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子蘑短袋墙式标准化栽培技术
l、范围:本技术规定滑菇栽培场地的选择与菇棚建造、品种的选择、栽培原料要求、配方与拌料过程、装袋与灭菌、冷却与接菌等技术管理。
2、栽培场地的选择与菇棚的搭建
2.1栽培场地的选择
最好选择地面不粘、无积水、通风良好的山区场地、村庄、庭院。种菇一定要有空气流通的条件,要离开房舍,菇棚不宜建在低洼或畜禽养殖场附近,避免导致杂菌污染。
2.2菇棚的搭建
场地240平方米,长30m、宽8m,中间高2.5-3m,如有蔬菜大棚和育秧棚可以直接用。
3.品种的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所登记注册的优良菌种,中早生和中晚生滑菇品种为佳。
4.栽培原料质量要求
4.1选用无霉变的阔叶木屑,可将枝丫粉碎成直径为
4.2玉米粉、稻糠、麦麸必须选择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无虫粒,不能用陈年发霉变质的。
5.滑菇的配方与拌料过程
5.1滑菇配方
阔叶木屑60斤、玉米芯17斤、麦麸1 0斤、稻糠1 0斤、玉米粉1.5斤、白灰0.5斤、石膏1斤、水分60%, PH值7左右。
5.2拌料过程:
首先按比例把木屑、玉米芯倒在电筛上去杂质,白灰、石膏、麦麸、稻糠、玉米粉拌匀一同进入拌料机里,加水搅拌5分钟,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从拌料机倒出,开始装袋。
6.装袋与灭菌。
6.1.装袋
6.2.灭菌:
常压锅蒸汽灭菌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锅内加足水后放好锅帘子,把铁框摆放锅内装满为止,封锅门,开始猛火加热,锅上面的排气阀打开,待排气阀往外冒直气时,关闭排气阀,当温度计指针达到100℃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保持恒温100 ℃灭菌8小时,停止加温再继续闷锅1小时后,打开锅门开始出锅。
7.冷却与接菌
7.1.冷却
7.2.接菌
当蒸好的料袋内温度降到20℃时开始接菌,把袋口打开扎眼撤上菌种压实封袋口系绳,倒过来解开袋口绳,往里撒菌种,再系绳。完成一个菌包接菌全过程。
8.发菌棚的处理
棚内的地床要坚固规整,中间稍高,防止床面积水,特别是床边要修整好,避免塌方倒垛,码放菌墙前一天要用敌杀死溶液,大量喷洒药水深入土层,杀死床表层及深处的害虫,棚内所有地方喷菇保,地面撒一层白灰,防潮防杂菌用。
9.育菌棚管理
9.1.接菌后的前期管理
因接菌在3月份,此时气温低,应搬到菇棚进行临时堆放。堆放的目的是保温较好,菌种萌发快,直接减少杂菌污染率。
9.2.码垛方法
接好菌的菌包,每垛高五层,垛与垛之间5-10cm,这样有利于通风降温,摆完后四周及上面用草帘子覆盖,前期增温、避光,后期降温、通风,此期温度以5-10℃为宜。
9.3.中期(伏天)养菌管理
滑菇从接菌到出菇整个养菌时间需5-6个月,此时对菇棚内的温度加强管理,超过28℃必须倒垛,加大通风量。底部菌包压力太大,新鲜空气进不去,菌丝萌发自身产生大量呼吸热量,需经常倒垛,倒垛时上下倒,把中间的放在两边。
9.4.后期养菌管理
经过几个月的发菌,菌包表面形成腊膜后,表明菌包的发菌结束,此时温度应控制在25-28℃
10.出菇管理
10.1.划口
进入8月初,开始打袋划口、出菇将菌袋两头割掉划菌,便于水分和空气渗入,开始从新码垛。
10.2.垒墙
将菌包开始垒墙,每垛码放五层,垛与垛20cm,三垛为一组,组与组40cm。垒墙要规整,耐心,细致的进行,一旦出现菌包倾斜应尽早扶正。
10.3.浇水
划口后2~3天内喷菇保水和敌杀死药水,待菌丝愈合后,开始喷水,使菌包两边含水量达到75%,从而使菌包内的氧气含量相对减少,促使滑菇菌包进入出菇状态,水分管理非常重要,一般用井水为宜。
11、采收时期
从菌包长出原基,逐渐长成的小菇蕾,一般10天左右即可长大,此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应按收购质量标准进行。
第一茬结束后,要及时清理菇袋清除棚内残废料,此时应停止向菌袋喷水,保持空间湿度,使菌袋保养生息,积累营养,一般停水三天后继续接上述管理,14天左右即可长出新菇。如果管理得当也能出三、四茬菇,并要求随采随加工,不宜存放时间过长。
12.盐渍方法
把锅内添足水烧开后,把符合分级的滑菇,分开倒入锅内,开锅后保持沸腾五分钟,达到熟的程度后将菇捞出,在凉水中冷却,才能减少菇膜脱落,保证质量,减少损失,等菇温降到18℃以下方可盐渍,每锅水煮三次必须换水。
13.加工干品滑子蘑
滑菇干品要求不含硫,无杂质、无烤焦、形色味俱全。采用晒烘和烘干炉烤相结合的干制方法。
在储存过程中仓库要先消毒后进仓,干品菇运输工具要清洁,慎防在装卸中挤、压,滑菇干品包装材料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指标。
黑龙江省林口县食用菌研究所 王春义
手机:13766632208