运到的牛因为运输和环境改变有应激反应,也就是所说的“有火”,表现为有眼屎、鼻镜干、粪干硬、不安、鸣叫。补加人工补液盐50-100/日(含盐、氯化钾、小苏打和硫酸镁等成份)和鱼肝油(维生素A D)有助于克服应激反应,使牛迅速适应新环境。

(七)适应新环境

肥育开始前为何要有一个适应期?

刚入舍的牛由于环境变化、运输等原因,易产生应激反应,且对水、草、料有个适应过程。应该有7-10天的过渡期,生产中称这个过程为换肚或换胃。其方法是牛入舍前两天只喂一些干草之类的粗料。前一周以干草为主,逐日加入一些麸皮,一周后开始加喂精料,10天左右过渡为配合精料。要注意观察牛群的采食、排泄状况,调整好日粮。

三、选择适当的肉牛育肥方式,科学配制日粮

(一)根据饲养方式分为舍饲育肥和放牧育肥
    1、舍饲育肥:舍内拴系饲养。

2、放牧育肥:放牧为主,在枯草季节适当补饲精料。其优点是成本低,劳动力消耗少。缺点是肥育时间长,商品率低。放牧育肥要注意补盐或用舔砖,要定期驱虫、防疫。

(二)根据饲料供应情况可分为精料型育肥和粗料型育肥。
    1、粗料型育肥:充分利用当地的秸秆、米糠、麸皮、酒糟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资源,牛的日粮组成以粗料为主,精料作为补充料。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肥育初期精粗料比可在2837,肥育后期最高达55。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饲养成本低,饲料投资少,适宜广大农村采用,是我国农村养牛户使用最多的肥育方式。在酒糟少的地方,可选用秸秆氨化和青贮玉米取而代之。
    2
、精料型育肥:以精料为主,一般精粗料之比,育肥前期控制在4655,后期则为7382,是生产高档牛肉的一种饲养方式。这种育肥方法的优点是肉牛的肉质好,高档肉比例高,牛肉以销往星级宾馆或外销为主。适合定单式生产方式或大型肉牛场采用。但是缺点是成本高,风险大。(3)根据肥育强度分为持续育肥和后期集中育肥两种方法。

3、持续育肥法:是犊牛断奶后立即进行肥育,18-24月龄,体重达到400-500公斤时出栏。
    4
、后期集中肥育法:又称架子牛强度育肥或快速育肥法。具体做法是在3-4各月的时间内用秸秆、酒糟、豆饼、玉米、浓缩料、米糠、麸皮等作为饲料资源将架子牛催肥。这是被我国广大农民朋友普遍采用的方式。

5、折中肥育方式:界于持续育肥与后期集中肥育方式中间,肥育期7-9个月。

养牛户究竟选择哪种育肥方法,要根据自身的牛舍情况、饲料情况、资金情况、销售情况等加以综合考虑,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采用3-4个月短期育肥方法时,若采用秸秆、酒糟、玉米为主料,饲料厂家生产的浓缩料为辅料时,推荐的配方如下(表-1)。

-1根据肉牛体重推荐的日粮配方

 体重(kg

每日每头饲料量(kg

酒糟

秸秆或干草

玉米

浓缩料

250

10

2.5

 1.5

0.6

300

10

3.0

2.0

0.6

350

12

3.0

2.4

0.6

400

13

3.5

2.4

0.5

450

14

3.5

2.7

0.45

500

15

4.0

2.7

0.4

600

17

4.0

3.0

0.4

 

随着肉牛体重的增加对蛋白的需要量减少,对能量的需要量增加,因此推荐配方中玉米的用量渐增而浓缩料(严格应该称为蛋白补充料)的用量渐减。

自己配料时可选用豆饼和糠麸按照73的比例配合后代替推荐配方中的浓缩料,在适当配合上盐、小苏打、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要根据酒糟的购入价格决定其用量。当酒糟价格高时,可用2公斤玉米加1公斤糠麸代替10公斤酒糟。总之,日粮配合要尽量保证饲料组成多样化,以达到养分互补,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效果。要根据牛的大小、膘情、消化机能、气候条件做适当的调整。要注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的饲料,以保证日粮供给长期稳定和成本价格低廉。

四、确定肉牛的最佳出栏期

快速育肥是利用架子牛的补偿生长原理,即牛在“吊架子”期,生长速度缓慢,但不影响其组织正常发育,当营养水平提高后,其会出现加速生长现象。当牛的补偿结束以后继续饲养,其生长速度又会减慢,食欲降低,高精料的日粮还会造成牛消化紊乱,引起发病。因此补偿生长结束后(3-4个月)应该立即出栏。
 
出栏牛的膘情是决定出栏与否的重要因素,架子牛经育肥后体形变的宽阔饱满,膘肥肉厚,整个躯干呈圆筒状,头颈四肢厚实背腰肩宽阔丰满,尻部圆大厚实,股部肥厚。用手触摸牛的耆甲、背腰、臀部、尾根、肩胛、肩端、肋部、腹部等部位感到肌肉丰厚,皮下软绵;用于触摸耳根,前后肋和阴囊周围感到有大量脂肪沉积,说明膘情良好,可以出栏。
 
食欲是反映补偿生长完成与否的主要因素。架子牛通过胃肠调理以后,食欲很好,采食量不断增加。当补偿生长结束后,牛的采食量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变差,消化机能降低。在架子牛育肥后期,若出现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低于体重的2%,经过一些促进食欲的措施之后,牛的食欲仍不能恢复,说明补偿生长结束,要及时出栏。

五、做好肉牛的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工作

肉牛育肥期间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可分成三大类:一是寄生虫病,二是异嗜症,三是普通病。寄生虫病中主要是疥螨、肝蛭、皮蝇蛆。普通病中则可进一步分为内科病、外科病两类,内科病主要有感冒、瘤胃积食、急性瘤胃臌气、腹泻。外科病中主要是外伤,无名血肿、肢蹄病。据统计疥螨发病最多占发病头数的30-40%,皮蝇蛆1-3%;感冒8-15%;胃肠疾病(瘤胃积食、急性瘤胃臌气、肠炎)25-30%;外伤5-10%;肢蹄病5-10%。这里仅就几种病类和病牛表现出的一些综合症状分述如下。

(一)牛疥螨病

牛疥螨病俗称牛癞,是螨虫寄生在皮肤上的引起的一种脱毛奇痒症,在北方育肥牛的发病率较高。该病虽不能使牛致死,但影响牛的食欲、休息和增重,降低肥育效果。育肥牛在密闭舍中进行饲养,尤其处于冬季时,为了让牛舍保温,换气较差,舍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天棚(防寒棚)凝结的水珠滴落在牛背部,低温潮湿的环境正为疥螨滋生提供了条件。该病很难根治,复发率极高。如患部面积小的情况下,用辛硫磷软膏涂擦患部;如患部面积大时,改用2%敌百虫水溶液、刹螨灵水溶液或者5%敌百虫与5%来苏儿水溶液刷洗患部,均会得到较好的效果。民间验方有:1)烟叶1kg2kg温水泡两天,加50g硫磺涂于去痂后的患处。2)狼毒50g,硫磺10g(煅),白胡椒5g(炒),三味一体碾为末,加1000g豆油涂于去痂后的患处。3)三氯杀螨醇(农药)和植物油按110的比例配制, 每4天涂擦1次,对严重者约34次即可痊愈,轻者2次即愈。在预防上一是要在购入牛入舍前逐头检查,发现疥螨病牛要隔离,不宜直接入大群饲养;二是一旦牛群中发现病牛后,应挑出来隔离治疗。三是要注意牛舍的通风,牛舍要有天窗,以保证通风。四是要在牛购入后及时注射驱虫药。

癣病有别于疥癣,它是由皮肤真菌引起的,多表现为圆形和卵圆形零星分布的干燥结痂病灶。可用1%碘液喷涂灭菌治疗。

(二)肝蛭

在沼泽草场里放牧的牛肝片吸虫发病机会较多。牛感染后消瘦、腹泻,影响育肥效果。育肥开始时对全部入栏牛进行预防性投药,常用的药是丙硫咪唑,20mg/kg体重内服,通常将按体重计算好的用药量拌入少量精料中分别逐头放在槽中,让牛舐食干净即可,要注意投料药的位置,防止相邻的牛抢食,以确保每头牛投药量准确无误。根据肉牛体况,一般驱虫12次。
    (三)异嗜症

经常有肉牛饲养户问为什么牛乱吃乱舔。例如牛舔食煤渣、砖头、塑料布,麻绳、吃土,此类症状统称为异嗜症,与蛋白质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不足或不平衡有关。饲料中补充豆粕、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添加剂后,一般10日内异嗜症消失。

在上述物质满足的情况下,肥育牛若发生嗑纲绳时,多半是由于胃酸引起的,可喂些小苏打。

(四)口蹄疫

口蹄疫为偶蹄兽动物(牛羊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特性是口腔粘膜、舌、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本病一旦发生流行很快,使肉牛的生产性能降低,本病还可以感染人,所以应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目前以知的口蹄疫有AOC型。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的水疱皮内及淋巴液中。在水疱期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中,发热期血液中含病毒量最高,退热后乳,粪,尿,口涎,眼泪,等分泌物中都有一定量的病毒。

病牛是本病的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及畜产品如乳,肉皆含有病毒,口蹄疫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国家规定一经发现要烧毁处理),一经发生即呈流行性。传播方式既有蔓延式的也有跳跃式的。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黏膜,乳头,及受损伤的皮肤和呼吸道感染。由于病毒不耐热,北方会在冬、春两季发生,一般从11月份开始第二年2月止。

潜伏期为24天,最长7. 发病初期病牛的体温升高至40-41度,12天后流涎,呈丝状垂于口角两侧,口腔、蹄部和乳房表现出水泡和溃疡性病变。本病一般为良性。口腔发病约经一周时间可痊愈。蹄部出现病变时,病程较长,可达二至三周。但如果水疱破后继发细菌感染,糜烂加深,则病程延长或恶化,会继发瘫痪心力衰竭,最后淘汰。患良性口蹄疫的牛,一般经一周左右多能自愈,死亡率仅为1%--2%。犊牛的死亡率高于成牛在30%左右,主要表现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虎斑心)

发现牛感染后应该封锁牛舍,邻近的牛舍要彻底消毒,特别是食槽。在初期病牛体温升高时,不要打针,因为这时奶牛正处在排毒期,如果用药很容易引起并发症,造成内脏器官感染产生病变,而发生瘁死。在口腔蹄部和乳房的水疱出现以后才可以对症治疗,但要防止药物性心衰。对食欲废绝的奶牛灌服小米粥加红糖和益生素(小米每天2kg,红糖每天2kg,益生素0.5kg),每天三至五次。

只要发现口腔有水疱就应立即用手挑破,尤其舌根部的水疱。挑破之后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口腔和舌面,之后涂抹碘甘油或1-2%明矾每天4—6次。对乳房上的水疱可用针挑破,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紫药水。对蹄部的水疱可用高锰酸钾干粉涂蹭之,直到水疱破溃为止,之后将辣椒油涂抹在破溃的水疱部,每天46次。如果有条件可做一个浴蹄槽,放入2%的福尔马林溶液,每天把牛赶到槽里直接进行蹄部消毒。患恶性口蹄疫之牛,除采用上述局部措施外,可用强心剂(如安钠咖)和滋补剂(如葡萄糖盐水)

(五)腹泻

以下原因可能导致牛腹泻

1、饲料发霉变质。

2、传染病  如结核、副结核、病毒性腹泻。牛病毒性腹泻 (BVD)或牛粘膜病(B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对该类病毒病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应以预防为主,对病牛应尽快隔离。

3、寄生虫 例如附红细胞体病,该病是由寄生于家畜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的附红细胞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腹泻和消瘦为特征。本病广泛地流行于世界各地,国内发病率也较高。

4、胃肠炎  可喂些益生素或酵母调整胃肠,一般10天左右即可痊愈。

5、缺硒 可选用含硒添加剂或饲料。也可以肌肉注射亚硒酸钠。

(六)长期消瘦

以下原因可能导致牛长期消瘦:

1、寄生虫  如肠道寄生虫、肝蛭和附红细胞体病,应该定期驱虫。

2、传染病  如结核、副结核、病毒性腹泻。

3、胃肠炎  

4、胃内有铁钉、铁丝。此类牛食欲时好时坏,起卧小心翼翼,特别是下坡时。可投永久磁铁龙或用瘤胃取铁器取铁。

5、饲料供应不足造成长期营养不良 

(七)无食欲,不反刍

多种原因可能导致牛无食欲,不反刍,其中以前胃疾病最为常见。前胃疾病主要有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鼓气、瘤胃酸中毒。原发性前胃迟缓主要是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如饲料单一、粗硬、发霉变质、长期拴系缺乏运动。继发性前胃迟缓常见于某些传染病、代谢病。瘤胃积食是由于采食或盗食大量难消化、易膨胀的饲料所应起的。瘤胃鼓起是由于采食大量易消化的谷物饲料或易产气饲料(豆科牧草)诱起的。积存在瘤胃内的内容物不能及时排空,易发生瘤胃酸中毒。患牛应绝食,用蜂蜜植物油滑肠;应该按摩牛的腹部;对前胃弛缓或瘤胃积食的患牛应向瘤胃内灌入人工盐和纤维酶制剂,并适当添加些小苏打;应该点10%氯化钠300-500毫升或皮下注射新斯的明促进瘤胃蠕动。对瘤胃鼓气的牛可用套管针放气,并注入鱼石脂20-30g或松节油30毫升。

此外皱胃变位、肠道梗阻塞、胃内有铁钉铁丝、便秘、中毒时也会表现出无食欲,不反刍现象。

肉牛饲料配方及日粮配制

一、预混剂及精料补充料配方

配方一  育肥牛1%预混料

原料

(%)

维生素

20

微量元素

20

尿素

42

尿酶抑制剂

1

甜味剂

5

欲可胖

2

酵母

10

合计

100

 

 

配方二 育肥牛维生素0.2%配方

原料

(%)

维生素A

1

维生素D

0.3

维生素E

9

乙氧基喹啉

0.1

酵母或玉米蛋白粉

89.6

小计

100

 

 

配方三 育肥牛微量元素0.2%配方

 原料

(%)

FeSO4.H2O..Fe

29.0

CuSO4.5H2O..Cu

6.0

MnSO4.H2O...Mn

16.0

ZnSO4.H2O...Zn

15.0

NaSeO3......Se

0.1

KI...........I

0.1

CoCl2.6H2O

0.1

石粉

33.7

合计

100.0

配方四 育肥肉牛精料补充料配方

原料

(%)

玉米

66

大豆粕

8

棉籽粕

6.2

菜籽粕

4

麸皮

7.4

磷酸氢钙

0.75

石粉

2

0.65

小苏打

2

油脂

2

预混料

1

精料小计

100

 

二、育肥肉牛日粮配方

青贮玉米和酒糟是育肥架子牛的好饲料,饲喂时应该同其它饲料合理搭配。

配方1: 酒糟20—25千克,玉米3—4千克,豆饼0.5千克,盐0.05千克,秸杆3千克。用此料肥育300千克以上的架子牛,平均日增重可达到1.0—1.2千克。

配方2: 酒糟30千克,玉米2.5千克,豆饼1千克,谷草或野干草(切碎)自由采食。架子牛的体重平均为350千克,用该配方育肥120天,平均日增重1.0千克以上,出栏体重可达480千克。

配方3: 青贮玉米20千克,玉米2—3千克,豆饼0.5千克,干草或秸杆3千克,盐0.03千克和尿素0.05千克,用此料肥育黄改牛,日增重可以达到0.9—1.1千克。

配方4: 青贮玉米20千克,干草3千克,秸杆2千克,玉米0.5千克,盐0.03千克,此方肥育黄牛改良牛,日增重可达到0.8—0.9千克。

配方5: 架子牛在催肥前体重平均为350千克,育肥天数为120天,整个催肥期,日喂干物质7—12千克,在日粮组成中以精料为主,分阶段饲养,各阶段日粮组成如下:

1—20天  日粮中精料比例占总日粮的55%

21—50天    精料的比例占日粮的70%

51—90天         精料比例占日粮的75%

91—120天    精料比例占日粮的80%以上

这种饲养方法耗用精料比较多,在生产高档牛肉时,可供参考。

此外,为大致掌握常用的饲料用量,下表供参考:

-2、架子牛育肥期不同体重阶段日粮组合配比

饲料种类

(千克)

架子牛体重(千克)

250-280

280-400

400-500

豆饼

1.5-1.2

1.0

1.0

玉米

1.2-1.8

2.2-2.5

2.6-3.0

青贮玉米

15

20

23

干草或秸秆

1.5

2

3

 

穆棱市绿色食品肉牛生产技术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绿色食品办公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黑龙江省穆棱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省穆棱市绿色食品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晓玉、宁方彬、王洪亮、麻核新、韩鹏、梅相如、迟国文、王治秀、邹成礼、吕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肉牛养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选址与布局、饲养设施和设备、牛只引进、饲养、管理、卫生与防疫、环保要求、资料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肉牛场的建设、生产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著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471-2010 绿色食品 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472-2013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T473 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年修正版)

《饲料药物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

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

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 兽药停药期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10647确立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食品 green  food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级绿色食品   A  green  food 

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 AA级绿色食品  A  green  food 

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4 休药期  withdrawal time;withholding time

停药期

  从畜禽停止用药到允许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3.5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green  food  production material

 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4 基本要求

4.1 防疫条件要求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无重大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跨县引进肉牛,开具和保存检疫证明。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

4.2 养殖档案要求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

4.3 养殖规模要求

育肥场为年出栏育肥牛500头以上,或存栏能繁母牛50头以上。

5 牛场环境

5.1.1 肉牛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符合GB 3095的规定。

5.1.2 肉牛场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1.3 牛场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5.2 牛场选址

5.2.1 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土地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5.2.2 肉牛场应建在地势平坦高燥、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交通便利、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任何畜、禽传染病的地方。

5.2.3 场界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居住区、交通主干道和其它畜牧场1000m以上。

5.2.4 场区周围1500m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5.2.5 牛场不应建在饮用水源或食品厂的上游。

5.3 牛场布局

5.3.1 肉牛场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5.3.2 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必须严格分开各功能区间距不少于50m,粪污处理区与牛场最近牛舍相距100m以上。

5.3.3 生活管理区设在生产区常年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地段,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和较低位置,辅助生产区紧靠生产区位置。

5.4 牛场场区

5.4.1 肉牛场设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道路宽度不小于4m,转弯半径不小于8m

5.4.2 肉牛场入口处必须设立车辆消毒池。

5.4.3 生产区入口必须设立人员消毒更衣室和消毒通道牛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

5.4.4 场区内应设净道和污道,不得交叉。雨水和污水应分开。

5.4.5 肉牛场四周应建防疫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隔离带。

6 饲养设施和设备

6.1 牛舍建设

6.1.1 牛舍以肉牛舒适为主;应保温隔热,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地面和墙壁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腐蚀;牛舍应具备良好的清粪系统。

6.1.2 肉牛舍间距为檐高的4倍~5倍。

6.1.3 采用TMR方法饲喂时,牛舍通道宽4m5m

6.2 配套设施

6.2.1 舍内应有固定的有沿食槽或地面食槽。

6.2.2 舍内应设有清粪通道,小群散养方式可采用移动式围栏形成人工或机械清粪通道。

6.2.3 舍内应设有固定的饮水设施。

6.2.4 运动场中应设有补料槽及饮水设施。

6.2.5 肉牛场应配置消毒设备。

6.3 生产机械设备

肉牛繁育场和肉牛育肥场应配备饲料运输设备、饲料的粉粹及混合设备、粪污的运输设备及TMR饲喂设备等。

6.4 辅助生产设施

6.4.1 肉牛场应建有足够贮量的干草棚2t/头、青贮窖10m3/头、饲料库和饲料加工调制车间等。

6.4.2 草料库、加工车间应配备消防设施,符合GB 50039的规定。

6.4.3 肉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应配备发电机组。

6.4.4 肉牛场给水设计应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需要设计给水量。

6.4.5 肉牛场应有装牛台和地磅。

6.4.6 肉牛场应在场区内建有兽医室及诊疗室。

6.4.7 肉牛繁育场应建有人工授精室。

6.4.8 肉牛场应建病死牛无公害处理设施。

7 引种

7.1 牛只引进

不得从疫区引进牛只,引进种牛和其它用途的牛只时符合GB 16567GB 16549的规定进行检疫。

7.2 隔离观察

引进的牛只,应隔离观察30d45d,按照GB 16549的规定,确定为健康牛只后,方可供繁殖和生产使用

8 肉牛福利

8.1 牛的运动面积

8.1.1 牛在舍内外应为散栏饲养方式。舍内每头成母牛运动面积最低为11 m2,每头育成牛面积最低为8 m2,每头犊牛面积最低为5 m2;舍外每头成母牛面积最低为25 m2,每头育成牛面积最低为15 m2,每头犊牛面积最低为10 m2

8.1.2 散栏育肥牛舍的饲养面积在6m28m2/头。

8.1.3 须经常给牛刷试牛体,不能鞭打,地面要柔软,有良好的舒适度。

8.1.4 对待农场动物要在饲养 、运输过程中给予良好的照顾,避免动物遭受惊吓、痛苦或伤害,宰杀时要用人道方式进行。

9 饲料品质和营养需要

9.1 饲料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的生产首先以改善饲养环境、善待动物、加强饲养管理为主,按照饲养标准配制日粮,做到营养全面,各营养素间相互平衡。

9.2 饲料品质和种类

9.2.1 饲料的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

9.2.2 全程所使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T 471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告第1224号)的要求。

9.2.3 外购饲料和自配饲料时,应有常规营养成分检测记录。

9.3 禁用的饲料及添加剂

不应在饲料中使用NY/T 471规定以外的饲料及添加剂,尤其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各种化学、生物制剂、保护剂等添加剂。

9.4 饲料贮备

9.4.1 饲草和秸秆贮存量半舍饲半放牧至少应满足6个月~8个月需要量,舍饲满足12个月需要量。

9.4.2 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个月~2个月需要量。

9.5 营养需要

在肉牛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和饲养阶段,日粮配制采用的营养标准应符合NY/T 815 的要求。

9.6 肉牛阶段饲养技术

不同生理阶段肉牛的饲养技术见附录A

10 管理

牛场不应饲养任何其他家畜家禽,并防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场区;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的清洁,保证牛体卫生;并经常观察牛群健康状况。

10.1 生产管理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能从事饲养工作;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治牛及其他动物的疾病,场内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牛的配种工作。

10.2 饲喂管理

10.2.1 按照饲养规程饲喂,保证牛的营养需要。

10.2.2 严禁饲喂冰冻和发霉的饲料,保持料槽清洁卫生。

10.2.3 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量、定人、定位。

10.2.4 经常观察牛群的采食、反刍、粪尿排泄行为及精神状态。

10.3 饮水

10.3.1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10.3.2 清洗消毒

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保证牛能饮到清洁、充足的饮水。

10.4 肉牛各阶段管理技术

不同生理阶段肉牛的管理技术见附录A

11 卫生与防疫

11.1 牛场卫生

11.1.1 肉牛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衣和消毒。

11.1.2 外来参观者进入场区应彻底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区内防疫制度。

11.2 牛场防疫

11.2.1 肉牛的产地检疫应按照GB 16549的规定执行,保留检疫和牛只处理记录。。

11.2.2 肉牛场防疫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有免疫接种计划和免疫程序的实施记录。

11.2.3 肉牛场应有传染病发生的应急预案,隔离和控制措施。

11.3 牛群保健

11.3.1 肉牛场应有预防和治疗肉牛常见病的规程。

春秋二季和引进牛只后应进行健胃和驱虫。驱虫药品不能使用NY/T472-2013规定的禁用药品。

11.4 兽药使用

11.4.1 用药原则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对于治疗患病牛及必须使用药物处理时,应按照NY/T 472-201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的要求执行。

11.4.2 出栏前的兽药使用

育肥牛在出栏时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在药物残留期间的肉牛不应作为商品牛出售,育肥牛在上市前应按《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 兽药停药期规定》,准确计算休药期。

11.4.3 选用消毒剂原则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不会在牛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T 472-2013的规定。

11.5 消毒方法

11.5.1 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染地、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牛场、牛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

11.5.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进行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工作服不能穿出场外;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应彻底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11.5.3 牛舍消毒

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要彻底清扫干净,并进行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的喷雾消毒。

11.5.4 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等)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11.5.5 带牛消毒

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和0.1%次氯酸钠等。

11.5.6 牛体消毒

助产、配种和注射治疗等任何对肉牛进行接触操作前,都应先将牛体有关部位,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保证牛体健康。

11.5.7 病、死牛处理

对于非传染病和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应及时进行治疗;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需要淘汰、处死的病牛,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按GB 16548的要求执行。

11.5.8 灭鼠、驱蚊蝇

定期投放灭鼠器具,及时收集死鼠,并做无害化处理;搞好舍内环境卫生、消除杂草和水坑等蚊蝇孳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或在牛场外围设诱杀点,消灭蚊蝇。

12 废弃物处理

12.1.1 粪污的堆放和处理设施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处理的场地边界要求与禁建区域的边界的最小距离为500m。自然堆放时的场所必须采用防渗地面,应有防雨、防溢流设施。

12.1.2 牛场的粪污应采用沼气发酵、制作燃烧块、生产有机肥、自然堆肥发酵等方式,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后符合NY/T 1168的规定要求。

12.1.3 牛场处理后的废水上清液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时,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放时,应符合GB 18596的规定。

12.2 病死牛处理

病死牛只均采取深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方法符合GB l6548的规定,并保存记录。

13 资料记录

13.1 育种记录

肉牛场应有母牛的系谱档案及选种选配记录。种牛及肥育牛来源、牛号、主要生产性能及销售地的记录。

13.2 繁殖记录

肉牛繁育场应有发情、配种、妊娠、流产、产犊和产后监护的记录。

13.3 饲养记录

肉牛场应有饲料及各种添加剂来源、配方及每日饲料消耗记录;牛群的周转记录等。

13.4 兽医卫生记录

牛场要有兽药、疫苗的采购计划;有购买、贮存和使用记录。

13.5 资料存档

牛场的档案资料要利用电子和纸件分类保存完整。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肉牛饲养管理A

A.1 犊牛的饲养管理 (0月龄~6月龄)

A.1.1 犊牛的饲养

A.1.1.1 犊牛初生时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粘液,在距腹部68cm处断脐,挤出脐内污物,并用5%的碘酒消毒,擦干牛体。称重、填写出生记录、编号打耳标。

A.1.1.2 犊牛必须在0.5小时~1小时内吃上初乳,可采用人工强制灌服、自由吸吮方式和人工挤奶喂饲的方式,初乳量最少为3L以上。

A.1.1.3 北方冬季出生的犊牛,舍内潮湿寒冷,必须及时移入犊牛栏或犊牛岛内,利用红外线保温灯保温,初生头3天可采用全天保温照射,第3天后只晚上照射保温。

A.1.1.4 犊牛从第4天开始训练吃开食料,2周龄后开始训练采食干草,4月龄时当犊牛精饲料能采食到2kg以上时,可断奶,及早促进母牛发情。

A.1.1.5 断奶后的犊牛精料补充料必须营养平衡。

A.1.2 犊牛的管理

A.1.2.1 犊牛以散养为主,牛舍地面必须干燥,卫生,舒适。  

A.1.2.2 犊牛舍5d7d定期消毒。  

A.1.2.3 初生15d20d去角。

A.1.2.4 肉用犊牛以34月龄断奶为宜,精补料采食到1kg以上时可断奶。

A.1.2.5 犊牛从4月龄开始初次免疫口蹄疫苗,1个月后补充免疫1次。

A.1.2.6 犊牛应饮用清洁饮水。

A.1.3 犊牛阶段生长指标

犊牛应背毛光亮,健康。2月龄体重达初生重的2倍以上,犊牛34个月断奶,断奶犊牛生长速度快于哺乳期,平均日增重达900g以上。

A.2 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7月龄~ 18月龄)

A.2.1 育成牛的饲养

A.2.1.1 育成牛(7月龄~12月龄)。以优质粗饲料(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秸秆为主,供给充足和平衡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A.2.1.2 育成牛(13月龄~18月龄)。配种期,日粮以粗饲料为主,补以精补料,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5%

A.2.2 育成母牛的管理

A.2.2.1 育成牛每3个月~6个月进行一次称重,根据体重、月龄分群管理。

A.2.2.2 每个星期进行一次舍内消毒。

A.2.2.3 保持在舍外运动。

A.2.3 育成牛阶段生长指标

A.2.3.1 育成牛达到成年体重70%,体高达125cm以上开始配种。

A.2.3.2 育成牛平均日增重在750g850g为宜。

A.2.3.3 育成牛体况应达中上等膘,总受胎率达95%以上。

A.3 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A.3.1 妊娠母牛的饲养

A.3.1.1 母牛妊娠前、中期的营养需要达到中等营养水平,主要以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不低于11%,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1.8%。母牛体况达中等膘为宜。

A.3.1.2 母牛妊娠后期的营养需要达到中上等营养水平,根据粗饲料质量增加精饲料的供给量。日粮粗蛋白达12%,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1.8%2%。母牛体况中上等水平为宜,防止过肥,避免难产。注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

A.3.1.3 进入围产前期的母牛,产前15天进入产房,随时观察产前情况。 

A.3.2 妊娠母牛的管理

A.3.2.1 根据体重、妊娠月龄分群管理。分为妊娠前、中期和妊娠后期,

A.3.2.2 严禁饲喂冰冻和发霉的饲料

A.3.2.3 环境应干燥、清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A.3.2.4 注意防止流产和难产。

A.3.2.5 保持母牛的舍外运动。

A.4 带犊母牛的饲养管理

A.4.1 带犊母牛的饲养

A.4.1.1 做好母牛产后护理工作,确保母牛健康。

A.4.1.2 带犊哺乳母牛应大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对于半舍饲半放牧的母牛必须补饲精补料。根据母牛的乳房充盈情况和犊牛的消化情况增减精料的供给,以犊牛不发生消化性腹泻为宜。

A.4.1.3 提高母牛产后45d内的发情牛只比例,根据母牛膘情及时增加母牛的营养水平,并辅助采取激等处理方法,促使牛只排卵发情配种。

A.5 带犊母牛的管理

A.5.1.1 母牛产犊后及时记录母牛产犊的难易情况,让母牛充分休息,观察胎衣排出情况,防止母牛吃掉胎衣。

A.5.1.2 产床铺厚垫草,保持产房干净、舒适。保持带犊母牛的乳房卫生,防止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A.5.1.3 对产犊母牛的产房所彻底消毒。37天消毒一次。

A.5.1.4 在产前15d及时补充维生素E,防止产后胎衣不下。

A.6 肉牛肥育

A.6.1 犊牛肥育饲养

A.6.1.1 犊牛肥育的饲养

A.6.1.2 生产小白牛肉选择的品种,可以选择奶公犊牛或其他肉用品种的犊牛。

A.6.1.3 饲喂犊牛的牛奶应用巴氏消毒,或犊牛代乳粉,防止犊牛腹泻。

A.6.1.4 根据犊牛日龄、体重、营养标准确定犊牛的日喂乳量。每天饮喂3次,并做到定时、定量、定温(38℃)。

A.6.1.5 犊牛采用自由饮水。15日龄前饮用温水(38℃),15日龄后饮常温水。

A.6.2  犊牛肥育的管理

A.6.2.1 小群饲养,每10头一圈,每头犊牛占地面积2.5 m23 m2,在圈内自由活动。采用部分漏缝水泥地面、木板或再生胶垫。

A.6.2.2 舍内阳光要充分,温度1520℃,通风良好,干燥,相对湿度70%以下。

A.6.2.3 犊牛入栏前用3%火碱溶液对地面、墙壁、管道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消毒。每栋犊牛圈门前铺设0.5m宽、2m长的石灰消毒带。舍内7天内定期消毒,保持舍内清洁干净。喂奶用具要每次用后及时清洗、晾干。

A.7 架子牛肥育

A.7.1 架子公牛的选择

A.7.1.1 引进的架子牛品种可选择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的杂交品种和奶公牛。体重约在300kg以上为宜。

A.7.1.2 引进牛只要作好圈舍的准备。在引进牛只前,要准备好圈舍,提前7d10d3%活碱消毒,清刷地面,用氯制剂等喷雾消毒舍内的墙面、空气等,并对生产用具提前刷洗消毒。

A.7.1.3 选择的架子公牛必须精神饱满,背毛光亮,体格健壮,体型丰满,嘴大而宽,采食速度及能力强,步伐灵活,粪便排泄正常。

A.7.1.4 牛只检疫。按照本规程的肉牛引种执行。

A.7.1.5 牛只运输前,对运输工具进行喷雾消毒、出具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

A.7.1.6 运输前2天,开始饲喂黄芪多糖、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运输前2小时可口服补液盐溶液,每头2000 ml3000ml。配方为: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L

A.7.1.7 引进的牛只,到场后应隔离观察30d45d,按肉牛引种的规定,确定为健康牛只后,方可开始育肥

A.7.2 过渡期饲养

A.7.2.1 过渡期是从牛只运输应激,到饲养地后机体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后的时期,短则15d的过渡期,寒冷天气过渡期会延长。新到架子牛应充分休息2小时后开始少量饮水,3小时~4小时第二次饮水,以后自由饮水,并隔离饲养。

A.7.2.2 架子牛进场休息后的3小时~4小时,可饲喂优质青干草或秸秆,第一次喂量应限制,第2天后,每天饲喂两次,让牛自由采食优质青干草,保证充足饮水。

A.7.2.3 架子牛进场后和育肥前期须对其进行驱虫、健胃,用药原则按照NY/T 472-2013的规定执行。

A.7.2.4 引进的牛只,到场后应隔离观察30d45d,按照肉牛引种的规定,确定为健康牛只后,方可开始肥育

A.7.2.5 远距离引进的架子牛进场第4天开始少量饲喂精料,并逐渐添加,过渡期后可以将精料增加到体重的0.8%1%

A.7.3 肥育期饲养

A.7.3.1 肥育前期饲养。此期为生长期,一般时间为12个月。过渡期后开始恢复体况,加快生长速度,日粮精粗比按干物质计算为1:(1.21.5),干物质的日采食量为体重的2.5%3%。日增重一般为1.2kg

A.7.3.2 肥育中期。此期为增肉期,一般时间为46个月。精料饲喂量占体重的1%,日增重一般为1.31.8kg

A.7.3.3 肥育后期。此期为催肥期,一般为2个月。多吃少动。精料逐步由30% 增加到60%,每100 kg 体重给精料1.1 kg1.3kg, 羊草2kg或秸秆3kg,青贮15 kg20kg,日粮粗蛋白不低于11%

A.7.4 肥育期管理

A.7.4.1 随时观察牛群的粪便是否正常,正常为不干燥和无稀便。

A.7.4.2 育肥前应根据体重、不同生理阶段等合理分群饲养,每群设专人负责。

A.7.4.3 育肥牛采用拴系和单栏散养育肥方式,其中散栏饲养日增重与饲料报酬明显优于拴系饲养。每群头数在10头以下为最佳,拴系牛每头牛饲养密度不低于4m2。散栏饲养每栏饲养头数如超过20头,每头牛运动面积不能低于6m2

A.7.4.4 饮水采用饮水槽、饮水碗自由饮水方式。

A.7.4.5 人工饲喂时先粗后精,并进行充分的搅拌,用TMR饲喂时,按照TMR饲喂的操作规程执行。

A.7.4.6 肥育牛体重达600kg650kg应及时出栏。

A.7.5 肥育牛不得使用违禁药物。正常使用药物时,应按本规范中第8.7条中的兽药使用的规定执行。休药期按照育肥牛出栏前休药期必须遵循《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 兽药停药期》规定执行。

A.8 高档肉牛肥育

A.8.1 高档肉牛的饲养

A.8.1.1 犊牛饲养期。按照犊牛饲养管理方法。为保证牛肉细嫩,小公牛必须在45月龄时阉割,此时阉割肉质最好。

A.8.1.2 713月饲养期。此饲养期是重点保证骨骼和瘤胃发育。日粮蛋白质含量在1214%,可消化能(DE)含量在 33.2兆卡/kg日粮,精料采食量达体重的11.2%,钙磷比21,钙含量0.6%,磷0.3%,维生素A 2000IU/kg,粗饲料自由采食。

A.8.1.3 1422月饲养期.此期是重点保证骨骼和肌肉的发育。精料采食量达体重的1.21.4%,粗饲料以秸秆为主,包括玉米秸、稻草等。日粮蛋白质含量在1416%,可消化能(DE)含量在 3.33.5兆卡/kg日粮,精料采食量达体重的1.21.4%,钙磷比21,粗饲料2-3kg/.日。钙含量0.4%,磷0.25%

A.8.1.4 2228月饲养期.此期也是重点保证肌间脂肪的沉积。日粮蛋白质含量在1213%,可消化能(DE)含量在 3.33.5兆卡/kg日粮,精料采食量达体重的1.31.5%,粗饲料以秸秆为主,包括玉米秸、稻草等。粗饲料采食量在1.52千克/头日。特别是后期,为了保证牛肉的颜色和脂肪颜色,注意维生素A和铁的含量。

A.8.2 高档肉牛管理

A.8.2.1 睡软床。牛适宜在松软的牛床休息,垫稻壳、锯末、橡胶垫等。

A.8.2.2 自由饮水。采用带有自动饮水设施的饮水槽。

A.8.2.3 活动空间。散栏饲养方式的牛群,每个分栏最多可饲养的牛不超过10头,每头牛占地面积为68m2

A.8.2.4 育肥牛出栏前休药期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 兽药停药期规定》必须遵循规定的时间。

 

穆棱市绿色水产品(鲤、草、鲢、鳙鱼)

养殖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水产品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的养殖环境条件、鱼质量要求、饲养技术、越冬保种技术、饲料使用和病害防治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 391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1776    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T 11777    鲢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T 11778    鳙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T 7552013 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NY/T 21122011  绿色食品  渔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1016      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

       3  术语

3.1 试水

    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 鱼苗

鱼受精卵孵化脱膜至入池培育达2.6cm阶段的鱼体。

3.3 夏花鱼种

鱼苗入池塘后,经过2025天培育,全长达2.74cm的鱼体。

3.4 一龄鱼种

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秋天出池的鱼体。

3.5 泛池

水中因缺氧引起钱类严重浮头而死的现象。

4   环境条件

4.1 场地的选择

4.1.1 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源应符合GB 11607规定。

4.1.2 池塘通风向阳,水质微流,水深1m以上。

4.2 水质

4.2.1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4.2.2养殖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4.2.3 池水透明度30cm

4.3 鱼池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

1  鱼池的要求

鱼池类别

面积

水深

底质要求

淤泥深度cm

清池消毒

鱼种池

10002000

11.5m

池底平坦,壤土或沙壤土

≤10

鱼入池前10左右进行

成饲养池

100010000

23m

≤20

5 放养前准备

清塘、注水、施肥

    鱼苗、夏花、一龄鱼种投放前1015天,清塘一次。具体办法为将池水排至710cm,667m3用块状生石灰75100kg,用水溶化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时,水深1m,第每667m3用块状生石灰150200kg,用水溶化,全池泼洒。清池后,鱼苗池水加深至0.5m,鱼种池加深至0.8m,成鱼池加深至1.5m。鱼苗、鱼种投放前37天,施粪肥250kg/667,粪肥需经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

6 鱼苗、鱼种

    鱼苗、鱼种的质量要求符合GB/T 11776GB/T11777GB11778规定。

7 池塘饲养

7.1 鱼苗培育

7.1.1鱼苗放养

    每口池塘只放养一种鱼苗,放养前准确计数,一次放足。鱼苗育成夏花鱼种时,鲢鳙每667㎡放8万尾;鲤鱼每667㎡放12万尾;草鱼每667㎡放6万尾。投放前必须经过试水。

7.1.2 投饲与施肥

    鱼鱼苗放养后每天每亩(667㎡)用黄豆23kg,分两次磨成豆浆40kg,全池泼洒。一周之后每亩用黄豆加至3.54kg,10天后,鲤鱼、草鱼还需加泼一次豆浆。期间每两日泼洒一次10kg发酵的粪肥。

7.1.3 日常管理

   巡塘、注水、防病

   鱼苗放养后每日多次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除蛙卵,检查鱼苗吃食生长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每35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深1015cm,鱼体长到夏花时,学深应为1.21.5m

7.1.4 出塘时间

鱼苗18天后培育至3cm时应进行拉网锻炼,准备出塘。

7.1.5拉网锻炼

夏花鱼种出塘前应进行3次拉网锻炼,投喂应在拉网后进行。

第一次拉网将鱼围入网中,密集15秒之后立即放回池中。隔天进行拉第二网,将鱼赶入网箱中,清除箱内污物,12小时后放池塘。三次锻炼后,即可出塘。

7.2 一龄鱼种培育

7.2.1 鱼种放养

5月上旬,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5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投放鱼种规格为34cm,投放密度为70009000/亩。鱼投放前必须经过试水。

7.2.2 混养比例

7.2.2.1 以鲤鱼为主体的,鲤鱼占6070%、草鱼占5%、鲢鱼占2030%、鳙鱼占5%

7.2.2.2 以草鱼为主体的,草鱼占60%、鲤鱼占5%、鲢鱼占30%、鳙鱼占5%

7.2.2.3 以鲢鱼主主体的,鲢鱼占60%、鳙鱼占10%、鲫鱼占20%、草鱼占10%

7.2.3 饲养管理

坚持四定投饲,即定时、定量、定位、定质。草鱼以青饲料为主,刚开始时投喂浮萍效果较好,长成1kg草鱼需要青饲料不少于5kg。鲢鳙鱼以施绿肥或粪肥为主,每10天亩施粪肥或绿肥100200kg,培育池中浮游生物。鲤鱼、鲫鱼以精饲料为主,投饲量从1kg/万尾增加5kg/万尾,鲫鱼为鲤鱼的三分之二。每日巡塘不得少于23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发现严重浮头和鱼病及时处理,投饲和施肥应注意水质和天气变化。78月份,为鱼病多发季节,每月用生石灰、漂白粉各消毒一次,应符合SC/T1008规定。

7.3 食用鱼饲养

7.3.1养殖模式

常见养殖模式见表23

2以鲤鱼为主的鱼种培育放养模式(亩产350kg)

放养

出塘

品种

亩放夏

花尾数

品种比例

%

成活率

出塘尾数

出塘规格

g

出塘总产

kg

合计

5800

100

4626

350

鲤鱼

4350

75

80

3480

75

261

草鱼

290

5

75

218

80

18

鲢鱼

870

15

80

696

75

52

鳙鱼

290

5

80

232

80

19

3以鲤鱼为主的成鱼养殖放养模式(亩产350kg)

放养

出塘

品种

亩放养尾数

品种比例(%

尾重(g )

亩放养重量(kg

成活率

%

出池

尾数

出池尾重(g )

出池产量(kg)

增肉倍数

500

100

37.5

466

350

鲤鱼

350

70

75

26

95

333

750

250

9.6

草鱼

25

5

80

2

80

20

750

15

7.5

鲢鱼

100

20

75

7.5

90

90

750

68

9.1

鳙鱼

25

5

80

2

90

23

750

17

8.5

 

7.3.2 商品饲料

商品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符合SC/T1016标准

7.3.3 饲养管理

每日巡塘,早晚各一次,观察有无浮头现象。加注新水,每1520天(高温季节1015天)注水一次,使池水保持在2m 以上。第57亩水面配备2-3kw增氧机一台,每天清晨及午后各开机一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每次增加12小时,傍晚不易开机。根据主养鱼不同,在施放基肥的基础上,经常追肥,追肥应视天气、水温、水色、透明度和鱼活动情况进行安排。投饲坚持“四定”原则。投喂数量和方法见SC/T101612。经常主,防止鱼类严重浮头、泛塘,防止鱼病的发生。

8 鱼种越冬

8.1 越冬方式

   池塘、水库越冬。

8.2越冬水域条件

水质良好,水库水深超过3m,池塘水深1.5m以上,冬季水位相对稳定。

8.3 越冬安全密度

池塘越冬,可补水的鱼池每立方米放0.250.5kg鱼种。

8.4 越冬管理

结冰前,将池水加至2.53m。定期测池水溶氧、水温、ph值等理化因子,以便分析发现问题。禁止冰下捕捞作业,禁止溜冰,及时扫除冰雪积雪,12月中旬开始打冰眼,每天打开两次,发现冰眼处有鱼类活动,及时补水增氧。

9 饲料要求

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10 鱼病、鱼药

10.1鱼病的预防

10.1.1 所用药物应符合NY/T 7552013 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规定。

10.1.2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

(1)鱼苗、鱼种入塘前的严格进行消毒;

(2)鱼苗鱼种入塘后,每立方米1g漂白粉(28%有效氯)泌洒一次;

(3)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每日拌5g大蒜头或0.47g大蒜素,连续摊贩喂6天。

(4)死鱼应及时捞出,埋入土中;

(5)病鱼池中使用过的鱼具要浸洗消毒。

(6)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10.2 常见鱼病及其防治(常见鱼病见表4)

4 常见鱼病表

部位

病名

主要发

病鱼类

病状

药物名称

治疗方法

皮肤

竖鳞病

鲤鱼等

鳞囊积水、鳞片竖起、形似松球,用手轻压鳞片,鳞积水既出

食盐

小苏打

2%食盐水与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min

白皮病

鲤、鳙、草鱼种

从背鳍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尾鳍腐烂。

漂白粉

五倍子

遍洒1g/m3

遍洒24g/m3

赤皮病

草鱼等

病变部位一般在鱼体两侧及腹部,常发炎出血,鳞片脱落,鳞片基部出血,末端腐烂

漂白粉

五倍子

遍洒1g/m3

遍洒24g/m3

打印病

鲢、鳙鱼

病变部位在鱼体两侧,发病初期,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有出血现象的病灶,好像打上印记

漂白粉

五倍子

遍洒1g/m3

遍洒24g/m3

出血病

二龄草鱼

口腔身体两侧肌肉,鳍的基部都有充血,有时眼睛、鳃盖也充血。病毒情严重时,全身肌肉呈深红色。

生石灰

遍洒1520kg

水霉病

鲢、鳙鲤鱼等

病变部位长着大量的棉絮状菌丝,像一团团白毛

食盐

小苏打

食盐、小苏打各4%混合浸洗310min

锚头蚤病

各类鱼种成鱼

寄生虫在鱼体表各部位,肉眼容易看到,因为锚头蚤用它的头角和一部分胸部钻入鱼的肌肉组织或鳞片下面,漏出外面部分身体细长,因此又叫针虫病

氯氰菊酯溶液

0.3ppm遍洒

细菌性烂鳃病

草、鲤

病鱼鳃腐烂,严重时鳃丝末端仅留骨条,且常带污泥。靠病变部位鳃盖内侧的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谷称“开天窗”。

溴氯海因

0.4ppm遍洒

鳃霉病

草、鲢、鳙等

病鱼鳃部呈苍以,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以爆发性的急剧死亡出现。

三氯异氰脲酸粉

遍洒0.3-0.5PPM启遍洒

指环虫病

鲤、鲫、草

鳃部略呈浮肿状,鳃丝暗灰色,病色消瘦,呼吸困难,食谷减退,体表和肋黏液增多,严重者鳃瓣边缘呈灰白色,鳃丝上吴斑点状淤血。

氯氰菊酯溶液

0.3ppm遍洒

 

 

穆棱市生猪饲养管理技术

 

本技术规定了生猪在生产过程中引种、环境、饲养、消毒、免疫、废弃物处理等涉及到生猪饲养管理的各环节应遵循的规程。

1、猪场环境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1.5km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0.5 km以上,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 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2、引种  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进行检疫。  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

3、料和饲料添加剂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NY 5030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p—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    

4 饮水   经常保持有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的要求。 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5、免疫   猪群的免疫符合NY 503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要求。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 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6
兽药使用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要符合NY 5030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的要求。 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公害生猪上市。 发生疾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

7、卫生消毒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消毒方法 可采用 喷雾消毒、 浸液消毒 熏蒸消毒、 紫外线消毒、喷撒消毒 、火焰消毒 等。

 消毒可分为环境消毒(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撤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外来人员入场时需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

8、饲养管理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躺卧空间。

 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控制程序符合NY 503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要求。

9、运输 商品猪上市前,应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根据GBl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屠宰。 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 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10、病、死猪处理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 16548进行处理。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11、废弃物处理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猪场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

12、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 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

 

穆棱市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1 范围

技术规定了生产无公害鸡蛋过程中环境、设施、设备、饲养条件、引种、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管理、鸡蛋收集、防疫、消毒,灭鼠、杀虫、废弃物处理、记录及鸡蛋的标志、包装、运输各环节的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穆棱市规模(专业村)鸡场的饲养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48      蛋卫生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

NY5039      无公害食品 鸡蛋

NY 5040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1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2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043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符合NY/T5043的规定。

规模鸡场:(含专业村鸡场)。万羽鸡以上的鸡场。

4 环境

4.1 鸡场环境

规模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NY/T388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a 鸡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

b鸡场距离干线公路、饮用水源、居民点1km以上;

c、鸡场与其它规模畜牧场应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离。

4.2 鸡舍环境

4.2.1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

4.2.2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4.2.3 鸡场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

5 鸡场的设施设备

5.1 设施

5.1.1 鸡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5.1.2 鸡场周围要设隔离带。

5.1.3 鸡舍应有防鸟、防鼠设施。

5.1.4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清毒。

5.1.5 鸡场应建鸡粪贮存和污水处理设施。

5.2 设备

5.2.1 鸡笼安装分阶梯式和重叠式,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有笼底面积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笼应有一只饮水器。

5.2.2 器具数量应满足各阶段饲养的需要。

6 饲养条件

6.1 饮水

6.1.1 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6.1.2 经常清洗饮水设备,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6.2 饲料

6.2.1 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6.2.2 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应符合NY5042的要求。

6.2.3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诸如砷、铬、铜等有毒有害化学制剂。

6.2.4 不得使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7 引种

7.1 商品代雏鸡应来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

7.2 雏鸡不能带鸡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体病等蛋传疾病。

7.3 不得从疫区购买雏鸡。

8 育雏期饲养管理

8.1 育雏舍

育雏舍不应靠近其它鸡舍,鸡舍四周应有围墙隔离,出入围墙大门口应设有消毒设施,车辆和人员进出应消毒。

8.2 育雏方式

育雏方式通常分为两类:网上育雏和笼育。

8.2.1 网上育雏

是把雏鸡饲养在离地面50㎝—60㎝的铁丝网、特制塑料网或竹片上,网的结构可分为网片和框架,视饲养数量多少与操作方便可分为若干单元。

8.2.2 笼育

全称为育雏育成一贯制笼养,通常是先将雏鸡在装有取暖装置的多层笼内育

雏,以后在育成期将鸡分到另一座或几座多层笼中饲养,适于较大规模鸡场采用。

8.3 育雏的准备

8.3.1 育雏室

要求环境安静,保温,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便于冲洗、消毒。

8.3.2 器具

器具数量应满足饲养的需要,并经常进行清洗、消毒。

8.3.3 药品

育雏期常用药品有维生素、葡萄糖、消毒药,预防和治疗疾病使用的药物应符合NY5040的要求。

8.4 预温

根据不同季节和取暖方式,应提前12小时~24小时给育雏室升温。

8.5 接运雏鸡

雏鸡采用一次性包装贮运;雏鸡到育雏室后应进行检查清点,健康雏分群入舍,淘汰残次雏鸡。

8.6 环境控制

8.6.1 温度

    12日龄温度为33341周龄31,以后每周下降236周龄降到18至脱温。

8.6.2 湿度

    110日龄相对湿度70%左右,10日龄以后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8.6.3 密度

一般1周龄内40/m26周龄时15/m2。每群以300-400只为宜.

8.6.4 光照

13日龄,光照时间24h/d20h/d,光照强度4 w/m25w/m2,从4日龄起每周递减光照时间2h3h,直到自然光照。

8.7 适时饮水和开食

8.7.1 初饮

一日龄雏鸡第一次饮水称初饮。雏鸡出壳后36h内应给予饮水。

8.7.2 饮水

最初13天饮水中可按规定用量加入葡萄糖、维生素、抗生素等,含药饮水宜在4h内饮完,水温应在25℃左右,整个育雏期间做到饮水不间断。

8.7.3 开食

雏鸡第一次吃食称开食。一般在初饮后3小时即可让雏鸡开食。育雏期应每天喂料68次。

8.7.4 断喙

断喙一般在710日龄进行,用专用的断喙器断喙,断喙时切去雏鸡上喙的1/2、下喙的1/3,烧灼时间为2.5s3s,不能太快。为防止因断喙带来的应激和出血,在断喙前两天可在日粮中和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C和维生素K)。

9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9.1 转群

从育雏阶段到育成阶段,随着日龄增加,雏鸡对饲养环境的温度、饲料、光照等条件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在育雏期结束时把雏鸡转到育成鸡舍饲养。

9.1.1 育成鸡舍

一般规模养鸡,通常将育成阶段的雏鸡转入产蛋鸡舍饲养。转群前一周鸡舍与设备应先进行清洗,然后进行彻底的熏蒸消毒。

9.1.2 淘汰病弱伤残鸡

转群前,育雏鸡舍内应做好带鸡消毒前及时淘汰病弱残伤鸡,以利转群。

9.1.3 转群与转群后的注意事项

转群前后雏鸡的日粮中应补充多维素等抗应激药物。

转群后一周内应特别加强饲养管理,以利适应环境,一周后可按育成鸡的管理技术正常操作。

9.2 体重控制

9.2.1 称重

育成期间的鸡每周末应称重一次,称重鸡只的比例是该批鸡的5%,一般不少于50只。称重一般应空腹,称重 时间应保持一致;对称重的鸡应随机抽样,并应注意各饲养小区和各层笼子鸡只的代表性;鸡只应逐只称重,作好记录,求得平均体重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9.2.2 判定

每周称重后与该品种鸡的标准体重进行对照,如果有80%的鸡在标准体重线上下各10%的范围内,即认为是发育正常。如果超过标准体重则应采取相应的限饲方法,控制体重;如果达不到标准体重,则应加强饲养管理。

9.3 光照

育成期光照时间应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密闭式鸡舍光照时间应控制在10h/d以下为宜。在开放式鸡舍利用自然光照,不同季节的自然光照时数不同,应采取措施,避免光照时间的延长。

10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0.1 饲养方式

有平养和笼养两种方式,规模鸡场应采用笼养。

10.2 开产前的管理

育成鸡在17周龄时,即实行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办法,应根据育成鸡的体重、光照计划等调整饲养管理方案,采用过渡期的饲料配方,特别应注重饲料中含钙量的逐步增加。

二次断喙应在开产前完成。

10.3 产蛋期的环境控制

10.3.1 产蛋阶段的最佳温度为1520,应避免一日内温差过大。

10.3.2 舍内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70%

10.3.3 保持鸡舍内的空气环境良好。

10.3.4 1820周龄开始增加光照刺激,开放式鸡舍应根据当地的日照长短进行补充人工光照,最长光照时间为16h/d,光照强度恒定在2w/m23w/m2,产蛋阶段的光照时间只能增加不可减少。

10.4 饲喂

产蛋阶段自由采食,每天加料二次,保持饲料新鲜。产蛋阶段应根据饲养标准的要求及气温、采食量、产蛋率、蛋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10.5 鸡蛋收集

10.5.1 盛放鸡蛋的蛋箱或蛋托应经过消毒。

10.5.2 集蛋人员集蛋前应洗手消毒。

10.5.3 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不作为鲜蛋销售,可用于蛋品加工。

10.5.4 鸡蛋产出到蛋库保存不得超过2h

10.5.5 鸡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10.5.6 鸡蛋应符合蛋卫生标准GB2748NY5039的要求。

11 防疫

11.1 兽药使用

11.1.1 雏鸡、育成鸡前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使用的药物,应符合NY5040的要求。

11.1.2 育成后期(产蛋前)停止用药,停药时间取决于所用药物,但应保证所产的鸡蛋药物残留量符合要求。

11.1.3 产蛋阶段发生疾病应用药治疗时,从用药开始到用药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取决于所用药物、执行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用药规范)产的鸡蛋不得作为商品蛋出售。

11.2 免疫

鸡群的免疫要符合NY5041的要求。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工作。

11.2.1 商品蛋鸡推荐免疫程序见表1的规定

1

序号

日龄

免疫

病种

疫苗种类

防疫方法

备注

1

3

新城疫、多价传支

新支妥VH+H120/491

滴鼻、点眼

1、鉴于近年J型白血病(淋巴血管瘤)流行的危害建议选用高品质SPF疫苗

2

10

禽流感

新城疫+H9(蓝)、鸡痘

注射、刺种

2、育成期建议进行两次以上禽流感免疫,避免H5+H9二价疫苗的使用。

3

14

法氏囊

法必妥

(三价)

滴口

(原因:①市售H5+H9二价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型不符合我省防疫的政策法规规定。

4

21

新城疫+多价传支

Lsota+H120/2886

H5Re-4+Re-6

注射、饮水

②实验检测H9亚型的血清抗体水平与单苗及新城疫+ H9有明显差异)。建议使用H5

5

28

法氏囊

锐必法

滴口或饮水

(政府专供)和新城疫+ H9

6

35

新城疫+多价传支+ H9

优瑞欣 

  新支宁( H52

注射、饮水

分别进行防疫分别进行免疫注射;

*

45

支原体+鼻炎灭活疫苗

注射

3、开产后建议在240-250日龄、360日龄进行两次优瑞康(红)加强免疫

7

55

禽流感

H5Re-4+Re-6

(政府专供)

注射

  3、新城疫在240日龄、360日龄建议采用滴鼻、点眼的方法各加强一次。

8

65

新城疫

新城疫(CS2)

新必安(强毒)

注射

4、疫苗推荐使用天津瑞普高科生物有限公司产品

9

80

脑炎、鸡痘

脑炎+鸡痘

刺种

*

90

大肠杆菌+禽霍乱

大肠杆菌+禽霍乱灭活疫苗

注射

10

110

禽流感

H5Re-4+Re-6

(政府专供)

注射

11

120

新城疫+多价传支+减蛋

优瑞安、 新疫灵

注射

12

130

禽流感

新城疫+H9

注射、点眼

 

13

250

新城疫(强毒株)+ H9

优瑞康(红)

注射

 *  传喉流行地区选用传喉疫苗进行免疫

11.3 免疫监测

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等进行定期监测

12 消毒

12.1 消毒剂

所用消毒药物要符合NY5040的规定。

12.2 消毒制度

12.2.1 环境消毒

鸡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用百毒杀或消毒威消毒1次。在大门口设消毒池。

12.2.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殖工作。

12.2.3 鸡舍消毒

进鸡或转群前将鸡舍彻底清扫干净,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可分别选用过氧乙酸、百毒杀或消毒威等消毒液全面喷洒,然后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12.2.4 用具消毒

定期对蛋箱、蛋盘、喂料器等用具进行消毒,可先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放入密闭的室内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0min以上。

12.2.5 带鸡消毒

经常进行带鸡消毒,消毒应在捡蛋后进行。常用的消毒药有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的次氯酸钠

12.2.6 接运雏鸡的车辆应先进行清洗消毒;

13 灭鼠

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鼠药要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

14 杀虫

防止昆虫传播传染病,常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品杀虫。喷洒杀虫剂时避免喷洒到鸡蛋表面、饲料中和鸡体上。

15 病、死鸡处理

15.1 传染病致死的鸡及因病扑杀的死尸应按GB16548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

15.2 鸡场不得出售病鸡、死鸡。

15.3 有救治价值的病鸡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16 废弃物处理

16.1 鸡场废弃物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利用。

17 记录

    每批鸡要有完整的记录资料。记录内容应包括引种、饲料、用药、免疫、发病和治疗情况、饲养日记等。记录资料至少保留2年。

18 鸡蛋的标志、包装、运输

18.1 标志

鸡蛋外包装箱的标志内容应含:

a  产品名称   b、包装净含量或体积   c、厂名或厂址   d、包装日期

e、保质期   f、执行标准编号   g、有符合GB/T191的图示标志

18.2 包装

18.2.1 鸡蛋可用一次性纸蛋盘或塑料蛋盘盛放。盛放鸡蛋的用具使用前应经过消毒。

18.2.2 纸蛋托盛放鸡蛋应用纸箱包装,应符合GB11680的规定,每箱10盘或12盘。纸箱可以重复使用,使用前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18.3 运输

运输运送鸡蛋的车辆应使用封闭货车或集装箱,不得让鸡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进行运输,车辆事先要运输用消毒液彻底消毒。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