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市老科协
从教育学和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养成教育”阶段,即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其中小学是关键期,学前的5——7岁是初始期。初始期就应该让孩子在边玩边学中对知识产生兴趣,并通过家长和幼儿园的诱导,让孩子在逐步的进展中懂文明、知礼貌、不自私、不任性、不挑食、不浪费,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为孩子形成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健全人格奠基。有了这种人格,孩子受益一生,其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也必是优秀的。现在,有一些年轻人,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不知节俭、没有吃苦奋斗的精神,甚至变成“啃老族”。这与“养成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格有直接关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四者应协调发展。相比之下,学前教育是薄弱的,国家会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应该是幼儿园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园舍、设备、师资、保育),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资金有保障,收费合理、扩大普惠性,确保入园率。这不仅为开发幼儿智力,为小学质量的提高制造条件,也为众多的上班族、打工族解除后顾之忧,也能促进“三孩”政策的落实,利国利民。
一、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各镇公办幼儿园和全市的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都比较差。各镇公办幼儿园都依附于镇小学的闲置校舍(教室),设备十分简陋,几乎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幼儿园的教师多为年龄较大的小学教师,不懂幼儿园教育专业,不适应学前教育。市区内的民办幼儿园,以赢利为目的,不愿意或无力投入资金,设备简单,办园条件差。
2、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严重老化,不适应学前教育需要。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没有独立编,是与小学教师混编,所用专业教师多数是从小学教师中调剂的,幼儿师范毕业的少,多数不适应幼儿教育,而且年龄较大,严重老化,影响了学前教育质量。
3、市直属公办幼儿园生源不足,影响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收入,困扰了幼儿园自身发展。民办园虽然条件差,但数量多,挤占了公办园的生源,这是应该逐步解决的问题。
4、关于市财政按比例收缴市直属公办园的收入部分问题。从整体情况看,公办园的收支基本平衡,据了解,牡丹江所属外市、县,其财政基本已停止按比例收缴公办幼儿园收入的税金,但个别地方财政仍在收缴。市直属公办幼儿园的水费、电费、供热费、自聘的保育员和专业教师的工资,都从收入中支付。如果财政再收缴一部分,而且收缴部分不再用于学前教育,这对幼儿园的自身发展是有影响的。
二、意见及建议
1、各镇公办园条件较差,但数量少,市政府可以从教育附加费中每年列支一点,专用于各镇公办园购置设备,逐年改善办园条件。
2、财政部门全面取消或减少机关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收费上缴部分,也可以上缴后返还幼儿园,用于聘用保育员、增加设备等支出,促进其自我发展。
3、针对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严重老化、专业知识不适应学前教育的问题,可以统筹全市教育系统事业编制,利用教师退休、死亡造成的空编,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顶编上岗,充实公办幼儿园的专业教师队伍,逐年把在幼儿园的年龄较大的小学教师替换下去。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市直属幼儿园的编制。各镇幼儿园的规模小,其专业教师,可以与中小学教师混编,因为村级小学学生少,教师富余人员的现象比较普遍。市直属幼儿的规模相对较大,独立性较强,可以在不增加全市教师编制总数的前提下,调剂中小学编制,调出一部分,给市直幼儿园的专业教师定编,保育员也给一部分编,其余用收费自聘。
4、针对市直属公办幼儿园生源不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现有幼儿园和居民人口分布情况,酌情且有计划地取消一部分民办幼儿园。民办园以赢利为目的,不愿多投入,办园条件远不如公办园,反而与公办园争夺生源,造成公办园生源不足,收入减少,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造成公用资源浪费。据统计,现在县级公办园与民办园的数量比13:35.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民办园的过渡和补充作用,必然减弱。取消一部分民办园,让生源更多地流入公办园,满足公办园,不仅有利于发挥公办园的资源优势,避免公共资源浪费,而且有利于公办园的自身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逐步形成以公办为主,以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