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空中科普讲堂 >>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要点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要点

2014-06-11 08:33:21 来源:牡丹江市老科协 浏览:1607

作者简介:张建国,高级农艺师,退休前是县供销社主任,退休后担任东宁县民营企业必得金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多年从事食用菌科研,先后攻克40余项科技难题,参与完成黑木耳省级和国家级科技项目,培训农民4万余人次,2010年在东宁县建起黑木耳国家标准化示范园区,还派出技术人员赴西藏进行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具有省地、省水、省工和出耳早、防流耳、易管理等优点,产出的木耳品质好、售价高,是一种最新的栽培技术。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要点:

一、棚室搭建牢固,结构合理。棚顶呈拱形,棚高2.0—2.5米,宽6—10米,长度不限,但应作业方便。大棚用钢管或钢筋焊接而成,整体要牢固,防止倾斜坍塌。

二、春季抢早覆膜增温。3月中、下旬应将棚膜覆上,增加地温,利于抢早挂袋出耳上市。

三、科学安排挂袋密度。棚室挂袋栽培与地面栽培相比,具有保温容易、通风难的特点,通风不畅容易产生畸形耳,影响产品质量,棚高在2.2米左右的大棚每平米(含作业道)挂袋最大密度为100袋。

四、适时刺孔挂袋。当棚室内地面化冻深度达到0.5米以上时,就可将菌袋移入棚内,一般在3月末到四月初之间。先将菌袋呈两行5层高逐行跺在棚内,盖上草帘或遮阳网,夜晚气温降低可覆盖塑料增温,经过4—5天的复壮开始刺孔(刺孔直径4毫米左右,孔数在120—160个之间),刺孔后仍跺菌复壮,加快菌丝刀口愈合。刀口愈合、菌袋贴料后开始挂袋,每串8个,每2个菌袋下部系一个固定物,防止相互之间挤压变形,同时利于通风。挂袋后底部菌袋应离地0.5米。

五、催芽期管理。挂袋后催芽管理应坚持保温为主、通风为辅,空气相对温度85%以上,即袋表面有露水但不滴落为宜。保温方法可将地面浇透水,每天喷几次雾状水,喷水量不宜过大,防止刺孔处进水感染杂菌和青苔。每天早、晚各通风1小时,根据气温变化在大棚上适当增减覆盖物,防止冻害发生,管理得当7—10天即可出齐耳芽。

六、耳片生长期管理。耳芽出齐后应增强通风、加大浇水,同时须严格控制气温在25 C以下,防止木耳生长过快,影响品质。通过覆盖遮阳物或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温度上升,可将大棚上部和侧面塑料布各预留1米和1.5米的通风带,形成上下循环通风,也可以下午3点后浇水、早8点后停水,将塑料用卷帘机卷到棚顶,浇水时再盖上的方法降温。

七、采收管理。一般出齐耳芽后浇水管理15天左右就可采收头茬耳,采耳时将塑料铺在地面,将待采耳片揪掉即可。头茬耳采收后晒袋5天左右再浇水,当木耳采收过半时停一次水,然后将耳片浇大,一次性采收完,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再长出二潮耳,能显著增加新单袋木耳产量。二潮耳管理要模拟下中雨的环境,夜晚连续浇水5—6次,一般在7—8天左右可在小耳基上再分化耳芽,连续浇水管理5天左右即可采收第二潮耳。

八、注意事项。一是大棚搭建牢固、结构合理;二是春耳抢前抓早,高温季节挂袋成少败多;三是选择单片、黑厚的优质菌种;四是选用袋料亲和力好的优质薄袋,装袋紧实、提高标准;五是合理控制菌袋摆放密度、离地高度;六是加强通风、低温浇水,控制耳片生长速度,提高质量;七是后茬耳采摘要彻底,利于实现二潮耳管理;八是刺孔要小、贴袋要好、通风要勤、浇水要细,抢前抓早防高温,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关文章
协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职称评审 -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